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郭璞文言文翻译(求郭璞所有的游仙诗,及其译文和作品赏析)
1.求郭璞所有的游仙诗,及其译文和作品赏析
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
一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
二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三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四
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咤。
五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珪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六
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姮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升降随长烟。飘飖戏九垓。奇齢迈五龙。千岁方婴孩。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七
晦朔如循环。月盈已复魄。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圆丘有奇章。钟山出灵液。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
八
旸谷吐灵曜。扶桑森千丈。朱霞升东山。朝日何晃朗。回风流曲棂。幽室发逸响。悠然心永怀。眇尔自遐想。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希贤宜励德。羡鱼当结网。
九
采药游名山。将以救年颓。呼吸玉滋液。妙气盈胸怀。登仙抚龙驷。迅驾乘奔雷。鳞裳逐电曜。云盖随风回。手顿羲和辔。足蹈阊阖开。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遐邈冥茫中。俯视令人哀。
十
璇台冠昆岭。西海滨招摇。琼林笼藻映。碧树疏英翘。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涛。寻仙万余日。今乃见子乔。振髪睎翠霞。解褐礼绛霄。总辔临少广。盘虬舞云轺。永偕帝乡侣。千齢共逍遥。
十一
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
十二
纵酒蒙汜滨。结驾寻木末。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左顾拥方目。右眷极朱髪。
十三
四渎流如泪。五岳罗若垤。寻我青云友。永与时人绝。
十四
静叹亦何念。悲此妙齢逝。在世无千月。命如秋叶蔕。兰生蓬芭间。荣曜常幽翳。
十五
登岳采五芝。涉涧将六草。散髪荡玄溜。终年不华皓。
十六
放浪林泽外。被髪师岩穴。髣髴若士姿。梦想游列{垂夬}。
十七
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灵化。龙津未易上。
十八
安见山林士。拥膝对岩蹲。
十九
啸嗷遗俗罗。得此生。
2.求郭璞的《江赋》要原文古文最好
璞 咨五才之并用,寔水德之灵长。
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聿经始于洛沬,拢万川乎巴梁。
冲巫峡以迅激,跻江津而起涨。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总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
源二分于崌崃,流九派乎浔阳。鼓洪涛于赤岸,沦余波乎柴桑。
纲络群流,商搉涓浍表神委于江都,混流宗而东会。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滈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
所以作限于华裔,壮天地之崄介。 呼吸万里,吐纳灵潮。
自然往复,或夕或朝。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峨嵋为泉阳之揭,玉垒作东别之标。 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塂而比峤。
