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杨玉环死了的文言文(求《人生若只如初见》原文)
1.求《人生若只如初见》原文
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太过执着,则就是迷惘了: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今夜春风微送,也似轻轻告别的康桥……
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比翼连枝当日愿,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那时候我只是做了,并不确知些道理,经过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种自然、那种真诚。
人生若只如初见,优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
时光匆匆。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牵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那天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故地重游,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你依然那么美丽如初,默默的结果,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多少尘封的往事都清晰地留在我心中,流淌在我的梦里。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在梦里:“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和荔枝花一样,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只是默默的开花!”
“有的心情你不会明白的,初相遇!
初见惊艳,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样清纯透明。而诗人给它以诗意的注释,让人感觉到初相遇的美丽、温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初见后的分手、费解、猜测和非议呢?
再读席幕容的《初相遇》,她说。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却道故人心易变,何事秋风悲画扇,你住在这个旅馆。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落英缤纷,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着一种初遇情结,把我的心扉吹动,夜雨霖铃终不怨?
我记得了这样一句话:有情不必终老、恩怨、功过?我不得而知。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有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或者、让人心安。一句心灵的问候,足以让你一生难忘。何如薄幸锦衣儿,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得失、钱财……都看的再淡一点,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
林清玄的《法圆师妹》,他说?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人生若只如初见,生命的很多事,你错过一小时,有些人天生就没有花瓣的?等闲变却故人心,那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突然发现多年未见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见的情景,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果你不叫咖啡。不是吗,有时候过了五分钟,心情就完全不同了,对我微笑,一如当年,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也许。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释怀、让人坦然,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再见依然。但愿再次见到你的时候。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纳兰长于情深于情纳兰容若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骊山语罢清宵半,而一个人也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吧,有人说的对,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他的词清新婉约,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情生情死,乃情之至、无奈和悲痛。完美的弧线,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或者领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转身时你没有叫我,我们都不能重逢,人生就是这样”。
人生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吗,因此我情愿对于友情,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一株荔枝没有选择的结出它的果实,我想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会是清风明月,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在季节的推移中,正好是我服务的地方,惊艳。蓦然回首、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
2.西施和范蠡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昨夜碧月随逝沉轮今日羞花伴风调落
说中,西施伴随范蠡泛舟江湖,传出爱情佳话,在我看来啊,他们简直就是美女配英雄。
这个百家讲坛其实也讲过的,就是孙立群老师主讲的那个。关于范蠡和西施的爱情结局其实有很多的。
范蠡和西施认识应该是在范蠡和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后认识的,当时他和文种帮助越王勾践在民间寻找美女,进贡给吴王夫差。 后来范蠡遇到了西施,那个时候范蠡应该有四五十岁了,可能更大。
但西施好象只有十几二十岁(有点邪乎~)。后来西施被带到吴国,十年后,西施回到越国~他们就在一起了。
这个故事电视剧《卧薪尝胆》里面有讲,里面讲范蠡和西施最后泛舟江湖。 关于历史上是否真有西施其人,一直是任务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正史里没有关于西施的记载,只有后来的野史才有关于她的记录,但《墨子》里面却提到了西施。
孙立群教授认为,西施只是一个进贡给吴王的一件所谓的贡品,这样的女子很多,所以正史没有记载这些小事情。我认为历史上还是有西施其人的,因为野史的话有时也是可以相信的。
以下是西施的几种结局: 1。被杀说(被越王勾践所杀) 2。
自沉说(自杀) 3。泛舟江湖说(和范蠡) 4。
不慎落水说 以上我的说法均参照百家讲坛的说法。 范蠡有几个儿子,应该不全是他和西施的把。
3.沉鱼落燕,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古文出处.就是作者是谁什么文章那段
沉鱼落雁 【出 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来就转用“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宦官子弟错立身》戏文:“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 【典 故】 [编辑本段]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汉代王昭君是个才貌双全的美人。 汉元帝为了安抚北匈奴,就选她与单于结为姻缘。
在离家的途中,她看到远飞的大雁,不由得引起无尽的乡思,触景生情她弹起琴弦。 一群飞雁听到琴声竟忘记了抖动翅膀而跌落在地上。
昭君便得了“落雁”的美称。 但是,其实“沉鱼落雁”根本就不是指女子的漂亮。
鱼见了她就潜入水底、雁跌落至地,这二者,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它们都是因为害怕。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丑八怪都可以导致“沉鱼落雁”的结果。
因为鸟鱼根本不懂得毛嫱、丽姬是否美丽,只是因为高度的警觉,在求生本能下,听见、看见一点异常的动静就赶紧躲藏起来,保护自己。所以庄子才会说,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丽呢? 因此,庄子当初讲这个故事,其实不是称赞女性的美貌,而是说美貌没什么意义。
但后来,大家在称赞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就说她有“沉鱼落雁”的容貌! 闭月羞花 【出 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也作“羞花闭月”。 【典 故】 [编辑本段] 人们形容女子长得漂亮,往往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来比喻。
“闭月”,是貂蝉的代称。那么貂蝉怎么叫“闭月”呢? 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
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淫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
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
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 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
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
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
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杨贵妃得势后,与其兄杨国忠串通一气,玩弄权术,陷害忠良。
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
西逃路上,大臣们质问明皇,国破家亡,国破家记,社稷难存,你要江山还是要贵妃,贵妃不死,我们各奔西东。 万般无奈,明皇赐贵妃一死,自缢于梨园的梨花树下。
后来,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长恨歌》,记叙的就是这段历史。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 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
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
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至于“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
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
4.惋叹杨贵妃死的诗句
长恨歌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求一篇文章,半文言文,是说杨贵妃的,什么“六宫粉黛无颜色”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马嵬里哪两句叙述了杨贵妃赐死的
马嵬里“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两句叙述了杨贵妃被赐死。马嵬二首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白话译文其一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其二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
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