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保重龙体文言文(苏武牧羊古文翻译)
1.苏武牧羊 古文翻译
原文:
律1.知武终不可胁2.,白3.单于。愈益欲降之4.,乃幽5.武,置大窖6.中,绝不饮食7。天雨8.雪,武卧啮9.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10.上无人处,使牧羝11.,羝乳12.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13.,掘野鼠去14.草实15.而食之。杖汉节牧羊16.,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释]:
1.律:指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为丁灵王,是单于的重臣。 2.胁:胁迫(他投降)。 3.白:禀报。又,《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又,《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 4.降之:让苏武投降。降,作使动用。 5.幽:囚,禁闭。 6.窖:地穴。 7.绝不饮食:不给他水喝,饭吃。 8.雨:下。名词作动词用。 9.啮(nie):吃、嚼。 10.北海: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11.羝(di):公羊。 12.羝乳:公羊生小羊。 13.廪食不至:公家不给他供应食物。 14.去:藏。 15.草实:野生的果实。 16.杖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放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2.文言文《关羽刮骨疗毒》的译文
一、译文: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二、原文:出自 西晋 陈寿《三国志》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扩展资料
一、人物介绍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二、作者介绍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3.我爱这土地(艾青)用这篇译成文言文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转换:吾爱此地 姓蒋名正涵,号海澄。
如吾是一鸟,则吾歌之以嘶喉:此被骤雨所击之地,此永澎湃吾等愤懑之河,此永起怒激之风,及彼林之若水之晨。。------及吾死,吾羽亦欲腐于厮也。吾何因目眦含泪?因吾爱此地爱之沉矣。。戊寅年 癸亥月 癸丑日
作者年月日的转换是万年历上找的。记忆力弱,唯有请教工具了。
一家之言,供君参阅。
4.文言文《白居易传》翻译
《白居易传》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利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
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
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
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职。
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搜括百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言词十分激切。不久,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了。
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陛下要想广开谏诤的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进谏。”皇上说:“你说得对。”
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
5.《赵匡胤弹雀言》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原文:宋太祖尝弹雀1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恕,诘其故。对曰:“臣以尚2急于3口弹雀。”
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译文: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弹捕鸟雀。有个臣子说有急事求见,宋太祖急忙召见了他。
(但)他上奏的却是普通的事情。宋太祖生气了,责问这是为什么。
臣子回答说:“臣以为这些事情比弹捕鸟雀还紧急。”宋太祖更加生气了,举起斧钺撞了臣子的嘴,(臣子)被撞落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捡起了牙齿,放在怀里。
太祖骂(他)说:“你怀里揣着牙齿,想告我的状吗?!”(臣子)回答说:“臣没有资格状告陛下,然而自有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记录这件事。”宋太祖既害怕又高兴,赏赐了黄金和丝织品安慰犒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