协灵通气,濆薄相陶。流风蒸雷,腾虹扬霄。
出信阳而长迈,淙大壑与沃焦。 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
绝岸万丈,壁立赮驳。虎牙嵥竖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
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骇浪暴洒,惊波飞薄。
迅澓增浇,涌湍叠跃。砯岩鼓作,漰湱泶灂。
□,溃濩渎漷。潏湟淴泱,瀹。
漩澴荥瀯,渨濆瀑。淢浕涓,龙鳞结络。
碧沙瀢而往来,巨石硉矹以前却。潜演之所汩淈,奔溜之所磢错。
煹隒为之泐嵃,崎岭为之喦崿。幽积岨,礐硞谣礭。
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 澄澹汪洸,瀇滉疡泫。
泓汯浻澋,涒邻渊潾。混澣灦涣,流映扬焆。
溟漭渺湎,汗汗沺沺。察之无象,寻之无边。
气滃渤以雾杳,时郁律其如烟。类苎浑之未凝,象太极之构天。
长波浃渫,峻湍崔嵬。盘涡谷转,淩涛山颓。
阳侯砐硪以岸起,洪澜涴演而云回。沦溛瀤,乍邑乍堆。
豃如地裂,豁若天开。触曲煹以萦绕,骇崩浪而相礧。
鼓窟以漰渤,乃湓涌而驾隈。 鱼则江豚海狶,叔鲔王鳣鷉鰊鮋,鲮鳐鯩鲢。
或鹿觡象鼻,或虎状龙颜。鳞甲鏙错,焕烂锦斑。
扬鳍掉尾,喷浪飞唌排流呼哈,随波游延。或爆采以晃渊,或吓鳃乎岩间。
介鲸乘涛以出入,鮆顺时而往还。 尔其水物怪错,则有潜鹄鱼牛,虎蛟钩蛇。
蜦鲎蝞,。王珧海月,土肉石华。
三蝬江,鹦螺蜁蜗,璅蛣腹蟹,水母目虾。紫蚢如渠,洪蚶专车。
琼蚌晞曜以莹珠,石砝应节而扬葩。蜛蝫森衰以垂翘,玄蛎磈磥而碨,或泛潋于潮波,或混沦乎泥沙。
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有鳖三足,有龟六眸。
赪蟞胏跃而吐玑,文魮磬鸣以孕璆。拂翼而掣耀,神蜧蝹蜦以沉游。
马腾波以嘘蹀,水兕雷咆乎阳侯。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
雹布余粮,星离沙镜。青纶竞纠,缛组争映。
紫菜荧晔以丛被,绿苔鬖髿乎研上。 石帆蒙笼以盖屿,蓱实时出而漂泳。
其下则金矿丹砾,云精魿银。珋璿瑰,水碧潜,鸣石列于阳渚,浮磬肆乎阴滨。
或炯彩轻涟,或焆曜崖邻。林无不溽,岸无不津。
其羽族也,则有晨鹄天鸡,鴢□鸥□。阳鸟爰翔,于以玄月。
千类万声,自相喧聒。濯翮疏风,鼓翅挥弄洒珠,拊拂瀑沫。
集若霞布,散如云豁。产毻积羽,往来勃碣。
橉杞稹薄于浔涘,梿森岭而罗峰。桃枝筼筜,实繁有丛。
葭蒲云蔓,蛳以兰红。扬皜毦,擢紫茸。
荫潭隩,被长江。繁蔚芳蓠,隐蔼水松。
涯灌芊萰,潜荟葱茏。 鲮鯥跼于垠隒,□獭瞲乎铽空。
迅蜼临虚以骋巧,孤玃登危而雍容。夔翘踛于夕阳,鸳雏弄翮乎山东。
因岐成渚,触涧开渠。漱壑生浦,区别作湖。
磴之以瀿瀷,渫之以尾闾。标之以翠蘙,泛之以游菰。
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鳞被菱荷,攒布水蓏。
翘茎瀵橤,濯颖散裹。随风猗萎,与波潭遝。
流光潜映,景炎霞火。 其旁则有云梦雷池,彭蠡青草,具区洮滆,朱浐丹漅。
极望数百,沆漾皛溔。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
潜逵傍通,幽岫窈窕。 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骊虬摎其址,梢云冠其啮。海童之所巡游,琴高之所灵矫。
冰夷倚浪以傲睨,江妃含嚬而矊眇。抚淩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矫。
若乃宇宙澄寂,八风不翔。舟子于是搦棹,涉人于是榜。
漂飞云,运艅艎。舳舻相属,万里连樯。
溯洄沿流,或渔或商。赴交益,投幽浪。
竭南极,穷东荒。尔乃雰祲于清旭,觇五两之动静。
长风颹以增扇,广莫而气整。徐而不,疾而不猛。
鼓帆迅越,涨截泂。淩波纵柂,电往杳溟。
□如晨霞孤征,眇若云翼绝岭。倏忽数百,千里俄顷。
飞廉无以睎其踪,渠黄不能企其景。 于是芦人渔子,摈落江山,衣则羽褐,食惟蔬钚。
栫淀为涔,夹潨罗筌。筩洒连锋,罾比船。
或挥轮于悬崎,或中濑而横旋。忽忘夕而宵归,咏采菱以叩舷。
傲自足于一呕,寻风波以穷年。 尔乃域之以盘岩,豁之以洞壑,疏之以遝汜,鼓之以朝夕。
川流之所归凑,云雾之所蒸液。珍怪之所化产,傀奇之所窟宅。
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播灵润于千里,越岱宗之触石。
及其谲变儵怳,符祥非一。动应无方,感事而出。
