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点文言文有哪些(中考复习哪22篇文言文?)

1.中考复习哪22篇文言文?

1.《论语》十则

2.《孟子》两章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曹刿论战 左传

4.出师表 诸葛亮

5.岳阳楼记 范仲淹

6.醉翁亭记 欧阳修

7.与朱元思书 吴均

8.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9.《诗经》两首 关雎;蒹葭

10.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11.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12.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3.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

14.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15.饮酒 (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16.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9.己亥杂诗 龚自珍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21.赤壁 杜牧

22.过零丁洋 文天祥

2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24.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25.使至塞上 王维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木兰诗 乐府民歌

29.观沧海 曹操

30.次北固山下 王湾

3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33.月下独酌 李白

3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35.雁门太守行 李贺

36.卜算子?咏梅 陆游

37.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38.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3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4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41.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4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4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4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5.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46.长歌行 汉乐府

4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48.黄鹤楼 崔颢

49.秋词 刘禹锡

5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51.竹里馆 王维

52.滁州西涧 韦应物

53.约客 赵师秀

54.论诗 赵翼

55.过故人庄 孟浩然

56.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57.夜雨寄北 李商隐

5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5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60.观书有感 朱熹

包括古诗词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重点句,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中考重点文言文翻译

2.中考50篇必备古文哪些

、《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7、关雎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r]CR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U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希望你感谢感谢我哦 采纳就行了

文言文,中考,重点,有哪些

3.快中考了 初中重点文言文有哪些呀

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2.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3.衰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济,船破,皆游。 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4.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是者六七始已 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6.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解释下列句子。 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解释下列句子。

1.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8.外科医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 9.苛政猛子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

4.谁知道中考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呀~~~~~~

2003——2004年中考文言文归纳 1——4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出题省份 2004年出题省份 〈为学〉 泉州P80 〈桃花源记〉 海淀P40、北京P65 〈爱莲说〉 维坊P13 〈公输〉 桂林P20、福州P52 〈三峡〉 益阳P25 吉林P31、南京P85 〈记承天寺夜游〉 广东P30、呼和浩特P76 〈五柳先生传〉 安徽P36、山西P62 维坊P17、河北P61、广州P66 〈孙权劝学〉 上海P41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南宁P50 广东P18、包头P21、安徽P39 〈核舟记〉 南昌P55 〈马说〉 厦门P77 福州P42 〈与朱元思书〉 南通P86 〈小石潭记〉 吉林P31 〈唐雎不辱使命〉 黄冈P77 第五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 广州P2、南京P4 济南P72 〈醉翁亭记〉 安徽P36、天津P44 哈尔滨P5、温州P61、长沙P75、南京P8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嘉兴P89 烟台P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庆P47 四川P33 〈岳阳楼记〉 辽宁P27、呼和浩特P76 海淀P3、长沙P75、大连P82 第六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鱼我所欲也》 桂林P80 《出师表》 镇江P18、上海P41、兰州P73、黑龙江P90、哈尔滨P92 四川P35、厦门P56、沈阳P70 《曹刿论战》 桂林P20、嘉兴P89 重庆P27、黑龙江P29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大连P57、济南P69 南昌P12、济宁P23、昆明P45 《送东阳马生序》 天门P83 佛山P55、广州P66 诗词鉴赏题 题目 2003年 2004年 《泊秦淮》 广州P3 〈渔家傲〉 桂林P21 《题破山寺后禅院》 河南P34 《破阵子》 天门P83 〈春望〉 四川P35、扬州P48 〈浣溪沙〉 广州P6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黄冈P7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桂林P81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

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

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复习中按照5天计划再进一步。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会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

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

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

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

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

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古诗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

5.中考必背必考的文言文有哪些

好像就16篇耶! (书上写的)

1.《十六则语录》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guì(呵呵,找不到这个字)论战》

5.《 邹忌讽齐王纳舰》

6.《出师表》

7.《 三峡》

8.《杂说(四)》就是(马说)

9.《小石潭记》

10.《桃花源记》

11.《醉翁亭记》

12.《岳阳楼记》

13.《爱莲说》

14.《陋室铭》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中考重点文言文有哪些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