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高中语文必修2知识点整理(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

1.高中语文必修2知识点整理(字词 文言文 文学常识

字词1荷塘月色》煤屑xiè幽僻pì弥望mí沾裳shāng敛裾jū处理chǔ处所chù荷花hé负荷hè歌曲qǔ曲折qū颤栗zhàn颤抖chàn脉络mài脉脉含情mò袅娜nuó安娜nà参差cēncī差别chā差劲chà差役chāi 点缀zhuì羞涩sè倩影qiàn嬉游xī嘻嘻哈哈xī惦着江南diàn凝碧níng纤细xiān纤夫qiàn弥望:满眼,充满视野。

弥:满。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2《故都的秋》潭柘寺zhè拓本tà开拓tuò椽子chuán掾吏驯鸽xùn落蕊ruǐ平仄zè椭圆tuǒ颓废tuí房檩lǐn细腻nì廿四桥niàn混沌hùndùn混水摸鱼hún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如萧索的晚秋景象。

萧疏:萧条荒凉,是书面语,如满目疮痍,万户萧疏。稀疏,如白发萧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经济衰微。

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如秋风萧瑟。冷落凄凉,如门庭萧瑟。

颓败:衰落腐败。如荒凉颓败的景象。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如颓废的生活。

颓靡:颓丧不振作。如士气颓靡。

颓丧:情绪低落,精神萎靡。颓唐:精神萎靡。

书面语,衰颓败落,如老境颓唐。3《囚绿记》涸辙之鲋hé 揠苗助长yà 淅xī沥lì 陆蠡lǐ 婆娑起舞suō 猗郁yī 蕈菌xùn 瞥见piē情不自禁jīn禁止jìn曲折zhé折跟头zhē折本shé事在人为wéi为什么wèi占据:用强力保持或获得地域、场所。

如占据地盘。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如性情固执。

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如∽不化。也指政治上坚持错误或疾病等不易制服。

缘引:引导。 了(liǎo截:明了简单。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揠苗助长: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物弄糟。

婆娑起舞:形容盘旋舞蹈的样子。急不择暇: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肄业yì 弭谤mǐ 干禄gān 孜孜求学zī 敷衍fūyǎn 贻误yí 砥砺dǐlì 宗旨既乖guāi 切磋cuō 蹉跎 訾詈zǐlì 店肆sì 鲜为人知 xiǎn 会晤wù 商榷què 裨补缺漏bì 旁稽博采jī 无虞缺乏yú 道义相勖xù肄业:文指学习。 弭谤:消除诋毁。

干禄:追求功名利禄。 孜孜:勤勉。

敷衍:文指学习不认真。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贻误:耽误。或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砥砺:磨炼。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潜修:深入钻研。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

切磋: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訾詈:指责,诋毁。

店肆:店铺。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会晤:会面,会见。 商榷:商讨。

裨补缺漏:裨,有益。 旁稽博采:稽,查考。

无虞缺乏:不用忧愁短缺。虞:忧愁。

道义相勖:道义上相互勉励。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贷:推卸。容有底止:或许相当深。

底止:深。终南捷径:比喻求官最近便的门路。

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开诚布公:揭示内心的诚意,坦白无私,公正地谈出自己的看法。

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刮目相看:比喻另眼看待。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作榜样。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

具,陈述。12《我有一个梦想》签署shǔ暑假/曙光 镣铐liàokào 戳子chuō 缔造dì 真谛dì 侈谈chǐ 磐石 蜿蜒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祈祷 了望liào 燎原liáo 缭绕liáo潦草liáo 赎罪shú 澎湃péngpài膨胀 给予jǔyǔ 予取予求yú 无济于事jì 济济一堂jǐ予取予求: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

后来指任意索取。骇人听闻: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

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或事所激起的愤怒充满胸膛。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形容非常着急。

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

满口异议:形容分歧大,很多不同意见。息息相关:一呼一吸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空头支票:不能生效的支票。比喻口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不能兑现的诺言。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宏伟,比高山大河还要雄壮。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