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若乃岷精垂曜于东井,阳侯遯形乎大波。 奇相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于湘娥。
骇黄龙之负舟,识伯禹之仰嗟。壮荆飞之擒蛟,终成气乎太阿。
悍要离之图庆,在中流而推戈。悲灵均之任石,叹渔父之棹歌。
想周穆之济师,驱八骏于鼋鼍。感交甫之丧佩,愍神使之婴罗。
焕大块之流形,混万尽于一科。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于灵和。
考川渎而妙观,实莫著于江河。
3.游仙诗郭璞其一翻译赏析
【原文】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翻译】 京城里是游侠聚居的地方,山林是隐士们栖息之所。荣华富贵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还比不上那些栖身于草野的隐逸之士。
临近泉水酌取清波为酒浆,到山冈上拾取丹芝。灵溪之水可以隐居盘游,何必要青云直上去做官呢!做过漆园吏的庄周不愿去楚国为相,老莱子的妻子不愿意为人所制,愿同老莱子过隐居生活。
(虽然)出仕做官,就会被朝廷重用,退而隐居,就会处于困境。(但是)远离尘世之外的人,他们的志向就比伯夷、叔齐他们更坚决。
【赏析】 晋代平淡寡味的玄言诗充斥诗坛,后来出现了一位文采华茂、慷慨多气的诗人郭璞,他的十四首《游仙诗》给诗坛注入了生气,以险怪的构思、斐然的文采,寄托了对现实的不满和高蹈遗世的思想。该诗是其《游仙诗》的第一首。
这首五言诗中蔑视和否定了以仕宦求取功名富贵的生活,表现了自己隐居避世的高洁志向。 全诗可分为三层。
诗的前四句是第一层,通过对比,明确表达栖身蓬莱,求仙避世的志向。开头两句作者意在写隐逸山林的生活,却以京都游侠求仕的生活作为对比和陪衬。
三四句则在对比中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豪门贵宅未足荣耀,安逸享乐的生活不如隐居不仕,寄身蓬莱仙境。前四句直言不讳,直切诗题。
4.求文言文翻译
原文出自《二十四史·晋书·王隐传》中的内容,即: 原文内容: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人也。
世寒素。父铨,历阳令,少好学,有著述之志,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未就而卒。
隐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 建兴中,过江,丞相军谘祭酒涿郡祖纳雅相知重。
纳好博弈,每谏止之。纳曰:“聊用忘忧耳。”
隐曰:“盖古人遭时,则以功达其道;不遇,则以言达其才,故否泰不穷也。当今晋未有书,天下大乱,旧事荡灭,非凡才所能立。
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夷成败皆在耳目,何不述而裁之!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行于世,便为没而不朽。当其同时,人岂少哉?而了无闻,皆由无所述作也。
故君子疾没世而无闻,《易》称自强不息,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何必博弈而后忘忧哉”纳喟然叹曰:“非不悦子道,力不足也。”乃上疏荐隐。
元帝以草创务殷,未遑史官,遂寝不报。 太兴初,典章稍备,乃召隐及郭璞俱为著作郎,令撰晋史。
豫平王敦功,赐爵平陵乡侯。时著作郎虞预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并借隐所著书窃写之,所闻渐广。
是后更疾隐,形于言色。预既豪族,交结权贵,共为朋党,以斥隐,竟以谤免,黜归于家。
贫无资用,书遂不就,乃依征西将军庾亮于武昌。亮供其纸笔,书乃得成,诣阙上之。
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
年七十余,卒于家。 原文大意: 王隐字处叔,是陈郡陈人。
世代贫寒。父亲王铨是历阳令,从小好学,有著述之志,常暗自记录晋代时的事以及功臣事迹,没有完成就去世。
王隐以儒家的品德而自守,不交结权贵作靠山,博学多闻,继承了父亲的遗业,对西都旧事作了很多详尽的探究。 建兴年间,过江,丞相军谘祭酒涿郡祖纳对他很器重。
祖纳喜欢下棋,王隐常常劝阻他。祖纳说:“姑且用来解忧罢了。”
王隐说:“古人碰上好时代,就以功业来实现自己的志向;没有碰上好时代,就用言论来发挥自己的才学,所以不管世道是盛是衰都不困顿。现今晋没有史书,天下大乱,旧事都散失了,史书不是普通人所编纂得了的。
