抚以恩信文言文翻译(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文言文翻译)
1.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文言文翻译
【原文】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翻译】谦让,实话实说,这是一种美德啊,然而国家已经依赖你并长期关注,如果有一天我失去贤良的辅佐大臣,如同失去左右手哇。
语出:房玄龄:……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凡粮械飞输,军武行留,悉裁总之。
“良弼”liáng bì
贤良的辅佐大臣。
《书经.说命上》:「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
唐.李元成〈应贤良方正科对策〉:「举良弼以谋至道,综群才以康庶绩。」
2.急求翻译!帮帮忙啊~
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让攻燕①,东伐齐,何苦而有功②?”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③。今臣败亡之虏,何足权大事乎④!”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⑤,非愚之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⑥,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⑦。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顾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振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⑧。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⑨,矿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⑩,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⒀,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⒁,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⒂。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服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①仆:自我谦称。②何苦:即若何,如何。 ③以上两句为当时流行俗语。图存,谋划国家生存大计。④权:权衡。引申为计议。⑤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被晋所灭,百里奚被晋所俘,作为陪嫁臣随秦穆公夫人入秦,逃走后被楚国人在宛地捉住,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授之国政”,秦穆公遂霸。见卷五《秦本纪》。⑥委心归计:倾心听从你的计策。⑦以上四句为当时流行俗语。⑧以上三句意思是说,农民们予感到兵灾临头,停止耕作,只图跟前享受,静静地听凭命运的安排。辍耕:停止耕作。释耒(lěi,磊),放下农具。耒,犁上木柄,指代农具。褕衣:好衣裳。褕:美。⑨情见势屈:真情暴露,威势要受到挫减。见,同“现”。出现。⑩案甲休兵:停止战争。甲:铠甲。兵:武器。飨:宴请。(yì,亿)兵:用酒食慰劳士兵。醉酒。首:向,向着。⒀咫:八寸为咫。⒁諠言者:指辩士。⒂靡:草随风倒。引申为降服。
这个网站上有全文翻译,我不知道你这段是选的第几段,你自己去看下吧。
3.《“傅竖眼,本清河人”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傅竖眼,本清河人。沉毅壮烈,少有父风。
入国,镇南王肃见而异之,且奇其父节,倾心礼敬,表为参军。从肃征伐,累有战功,稍迁给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将,常为统军,东西征伐。
世宗时为建武将军,讨扬州贼。破之,仍镇于合肥,萧衍民归之者数千户。
后武兴氐1杨集义反叛,推其兄子绍先为主,攻围关城。梁州刺史邢峦遣竖眼讨之。
集义众逆战,频破走之,乘胜追北,仍克武兴。还洛,诏假节,行南兖州事。
竖眼善于绥抚,南人多归之。 竖眼性既清素,不营产业,衣食之外,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
抚蜀人以恩信为本,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窃。远近杂夷相率款谒,仰其德化,思为魏民矣。
是以蜀民请军者旬月相继,世宗甚嘉之。肃宗初,屡请解州,乃以元法僧代之。
益州民追随恋泣者数百里。 朝廷以西南为忧,乃驿征竖眼于淮南。
既至,率步骑三千以讨张齐。竖眼三日之中,转战二百余里,甲不去身,频致九捷。
张齐引兵西退,遂奔葭萌。蜀民闻竖眼复为刺史,人人喜悦,迎于路者日有百数。
竖眼至州,白水以东,民皆宁业。 竖眼表求解州,不许,仍转梁州刺史。
梁州之人既得竖眼为牧,人咸自贺。而竖眼至州,遇患不堪综理,其子敬绍险暴不仁,聚货耽色,甚为民害,远近怨望焉。
