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文言文怎么说(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
当初,霍光族人骄横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会灭亡。
因为骄奢的人不懂得谦让,不谦让就会对皇上不尊敬,不尊敬皇上,这是大逆不道。位居众人之上,人们一定嫉恨他们。
霍家人掌权时间如此长,嫉恨他们的人自然也多。天下人嫉恨他们,而他们的行为又违反礼仪,不灭亡,更待何时!”于是上书说:“霍家太兴盛了,陛下既然很宠爱霍家,就应该加以抑制,不使它灭亡。”
上书三次,只回答说知道了。后来霍家诛灭,而告发霍家的人都受到封赏,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一顶氦侈教侬寄畴犀川篓位客人看望主人,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客人告诉主人,应该将烟囱改为弯曲的,将柴移远,不然会有火灾。
主人很不高兴,没有回答。不一会儿家里果然失火,邻居共同救火,幸好被熄灭了。
于是主人家杀牛摆酒,向邻里道谢,被烧伤的人在上席,其余的以功劳大小依次坐下,而不请建议将烟囱改变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从了那位客人的话,就可以不破费牛酒,而且没有火灾。
现在论功行赏,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堆的人没有得到好处,烧得焦头烂额的反而坐在上席!”主人醒悟,请来那位客人。现在茂陵徐福几次上书说霍氏将有阴谋,应该防备制止他们。
当初如果徐福的建议得以实行,那么国家没有裂土封赏和赐给爵位的费用,臣子没有因叛乱被诛灭的灾祸。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但徐福却不曾因功受赏,请陛下细察,应该看重徙薪曲突防患于未然的策略,让他居于焦头烂额的救火功劳之上。”
皇帝于是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封他为郎官。
2.文言文在线翻译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惟君左右之。
若以越国之罪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翻译: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
3.古文中的“适”有什么意思
适【适】【shì】
1、动词
(1) (声。从辵(chuò),啻(chì)声。本义:往,到。
(2) 同本义[go] 适,之也。如: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到远处去);适野(前往野外) 。
(3) 归向 ,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与不济。如:适归(往归;归向);适道(可以一起学习,而不可以一起完成某种事业或达到某种道德境界)。
(4) 女子出嫁。适,女子出嫁。如:已适(已嫁出);重适(改嫁)。
(5) 符合,适合。如:适意(顺心;满意);适志(做事合乎心意);适变(适应变化);适职(适合职分)。
(6) 节制。如:适欲(节制欲望);适逸(节制淫乐)。
(7) 遇。
2、形容词
舒适,满足。如:舒适;适身(身体感到舒适);适己(自得)。
3、副词
(1) 正好,恰好。如:适晤(恰好遇见);适然(恰好如此)。
(2) 偶而,偶然。
(3) 刚刚;方才。如:适聆雅奏(刚才听得所奏之高雅音乐)。
扩展资料
适常见的组词:舒适、适合、适应、合适、安适、适时、适用、适宜、适度、闲适、适当、适逢适量、适才、恬适、适意、调适、适切、适中、自适、适值、适婚、适龄、不适、何适、适体、快适、适从、无所适从、适得其反、削足适履、适可而止、适应、适逢其会、主一无适、无适无莫、适口。
4.求古文翻译
节选自 杜佑《通典》卷七《食货典》第七
自唐德宗即位即建中二年,天下共有户籍一百三十万户,依靠(德宗)分别派遣黜陟大使(官职)(于各道),重新案户比民,收入公家赋税,增加了一倍还要多。各个道增加户籍一百八十万户,(另有一百四十万户客户),共得到三百二十万户籍。于是使得赋税有常规(定额),人们知道定额,贪图财利的小吏就没有办法产生奸计歹意,狡猾的氓庶百姓都有自己的户籍(从而无从偷免税赋),这真是很合时宜的法令典章,整改弊病的好办法。过去的规定,百姓供应上缴公家,按人口制定租庸调三种租税,那些即使是王公大臣的佃户,也只用缴纳和普通百姓一样的赋税。自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战事渐兴,国家经费不足,于是徵敛的名目多了起来,并且没有定数,贪婪之吏专横放肆,借机犯法贪污,法令没有得到监督执行,普通百姓不知道上告投诉。那些狡猾的忍,就大多逃避缴税,有的以假名做官,有的加入僧籍,有的加入军籍,有的依靠豪强,加上官府各级杂役,种类多种多样,难以去除。那些鲁钝的百姓就被征收赋税,供使差役,一天比一天穷苦艰难。建中年间的新政策,(将所有赋税)并入(春夏)两税。(这样)定额已经有了,就没有办法增加征收了,游荡不务正业的人都被登记在册,没有地方逃避赋税。但因派驻地方各位使臣规定的缴纳税额各不相同,有的地方轻重不一,加上因为(国家)多难,屡有战事,多余的人(指没有登记在册的人)今天就很多了。征收的数额也有了空缺。但旧额已经存在,可又无法核对人数。审查今日应该做的事,斟酌(实行)晋隋两代的政策,则户籍人口和土地数额应该可以增加一倍左右。这样赋税和兵役自然就可以减半了,赋税既然已经平均了,人们知道税额较轻,就免于颠簸流离的逃亡之苦,增加农桑之业。使百姓安定的方法,没有好过这个的了。各个道的账册加起来可以有二百五十万多户。比较历代户口,多的超不过五百万户,少的也不少于三百万户,错略计算天下(户口总数),除了屡有战争的地方,可以大概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户口。如果采用晋隋的政策,应该可以得到五百万户口。以五百万户口出二百五十万户口的税额,自然只是后者的一半。古代的(治国的)道理,在于详细知道人口数额,才能平均他们的赋税差役,这样各种事业就会成功,国家才能富足,教化盛行,各种良风益俗才会真正为民众接受。正因为这样,(国家)才会没有灾难和叛乱。所以《周官》上记载了比、闾、族、党、州、乡、县、遂这些制度用以维持政治制度的稳定,很好的治理人民。(而《周礼》记载)孟冬(农历十月)司徒(官职)要向周王进献国家人口数额,周王下拜然后才能接受,其尊敬和遵守到了如此重要的地步。等到国家失政,就会户籍疏漏,人们如鸟兽般各地流窜而无法管制。国家也因此而穷困。各种弊端逐渐兴起,国家倾覆就不远了。治理国家最重要最需要长远规划的,想要追求国家兴盛的道理,不是没有根本的方法啊!(原文句读大量错误,最后应是叹号!)
5.学奕 文言文翻译(选自《孟子》)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专心致志和思想老开小差,学习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效果却不如前面的人好。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 矣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
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