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盐城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苏辙?)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苏辙?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B【小题4】(1)于是,我向州府呈上报告(1分,注意句式)想借部使者府宅居住(1分,注意“假”),郡守同情我无家可归,答应借给我住。

(1分,注意“其”字)(2)可叹啊!(唉!)有些士大夫,当他们还不懂得高深的道理时,(1分,注意“方”“其”“大道”)只会沉醉于权势利益,(1分)以财富、子女为重,(1分,注意“自重”)自以为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1分)(3)让我回归乡间,去管理先辈留下的破旧房舍,即使家徒四壁,我也安心居住下去。

(3分,每个分句1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处:居住。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和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A对应的原文“水患尤甚。 既至,敝不可处。

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译为“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任所时,房屋破败,不能( )。

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通过后面的句子可以看出,是作者到任无处安身,所以解释为“修复”“处置”不符合文意。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B“之”用在主谓之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以”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并列;C“其”代词,那种/代词,指代“煴火”;D“于”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文言虚词的题目心中一定要明确词性的区分不同的用法。 如此题“其”应重点区是作代词、还是作语气副词和助词,代词中又要区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要区分是作主语、宾语还是作定语;“之” 要区分是代词、助词、还是动词,代词要区分是人称代词还是指示代词,助词要区分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结构助词还要区分是“的”,还是“主谓取独”,是“宾语前置”,还是“定语后置”;“以”要区分是作介词、连词、还是动词,介词、连词还要区分各种作用和意义;“于”要区分作介词时的不同解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

此题选项B作者是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追求一种“安贫乐道”精神,选项为“表达作者对颜回‘箪食瓢饮’之乐的不理解”错,事件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

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告——报告(介宾短语后置),假——借,怜——同情,其——我,应——答应。

(2)方——……时候,大道——高深的道理,厚——为……为重。 (3)治——管理,敝——破旧,堵——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A.以羽判三司         判:掌管   

1。

C2。A3。

D4。A5。

(1)①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②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厉害)。

(2)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

②受命去军中审查租税问题,发现很多漏洞,向朝廷提出官员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请求朝廷对主管人员进行严查以肃清欺骗的弊病。③当皇上打算要严查许王案时,魏羽借汉朝太子的例子进言,让皇上对相关人员从宽处罚。

④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答对一点2分,对两点3分。)

1。试题分析:“究”应为“追查、追究”。

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 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①其:他们的,人称代词;②以:用;③以:按照。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做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看对称、找反复、辨句式。找到分句主语本题就容易做出来了,看下文:本州录事参军郭震……/河间令即墨……/有司……/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

他并未“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只是暂时代理;也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做了判官,文章里没有这个意思。所以选A。

做本题要对照原文,注意细节,关注人、事、时、地。 设题“雷区”有:曲解文意(错解关键词)、无中生有(文中无此信息)、张冠李戴(写错做事者)、移花接木(不同时、地等做的事搅乱混编)、以偏概全(一点缺点,全盘否定)、言过其实(过高褒扬或贬低)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1)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或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等)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

(1)关键字:“出其境”译为“来到雄远军境内”,“以”译为“率领”;“擢”译为“提拔”。(2)关键字:“甚”译为“过分,厉害”,句式:“未甚于是”,介词结构后置,“未于是甚”,译为“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厉害)”。

(2)可在疏通句意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表现魏羽形象的语段,从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直接提取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参考译文:魏羽,字垂天,歙州婺源人。

少时便能写作文章,上书给李煜,(得到赏识),暂代弘文馆校书郎。当时改建当涂县为雄远军,朝廷让魏羽担任判官一职。

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太平兴国六年,他接受诏令到达瀛州审察军队征收的租税,查到隐瞒、漏报的数万件。

于是向上报告说:“本州的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没有被替代,河间令即墨任期没满一年就升迁了,官吏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 地处遥远通过什么渠道向皇帝报告呢?请求问罪主管人员,来肃清欺骗的弊病。”

朝廷赐诏进行褒扬。回朝廷复命后,魏羽升迁为太常博士,后改任膳部员外郎一职。

遭父丧,守丧期未满即应诏赴任、处理公务,进京兼管大理寺。魏羽趁机上疏说,三司官员人数太多,希望减少一半人员,可以派专人或机构完成这项任务,于是逐条列举了一共二十项弊端。

皇上下令交给有关官员详细讨论,大家都把这事看作是可行的。当时北方边境经常出现险情,朝廷讨论农耕与战争的方法,让魏羽担任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朝廷合并三部为一司,让魏羽掌管三司。在这之前,三司记事的文书堆积如山,官员违法犯罪,虽然曾经更改建立新的制度,但都不合适。

这年冬天,魏羽上书说:“依照唐朝的制度,天下郡县分为十道,两京设置左、右计,各官署的判官兼任这些职务。”于是设置三司,派出两名人员,让魏羽担任左计使,董俨担任右计使,划分所有的道来归属他们管辖。

没有多久,(这个操作)因为不大可行而被停止了。遭母丧,守丧期未满即被起用,担任给事中的职位。

咸平四年,魏羽因为疾病而解除职务,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在去向皇上谢恩的那天,被召至别殿,皇上用赐医送药的方式来鼓励他。

一个来月后去世,享年五十八岁。魏羽广泛阅读史传,喜欢发表。

盐城市,文言文,阅读

3.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

(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最京》) (3)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7)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箫”则指一种乐器,如“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仆古风存。”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5分)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之夜,歌声水影,美不胜收。

cuǐ璨夺目的焰火,映照着“中西合璧”的建筑物轮廓;梦幻灵动的展示,演绎着穿越时空的多元文化。中国人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为世界举办这场为期184天的文明交流盛宴,让外宾惊羡,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 cuǐ_________璨 轮廓_________ (2)“荟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仿照画线句,为横线处补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4.请根据要求改写句子(可适当改动字词和标点,但不得改变原意)。

(2分) 原句:国庆60周年的礼花不止一次地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改为突出“不止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下面的文字中,选出关于“杰出人才”的一个关键词语。(2分) 一个暮气沉沉的人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一个杰出的人才,必定是充满激情的。他会时刻为自己的目标心潮澎湃,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总是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忘我的崇拜和狂热,充满了无上的光荣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

(4分)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2分) A.三顾茅庐 B.三进大观园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 E.三败高太尉 F.三英战吕布 G.三入死囚牢 H.桃园三结义 (2)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_________。

(2分) 7.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10分)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 [情系节日] (2)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

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扬传统]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

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 秋词 刘禹。

4.语文改错

炙手可热、重迭 这两个词均无别字。大部分用“重叠”,但“重迭”确实也是正确的。“迭”是可通“叠”字的。

①第三届盐城丹顶鹤旅游文化节在盐城市人民政府承办,为期一个月。

改为:第三届盐城丹顶鹤旅游文化节由盐城市人民政府承办,为期一个月。

②文化节着力展现盐城的人文特色和旅游特色,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开展人与社会、城市与生态、体现与会展业之间的和谐关系。

改为:文化节着力展现盐城的人文特色和旅游特色,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拓展人与社会、城市与生态、体现与会展业之间的和谐关系。

将“开展”改为“拓展”。原句用词不当。

③通过一个健康、安全、西博盛会的精彩纷呈,展现新西湖,共享“水绿盐城,东方流湿地之都”的新盐城。

改为:通过举办一届健康、安全、精彩纷呈的西博盛会,展现并共享“水绿盐城、东方流湿地之都”的新盐城。

原句杂糅,致句意不明。

2007盐城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