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课文文言文阅读题(2014安徽语文中考文言文题目)
1.2014安徽语文中考文言文题目
2014年安徽省【三】(15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香远益清 益: (4)亭亭净植 植:
(5)宜乎众矣 宜: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6.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三】(15分)
14.(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4)“植”通“直”,立。(5)当然(5分,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
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2分)
17.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4分)
2.2014年杭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连处士墓表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 ⑥为之罢市三日A.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 ▲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 ▲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3分) ▲ ▲ 参考答案:5.(3分)B(反,通“返”,回到。)6.(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7.(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8.(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
(“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
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
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
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
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
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
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
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
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
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3.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小题1:(1)“阙”通“缺”,空缺;(2)襄:漫上;(3)疾:快;(4)引,延长。
小题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白色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小题3:A小题4: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重庆市语文中考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阙”的通假。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重庆市语文中考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1句中“自非”。2句中“素湍绿潭”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重庆市语文中考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方法:注意关键词,文章写四时之景,顺序是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重庆市语文中考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方法:把握三峡的总特点,然后再分层次介绍。
【《三峡》翻译】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4.求2014年中考文言诗文点击
【答案】中考题(一)14.①将要②改变、变换③ 答应 、赞同 ④聪明15.①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②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16.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17.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8.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 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二)18.⑴通,变通 ⑵穷尽⑶愁⑷通“无”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19.你太不聪明了!评分标准:整体意思答对,关键词“惠”、“甚”翻译正确,得3分;“惠”、“甚”翻译错误,每词扣0.5分。
共3分。20. D 评分标准:3分。
21.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目光或“发展的目光”,得1分。
意近即可。
5.初三语文文言文试题:
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亦可为“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2)吴广惹恼将尉的做法是:“广故数言欲亡”,吴广“忿恚尉,令辱之”的目的是:“以激怒其众”。 陈胜起义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目是:“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拥戴,爱戴
3.主要是讲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与准备。
4.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
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5、当时秦王朝的统治不得人心,以至于众士卒都欲翻朝,换新代。还说明陈胜在戍卒中已有了威望,已能领导众卒。
6、陈胜有着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的才能。
如若还不懂,不妨参考这个:/view/39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