您从小生长在五都,在四方游历为官,华夷成败各种事情都有所见闻,为什么不记述下来并加以剪裁呢?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还能流行于世,死而不朽。与他们同时代的,人才难道还少吗?却都默默无闻,就是因为没有著述呀。
所以君子讨厌到死时还默默无闻,《易》提倡自强不息,何况国史能知道得失的踪迹,何必要用下棋来解忧呢?”祖纳叹息说:“不是我认为你的道理不对,而是我的能力不够。”于是上疏推荐王隐。
元帝认为创立基业事务繁多,还顾不上史官的事,就搁置起来未作答复。 太兴初年,法令制度逐渐完备,就召王隐及郭璞同任著作郞,让他们编纂晋史。
参预平定王敦有功,赐爵平陵乡侯。当时著作郞虞预私自编撰《晋书》,可是他生长于东南,不了解中原之事,多次拜访王隐,并借了王隐着的书私下抄录,见闻渐渐广泛。
此后又忌恨王隐,表现在言谈脸色上。虞预出身豪门,交结权贵,共为朋党以排斥王隐,王隐最终因被诽谤而免官,黜退回家。
家贫没有财力物力,不能撰书,就去武昌依附征西将军庾亮。庾亮给他提供纸笔,书得以写成,到朝廷献上。
王隐虽然喜欢著述,可是文笔粗鄙拙劣,错杂纷乱没有条理。他的书中有次序的部分,都是他父亲写的;次序混乱意义不明的部分,是他自己写的。
七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
5.求高人帮忙翻译郭璞写的《葬经》,要尽可能详细,谢谢
葬经》一书相传为晋代风水鼻祖郭璞所著。
在古代的风水书中,就阴宅来说,《葬经》堪称代表之作。此书对后世风水术的影响很大,故尊称为“经”。
明代缪希雍高度评价《葬经》,说:“……其文全,其义备,虽圣人复起,不可改矣。”与他同时代的地学大师徐试可,也说《葬经》“语简而精,辞古而劲,地理包括殆尽,大非泛滥成文者比,览者须细玩,方知其味。”
气感篇 葬者,乘生气也。 开篇第一句话,就指出了葬法最基本、最核心、最隐秘的问题。
各家葬法,任说千言万语,都莫如“乘生气”这三个字说得那么到点到位。 所谓“生气”,就是大自然孕育万物之气,包括阳光、空气、水份和电磁场等。
相对于物质而言,气是一种虚物质,或者说是物质场。“生气”表现出来,就是生命力,活力。
地球上鸢飞草长,鱼跃马奔,可谓充满生气;月球上草木不生,死寂一片,可谓了无生气;少年儿童活崩乱跳,可谓充满生气;病弱老人卧床不起,可谓缺乏生气。 葬法说到底,就是为了获得生气。
曾求己《青囊序》云:“先看金龙动不动,次察血脉认来龙。”这“金龙”即为至动之气,也即旺盛之生气也。
龙要“飞鸾舞凤”,方有生气;水要“生蛇出洞”,方有活力;穴要“山环水抱”,才聚生气;砂要“清秀丰满”,才显生气;土要“坚实色润”,才蕴生气;向要“当运乘时”,才纳生气。占易卦要注意动变之爻,看风水要注意动变之物,有生气的第一标志就是能动力、有活力。
五气生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所谓“五气”,系指金、水、木、火、土这五种流行之气。
注意:金、水、木、火、土,谓之“五行”,“行”者,流行也,类型也,并非是五种基本的物质元素,而是五种类型的流行、变化之气,用现代术语说就是五种类型的能量流。这五气遍布宇宙,交杂作用而产生万物。
行于天,则生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行于地,则生山石草木,溪河湖海;行于天地之间,则生人马牛羊,鸟兽虫鱼。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
阴阳二气,互为其根,相互交感,相互依存。正电子与负电子,正质子与负质子,正粒子与负粒子,都是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
可见的物质,与不可见的物质场,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活着为阳,为正,死后为阴,为负,这阴阳正负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能量的交互作用。
现代科学虽然还没有证实这一点,但其原理应该是没错的。 汉朝皇宫里的铜钟,某日无故自鸣,皇帝问大臣东方朔原因,“必然是西蜀的铜山崩塌了”,东方朔这样回答他。
不久,果然有人凑报西蜀的铜山已崩塌。皇帝再问东方朔何以先知此事,东方朔解释说:因为皇宫里的铜钟,是用西蜀铜山的铜打造的,它出身于铜山,身上带着铜山的气,所以能感受到铜山的崩塌而自鸣,正如人体受生于父母,就常常可以感受到父母的信息一样。