敬绍颇览书传,微有胆力,而奢淫倜傥,轻为残害。又见天下多事,阴怀异图,欲杜绝四方,擅据南郑。
令其妾兄唐崐仑扇搅于外,聚众围城,敬绍谋为内应。贼围既合,其事泄露,在城兵武执敬绍,白竖眼而杀之。
竖眼耻恚发疾,遂卒。永安中,赠征东将军、吏部尚书、齐州刺史。
《选自《魏书列传五十八﹒傅竖眼》,有删节》[注]①氐:我国古代民族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稍迁给事中 稍:逐渐,慢慢B。
集义众逆战 逆:抵触,违背C。 行南兖州事 行:代理,处理D。
远近怨望焉 望:埋怨,责怪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小利侵窃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
迎于路者日有百数 不拘于时,学于余C。 梁州之人既得竖眼为牧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
远近怨望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镇南王肃见而异之,且奇其父节镇南王肃见到他觉得他与众不同,并且称奇他父亲的节操B。 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所得的俸禄衣食都用来赠送赏赐夷人首领,赈济抚恤士卒C。
是以蜀民请军者旬月相继,世宗甚嘉之因此宴请军队的蜀地百姓旬月之间络绎不绝,世宗极力赞美他D。 敬绍颇览书传,微有胆力,而奢淫倜傥,轻为残害敬绍读书颇多,略有胆力,但骄奢淫逸放荡不羁,随意残害百姓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推举兄长之子做君主的叛贼杨集义,竖眼接连攻克,并且乘胜追击。 B。
竖眼做事深得民心,以至远近的少数民族都来叩拜,想要成为北魏百姓。C。
竖眼之子谋逆反叛,终招致杀身之祸,可见,竖眼也有教子无方的不足。D。
竖眼能征善武,屡立战功;多地为官,遇到任何复杂问题都能总揽管理。
4.文言文<<抚以恩信>>全文翻译
张华,名原,字国满(看下文视乎是姓华名原,张字好像是多余的),代郡人氏。
年纪轻轻已经聪明灵敏,有器量有气度。开始为官时在齐神武骠骑府当法曹参军,被赐予爵位----新城伯。
经多次升迁至大丞相府做部属。得到大丞相很大信任像亲属般被对待,大丞相每次向三军发出号令时,都是让他去宣读。
后来封为散骑常侍。周文起初占据了雍州,神武派遣华原入关去说服周文。
周文回复说:“如果你能委屈一下留在这里,将来一定和你共享富贵;否则,你今天就要没命了。”华原答:“死就死吧,我绝不听从你。”
周文很欣赏他的光明正直,便让他向东返回。后来后悔了,派人去追截但已经赶不及了。
神武因为华原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经常叹息想念他,等到听说他回来了,脸上满是高兴之情。后来华原被封为相府右长史,再升迁至骠骑大将军,特别晋升为公爵,并改封地到新安。
后来封为兖州刺史。华原有才干谋略,精通施政的要领。
到任兖州,组织起很多人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用禁令约束人民。兖州境内的盗贼以及临近州县的流窜犯有三百多人,都来晋见他上交脏款。
这些人全都得到恩准免罪,放回家乡,这样一来人民都对华原感激归附,盗抢等犯法现象渐渐消失了。兖州监狱原先有囚犯一千多人,华原按所犯法律的严重程度,因应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到年尾,只剩下犯重大罪行的几十个人了。华原给他们每人五天假期假释,对他们说:“你们到期就要赶快回来啊。”
囚犯们都说;“有大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怎么可以违背约定呢。”结果到了期限全都回来了。
以前,兖州境内屡次发生猛兽为害民众的事。自从华原上任以来,在兖州东北方向七十里的甑山,突然出现六只驳把猛兽都吃掉了(驳是传说中的一种形似马而能吃虎豹的野兽),大家认为这都归功于华原的教化。
华原任期满了离开,兖州人民不论老少都对他怀恋追慕,为他立碑石建祠庙,四季祭念他。他死后被赠封司空公、尚书左仆射。
他的子孙后代都承继他的封地。
5.翻译: 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
(2)有中伤者,躬身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
(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答案:
(1)只因(我)世代蒙受国恩,现在幸亏朝廷任用我,我更应该把全家奉献给国家。
(2)对于受伤的将士,他都亲自去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之道勉励他的将士。
(3 )(项羽)夸耀自己的功绩,逞个人的才智却不向古代的先贤学习。
(4)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参考译文:
李芾字叔章,他的祖上是广平人。他从小就聪敏机警。早年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南安司户,后被征召做了祁阳尉,出外救济灾荒,不久就在当地有了好名声。(随后)代理祁阳县知县,该县被治理得很好,(又)被征召做了湖南安抚司幕官。当时永州盗寇四起,(官府)招降他们,一年多都未成功。李芾跟参议邓炯领一千三百人攻破了盗寇的巢穴,活捉贼首蒋时选父子而回,他们余党也随之平息。后又做湘潭县知县,该县有不少豪门大户,前任县令像捆住手脚步一样不敢冒犯,李芾清查户籍摊派赋税,不躲避权势,(使得)赋税劳役极为公平。
