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司马昭文言文翻译(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的文言文阅读)
1.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的文言文阅读
应该是有此事。
根据《晋书 帝纪第二》中的记载:“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此处宣帝是司马懿,帝是司马师,文帝是司马昭。原文意思就是说:高平陵之变发生前,司马懿和司马师秘密策划,司马昭完全不知道。事变前夜,司马懿把计划告诉两个儿子,然后派人偷看,发现司马师睡得很安稳,司马昭睡不着觉。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对司马昭不太公平。司马师是早就知情而且参与计划,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司马昭突然得知计划,心情激动紧张肯定是难免的。
2.乐不思蜀的译文(文言文助读上的)
司马文王问刘禅:「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却正教禅:「若再问,宜泣对曰:『先墓在蜀,无日不思。』」会王复问,禅如正言,因闭眼。王曰:「何乃似却正语?」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注释:
司马文王——即司马昭,三国时代曹操部属司马懿的次子;因后来其子司马炎篡魏,乃追尊司马昭为文帝,故这里称司马文王。刘禅——刘备之子,因世称刘备为刘先主,所以后世多以刘后主称之。却正——蜀人,字令先,后主迁洛阳,舍妻子单身随侍。先墓——先人的坟墓。因闭眼——指刘禅答话后,闭上眼睛装出要哭的样子。
译文:
三国时代末期,蜀国被灭后,刘禅降魏,封安乐公,举家东迁洛阳。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不会,因为这里很快乐。」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却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却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於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却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3.三国、司马昭
司马昭 即晋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字子上,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司马懿次子。
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
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
专揽国政,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
景元四年,分兵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自称晋公。
后加晋王。咸熙二年,薨。
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
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个人资料 字 子上 终属 魏 籍贯 [司州]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大将军 晋王 追尊文帝 庙号太祖 生卒 211 — 265(55岁) 家族资料 父亲 司马懿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未知 兄弟姐妹 司马师 司马亮 司马伦 司马干 司马骏 司马氏 司马伷 相关人物 司马懿 姜维 钟会 曹睿 陈泰 曹髦 曹奂 司马炎 贾充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司马昭 - 简明历史传记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
司马懿次子。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
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
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阴谋代魏。
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
自称晋公。后加晋王。
咸熙二年,薨。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建晋朝。追尊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 - 简明演义传记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抵御诸葛亮伐魏。多有军识。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专揽国政,并阴谋代魏。
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
蜀灭亡后,钟会阴谋造反,司马昭率领大军亲讨。未至,钟会业已败亡。
回朝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立子炎为世子。
司马昭责戏阿斗,阿斗蜀乐不动情。咸熙二年,昭中风猝死。
数月后,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
追尊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 - 历史评价 ▓史臣: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
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
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
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 《晋书》 ▓房玄龄:世宗继文,邦权未分。
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
反虽讨贼,终为弑君。 《晋书》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三国志·魏书四》 司马昭小故事: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逐步被司马氏掌握。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的官职,独专国政。
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又继任大将军,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 曹髦见曹氏的权威日渐失去,司马昭又越来越专横,内心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首题为《潜龙》的诗。
诗中写道:受伤被困的龙不能跃出深渊,自由自在地上天入地。就好比龙蟠居在井底,看着泥鳅、鳝鱼在面前手舞足蹈,只能藏起牙齿伏住爪甲。
真可恶,我处于同样的境地! 司马昭见到这首诗,勃然大怒,在殿上大声斥责曹髦说:“我司马氏对魏有大功,你为何把我们比作泥鳅鳝鱼?”曹髦听了,吓得浑身发抖。司马昭见他不敢作答,冷笑一声离去。
曹髦回到后宫,觉得司马昭有篡夺帝位之心,所以敢于当众侮辱他。这样的日子无论如何过不下去了,必须除掉司马昭。
于是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大臣密谋对策。他愤怒地对他们说:“司马昭企图篡夺帝位的野心,是人所共知的。
我不能坐着受废黜的侮辱,今天要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尚书王经提出,司马昭重权在握已非一日,只靠少数人马是对付不了他的,希望曹髦慎重考虑。
曹髦把讨伐司马昭的诏书抛在地上,激动地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即使死,也没有什么可怕,何况也不一定死!” 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怕祸及自身,准备一出宫就向司马昭报告。曹髦等不及了,拔出宝剑,登上马车,带领宫中侍卫、奴仆等三百多人,向司马昭的府第进发。
途中,遇到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正带了数千卫兵过来。曹髦以为他们是来杀自己的,便冲到前面高声喊道:“我是天子,你们想弑君吗?”卫兵不敢阻止,也不知应采取什么行动,便向后退却,贾充马上对卫兵大声喝道:“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之事啊!”卫兵们听他这一喝,顿时明白过来,一齐挥戈,当场将曹髦杀死。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后被废为陈留王)。曹奂完全听命于司马昭,不过是个傀儡皇帝。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长子司马炎继位任晋王。仅过了几个月,司马炎就逼曹奂退位,由他称帝,建立晋朝。
名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帮我翻译一下这两篇古文啊
出自:世说 [南朝宋]·刘义庆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
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①。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②。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注释】①货赂:贿赂。
②王明君:王昭君。晋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为王明君。
【译文】汉元帝的宫女既然很多,于是就派画工去画下她们的模样,想要召唤她们时,就翻看画像按图召见。宫女中相貌一般的人,都贿赂画工。
王昭君容貌非常美丽,不愿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乞求,画工就丑化了她的容貌。后来匈奴来媾和,向汉元帝求赐美女,元帝便拿昭君当做皇族女嫁去。
召见以后又很舍不得她,但是名字已经告诉了匈奴,不想中途更改,于是昭君终于去了匈奴。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①。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②。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③?”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④?”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释】①阮卫尉:阮共,字伯彦,在魏朝官至卫尉卿。 ②据:衣服的大襟,也指衣服的前后部分。
③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④百行:指各种好的品行。
【译文】许允的妻子是卫尉卿阮共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长相特别丑。新婚行完交拜礼,许允不可能再进新房去,家里人都十分担忧。
正好有位客人来看望许允,新娘便叫婢女去打听是谁,婢女回报说:“是桓郎。”桓郎就是桓范。
新娘说:“不用担心,桓氏一定会劝他进来的。”桓范果然劝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个丑女给你,想必是有一定想法的,你应该体察明白。”
许允便转身进入新房,见了新娘,即刻就想退出。新娘料定他这一走再也不可能进来了,就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
许允便问她说;“妇女应该有四种美德,你有其中的那几种?”新娘说:“新妇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罢了。可是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您有几种?”许允说:“样样都有。”
新娘说:“各种好品行里头首要的是德,可是您爱色不爱德,怎么能说样样都有!”许允听了,脸有愧色,从此夫妇俩便互相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