每当春天来临,百草千树都在拔节生长之时,深藏于室内的粟米种子,也会感到春天的气息,生长出新的萌芽来。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阴阳二气交感流行,产生风云雨雪,在地中流行则孕生万物。这种生气是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根据地理来推求。
先察龙穴砂水,次审缓急沉浮,再看气运得失,务使各乘生气,方合法度。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术最核心的秘密,就是乘生气;最核心的技法,就是藏风聚气。
山环则可以藏风,使气聚之不散;水抱则可以聚气,使气行之有止。风水书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就是说的这些子。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山体静而为阴,水体动而为阳,动者为先,静者为后,风水术先重生动之气,故以得水为上。
再说,水既有截止生气的作用,也就有聚气的作用,所以平原无山只看水,因为有了水就能聚气使之不散,藏不藏风也就无所谓了。廖精金说过:“翻身转面去当朝,不怕八风摇。”
意思就是,只要有水曲折来朝,就不怕八风吹穴。可见,风水之法,首贵得水。
城市以路为水,则首贵得路。 何以言之,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为什么要强调以得水为上呢?因为水不像山,山之来势虽远,但其余气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水就不一样,水自发源分派,千流万涧,虽一溪一沟之余气,也有截止生气的作用,虽一池一塘零散破碎之水,其深者也有聚气的作用。
杨公说:“巽水一勺能救贫。”可是没有人说哪方有个小土包就能致富,所以风水术要以得水为上。
故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为了获得生气,埋葬的深与浅,也有很大关系。凡穴在墩高土厚之地,即为涸燥,其气浮于上,葬之则宜浅;凡穴在一坦平洋之地,即为坦夷,其气藏于内,葬之则宜深。
一般情况下,北方土厚宜深葬,南方土薄宜浅葬;堂局宽大者宜,其气必深厚,宜深葬以乘之;堂局狭小者,其气必浅薄,宜浅葬以乘之。 这都是大法则,具体方法可参阅赖太素《七十二葬法》。
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
6.有谁能将郭璞的《葬书》翻译出来
原文:
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 。叙诗人之兴咏。揔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揔翰者之华苑。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豹鼠既辩。其业亦显。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璞不揆梼昧。少而习焉。沉研钻极。二九载矣。虽注者十余。然犹未详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是以复缀集异闻。荟稡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 。错综樊孙。博关羣言。剟其瑕砾。搴其萧稂。事有隐滞。援据征之。其所易了。阙而不论。别为音图。用祛未寤。辄复拥彗清道。企望尘躅者。以将来君子为亦有涉乎此也。
译文:
《尔雅》这部书,是用来解释圣人的教诲训条,叙述诗人的歌咏、阐述绝妙的离别诗词等。分辨同义但不同形的字、词、句。真正是九流都要涉及,学习六艺的关键。学习文豪的深奥,理解学者的文章。有了它就能博览群书而不迷惑。能够解释鸟兽草木的名称的,没有比《尔雅》更接近的了。《尔雅》,大致兴起于中古时期,兴盛在汉代。豹、鼠都能区别,它的功能很显赫。博学多闻的人,文采很高的人,没有不研习揣摩它的,并为它写注释。我(郭璞)不怕自己与美,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它。深刻地钻研,十八年了。虽然给它写了注释十多次,但是仍然没有很详尽,并且还有许多谬误,有省略遗漏的地方。所以重新收集各种见闻,汇集旧的说法,考查全国的语言,采集歌谣俗语 。从樊、孙那里借鉴,博览群书,筛除其中的瑕疵,舍弃其中的糟粕。如果有晦涩不清的地方,就引用根据考证它。那些很容易理解的地方,就省略不讨论了。另外还注音画图,用来解释人们不懂的地方。再次拿着扫帚清扫道路,希望扫除灰尘,并希望将来给君子们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