咸淳元年,调回临安府做府尹。当时权相贾似道主持朝政,前任府尹事无巨细都事先禀告才去实行。唯独李芾不禀报什么。福王府有逼人致死的事,贾似道竭力营救,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去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还是依法处置。李芾曾经外出视察火攻战具的生产情况,民有不生产这种战具的,问他为什么,回答道:“是贾似道的家人。”李芾立即用杖责打他。贾似道知道以后大怒,让谏官黄万石以贪赃罪诬告,(随之)罢免了他。
元军队攻取鄂州,朝廷才起用李芾做湖南提刑。当时湖南各县盗寇骚扰,百姓大多四散奔逃,李芾下令所属各部征调百姓武装自卫,县里授予他们一面黑旗,下令道:“作乱者斩于旗下。”另召民兵聚集在衡阳一带做防守准备。不久,贾似道兵败芜湖,于是朝廷恢复李芾官职,让他掌握潭州兼任湖南安抚使。当时湖北州郡都已被元军占领,他的朋友劝他别去上任,李芾流泪道:“我怎能在考虑自身的问题上犯湖涂呢?只因(我)世代蒙受国恩,现在幸亏朝廷任用我,我更应该把全家奉献给国家。”当时他的爱女死了,他痛哭了一场就上任去了。
德祜元年七月,李芾到潭州,潭州的军队将被调尽,元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湘阴、益阳各县。仓卒中李芾召募了不到三千人,命令刘孝忠统率各军。十月敌兵攻打西壁,孝忠等人奋力迎战,李芾亲自冒着流箭和滚石的危险亲自督战。对于受伤的将士,他都亲自去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之道勉励他的将士。死伤的人多到堆叠在一起,人们还是登城拼死一战。元军方面有来招降的,李芾杀了他来示众。
李芾的为人刚直不阿,不畏强权,处事精明机敏,奸猾的人骗不了他。并他还精力过人,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晚上常常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处理公务。他平生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6.求翻译谢谢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
译文:《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原文:《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出处:《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汉书》创作背景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7.求 曹克明字尧卿 文言文全篇翻译
曹克明字尧卿。出生后,正值敌人攻打百丈县,父亲曹光远遇害,保姆抱着曹克明躲在苇蒲中得以幸免。长大以后,喜欢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叔父曹光实认为他不同寻常。曹光实在葭芦州击杀敌人,战死。曹克明当时在后面护送军需物资,听到曹光实死去,害怕军队混乱,保密不宣布死讯。假装人从西面来传达曹光实的命令回军银州,而暗中与仆从张贵深入敌军,得到曹光实的尸体回来,在京城安葬,由此出名。 起初,留在京城的蜀人被禁不能回家乡,曹克明因为母亲年老,抄小路回乡。李顺造反,听说曹克明是将家子弟,并且有名声,想胁迫来做官。曹克明带上母亲逃到山谷,夜晚住在神祠中,梦见有人大声喝斥他起身,他醒来后就离开,贼人果然来到。等到贼人攻陷雅州,曹克明招募几万人来迎接朝廷的军队,于是收复名山、火井、夹江等九县。分兵嘉州、眉州、邛州三州,建七座营寨来拦截敌人。又收复雅州,杀死六十多人,贼将何承禄等人逃到云南。因为残余的贼寇没有被平定,克明暂代邛州驻泊巡检。第二年,峡路败兵邓绍等人又起兵进攻雅州,曹克明又平定他们。回军邛州,遇到强贼王珂,在延贡镇交战,用矛击杀他,刺中王珂左脚踝。后来又在山下设伏兵,用数十骑兵与强贼交战,曹克明假装败逃,可所率军队错过时机,伏兵没能出击。曹克明引身而退逃走,强贼急追,他就靠在大石上拉开弓射了三箭,杀死三人,因此得以脱险。
景德年间,蛮寇入侵邕州,曹克明改任供备库副使、邕州知州。左右江有蛮洞三十六处,曹克明召集他们的酋长,以恩德信义晓谕他们。这年秋天,相随来集会。曹克明慰抚他们,拿出衣服送给他们,这些酋长感动得流泪而去。这年冬天,安抚都监王文庆、马玉从天河寨东面出兵,曹克明与宦官杨守珍从环州樟岭西面出兵,登山的石路极度危险,林木幽深阻隔,蛮人多埋伏弓弩手等待他们。马玉对敌奋力作战,多次打败蛮军。这时朝廷的意图在于招降使归附,多次下诏告知曹克明,而克明也害怕深入,多次送文书阻止马玉。马玉到了如门团,被蛮人阻截,不能前进。曹克明拖延观望,一个多月后,才到抚水州,与知州蒙承贵等人订立盟约而回。
不久,曹克明担任桂州知州,又上奏征编广南两路地方军为忠敢军。州人建屋用茅草盖顶,每年有很多火灾,曹克明挑选北方军人教他们用陶瓦盖顶,又阻断江水引进州城,来防火灾。任满回朝,为滁州知州,后调任鼎州,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