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文言文

1.左,乃陷大泽中是什么文言句式?

整个初中一词多义: 整个初中通假字: ?si=8 初一古今异意: 古今异义词 1—2册 句子 词 古义 今义 出处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 经过 房子,居住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见 拜见进见 看到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跑 步行 《扁鹊见蔡桓公》 几欲先走 《口技》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石豪吏》 当是时 是 这 表示肯定的判断 《口技》 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索 寻找 要,取 《扁鹊见蔡桓公》 过故人庄 过 拜访,访问 经过,走过 《过故人庄》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逮 及,赶得上 捕,捉 《为学》 属之鄙有二僧 鄙 边境 低下 《为学》 吾数年欲买舟而下 买 雇 购买 《为学》 西属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去 距离 到,往 《为学》 旦辞爷娘去,幕宿黄河边 离开 到往 《木兰诗》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阿爷 父亲 祖父 《木兰诗》 愿为市鞍马 市 购买 市场 《木兰诗》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强 有余 强壮,强大 《木兰诗》 次北固山下 次 停泊 趟,第二 《次北固山下》 芳草鲜美 鲜美 鲜艳美丽 指食物味道好 《挑花源记》 阡陌交通 交通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挑花源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妻子和子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挑花源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与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挑花源记》 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断绝来往 隔开,不连接 《挑花源记》 无论魏晋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挑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不值得 不充足,不满,不够 《挑花源记》 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 像这样 这样 《挑花源记》 屋舍俨然 俨然 整齐的样子 神情庄重 《挑花源记》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 只 但是 《口技》 《记承天寺夜游》 整个初中特殊句式: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 2。

1判断句 1、“……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者也”表示判断。 2、采用副词 “乃”“即”“则”“皆”“是”“城”“为” 等表示判断。

3。 用为是表示判断 4。

、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5、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2。2、被动句 1、“于”字句表被动。

2、“为” 字句表被动。 3、“为……所……” 字句表被动。

2。3、倒装句 1。

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

状语后置 4。主谓倒装 2。

4、省略句 1。省主语2。

省宾语3。省略谓语 2。

5、文言文固定句式 1。表陈述2。

表疑问3。表感叹4。

表反问 此外,这个是复习资料:。

2.自相矛盾的文言文、解释、词语解释

【汉语文字】自相矛盾

【汉语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英文翻译】1 self-contradictory; inconsistent; paradoxical

2 self-contradiction; antilogy

3 to argue against oneself; to contradict oneself

【词语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 相互抵触 前后抵触

【反义词】 天衣无缝 自圆其说 无懈可击

《韩非子 难一第三十六》《韩非子·难势第四十》《韩非子 难一第三十六》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1)矛与盾者,先誉(2)其盾之坚(3),曰:“万物皆有莫能陷(4)之也!”俄而(5)又誉其矛之利(6),曰:“吾矛之利,万物莫不(7)陷也!”市人诘之曰:“以(8)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9)能应也。众皆笑之。——《韩非子 难一第三十六》

注释

(1)鬻(yù)——卖。

(2)誉——夸耀。

(3)坚——坚固

(4)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5)俄而——然后

(6)利:锋利。

(7)莫不——没有不

(8)以——用

(9)弗——不

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不能回答。围观的人都笑了起来。

采纳哦O(∩_∩)O谢谢!!

3.自相矛盾文言文

原文:楚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何?”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注释

⑴鬻(yù)——卖。 ⑵誉——夸耀。 ⑶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⑷或曰——有的人说。 ⑸莫不——没有不 ⑹应——回答 ⑺或——有人 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⑼“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⑽ “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⑾ 坚——坚固 ⑿ 以——用 ⒀俄而——然后 ⒁莫能——没有什么。 ⒂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4.杞人忧天 文言文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陷文言文

上一篇:曾经文言文 下一篇:文言文哪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