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钱塘六井记苏轼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钱塘六井记苏轼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

1。

B2。C3。

C4。B5。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解析】1。

试题分析:病:担忧。“病”与其前面的“所”字构成“所”字结构,因此应当充当动词,而所给的解释“疾病”为名词,显然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C.而:连词,表转折。

A.乃:副词,表顺承,才;代词,你的。B.之:助词,的;指示代词,这么。

D.以:连词,表承接,然后;介词,表凭借,译作“根据”。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在理解各句意思的基础上,采用排除的办法。①是开凿,而非修治;③是百姓对六井不治的担忧;⑥是说修治后带来的好处。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六井开凿“终于刺史白乐天”有误,白乐天做的是修浚工作,而非开凿工作。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重点关注所给语段中的名词,在大体理解语段语意的基础上,明确名词与其它词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句读处。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参考译文】钱塘江的潮水离开钱塘向东冲向西陵,潮水从远处涌来。它使低洼潮湿的盐碱地,变成了种植桑麻的地方,时间长了又发展成为人口聚居的城镇,今天州县的平坦陆地,都是钱塘江的故地。

这里的水质又苦又恶臭,只有靠山凿井,才能得到甘甜的泉水,可是泉水供给的范围又不够广。唐朝的宰相李长源开始开凿六井,引西湖的水来供给百姓饮用。

后来刺史白乐天治理西湖疏浚六井,并且在西湖边上刻碑题字,直到如今人们还依靠这几眼井水生活。当初李长源开凿六井,其中最大的在清湖,叫做相国井,相国井的西边是西井,西井的偏西而向北的叫做金牛池,又向北而偏西靠近钱塘城的分别是方井和白龟池,又向北而偏东到钱塘县治南面的叫做小方井。

不过,金牛池废弃已经很久了。嘉祐年间,太守沈文通又在六井的南面,越过河流往东,到美俗坊的地方开凿了南井。

水流出了涌金门,汇入湖中向北流去,上有三道水闸,水流注入石砌的水沟,穿城向东流去,南井、相国井、方井都从这里流出。至于西井,则是相国井的支流。

而白龟池、小方井,都建造了暗沟从湖底流过,不用水闸。这就是六井的大致情况。

熙宁五年秋天,太守陈述古刚到这里,询问百姓担忧的事情。百姓都说:“六井不修治好,老百姓就没有水喝了。

南井沟渠低下而井高,水在地底下流淌,大抵通常供应不过来。 ”陈公说:“咳,说得太过了,有我在这儿,能让百姓没有水喝吗!”于是命令和尚仲文、子圭办理此事。

于是打开沟渠更换井壁,修补好了一些漏洞,这样一来,相国井的水滔滔而来,沟里的水都溢了出来,向南注入漕河,上千的船只轮流来取水,瞬息之间就可以灌满百斛。 还疏浚涌金池,将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让洗衣浴马这样的事不在上池发生。

并且在上池的门外设置两道闸门,其中一道闸门连接上池并将河水引入,另一道设在石围栏里,并列摆放五根竹管作为水管来引出池水,池水汇入河中向东流去,经过三桥然后流入石沟,进而注入南井。 第二年春天,六井全部修治好,正好赶上干旱之年,从江淮到浙右的各地水井都干涸了,老百姓到了用瓦罐装水奉如美酒相互赠送的地步。

而钱塘的百姓肩上扛的,舟船载的,南自龙山,北到长河盐官海边,都有丰足的水供牛马饮用,供人们洗澡。 我认为水是人们急需的,干旱以致井水干涸,并非年年会发生的。

因为与水有关的隐患不常有,而忽视了水是人们的急需之物,这是天下的通病,难道只是对待水这样吗? 。

鲁芝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王涣高考文言文阅读题,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甲

【答案】【小题1】⑴远,这里作动词用:往远处伸展。

⑵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小题1】C【小题1】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候能见到太阳。

【小题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题1】【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自明本志——蔑视追求利禄之徒,爱慕美好自然;或婉言相劝朋友,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答案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C中二者都是“飞奔的马”。【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柯、蔽、犹、交映”译错一个扣半分。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找出二者写景的相同点,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比较二者的思想主题,说出不同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

3.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017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