侈谈:夸大而不切实际地谈论(或的话)。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可估量liáng 量入为出liàng 量体裁衣liàng 费尽思量liang繁芜wú 诅咒zǔzhòu 诽谤豁然开朗huò豁出生命huō不可估量:难以估计,形容巨大。

繁芜丛杂:多种多样,而且芜杂。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突然变为开朗明亮。

引申为由疑惑突然变成通晓领悟。浅尝辄zhé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

比喻学习研究不求深入。卓有成效:形容成绩效果非常显著突出。

坚忍不拔: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如坚忍不拔的意志。

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 风雅颂 三部分,用 赋比兴 等表现手法。

《诗经》里的诗多为 4 言诗。(《蒹葭》、《采薇》)《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收屈原等人的诗歌作品。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 爱国 诗人,名平字原。《 离骚 》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抒情诗。

“乐府”,原指古代封建王朝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负责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选自《 玉台新咏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叙事 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

高一必修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整理,高一必修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2.急求语文高一必修二的文言句式归纳从文中找出..最好要详细啊br 爱问

知道一些,没下面的这么完整,贴一个给你,看看行不?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

是。

”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 定语 者或中心词 之 定语 者 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 之 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

文言文,必修,语文,整理

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年级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赤壁赋 【默写要求全文,故字形皆为重点!慎查之!】 1游于赤壁之下 游玩 状后 2举酒属(zhǔ)客 举起 3白露横江 充满 引申为笼罩 4纵一苇之所如 如 到 5凌万顷之茫然 越过 6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 冯 通“凭“ 乘 乎 ….的样子 知不可乎骤得 句中语助词 生乎吾前 同于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 同于 在 7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像 遗 抛弃 8于是饮酒乐甚 在这时 9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10不绝如缕 绝 断 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舞 泣 12苏子愀(qiǎo)然 神色严肃的样子 13正襟危坐 正 整顿 危左 端正坐着 14何为其然也 宾前 然 这样 15乌鹊南飞' 名状 向南 顺流而东也 名动 向东行进 【名动 名状区分乃重点】 16山川相缪 通“缭” 环绕 17方其破荆州 当 下:攻下 18顺流而东也 名动 19酾酒临江 临 面对 横槊(shuò)赋诗 横拿 20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21侣鱼虾而友麋(mí)鹿 意动 而 表并列 22哀吾生之须臾 为动 之 取独 23挟(xié)飞仙以遨游 表修饰 2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夫 那 25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 渔樵 名动 状后 26而未尝往也 而 表转折 27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卒 最终 2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盖 句首发语词 将 如果 自 从 其 那 以一瞬 通“已” 一眨眼 【本句重点翻译】 29苟非吾之所有 如果 30耳得之而为声 而 表顺承 遇 看到 31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之 不译补足音节 32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 享受【由满足延伸】 33洗盏(zhǎn)更酌 (zhuó) 再 34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 交错【貌似有错】 游褒禅山记 本课知识点异常重点本课知识点异常重点本课知识点异常重点本课知识点异常重点1!!!!!!!!!!!!!!!!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之 代指山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 名动 筑舍定居 状后 3而卒葬之 最终 4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故 因此 名 命名 其 那 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hǒng)也。

之 的 判断 6距其院东五里 其 代寺院 【东 名动 向东走】 7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 因为 乃 表判断 “是、为” 8有碑仆道 省略于的省略句 9其文漫灭 碑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字 10有泉侧出 名状 从侧面 11由山以上五六里 以 表范围 【有争议】 12有穴(xué)窈(yǎo)然 窈然 幽深的样子 13问其深 形名 1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动 走到尽头 1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以 表修饰 1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动作名 前进 17而其见愈奇 动名 见到景象 18不出,火且尽 将要 19盖余所至, 句首语气助词 有大概意思 2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不到十分之一 2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动作名 到达的人 22方是时, 当 正在 23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 照明 24既其出 其 语气助词 无实意 25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 2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 自己 而不得 而 表因果 极 尽兴 动词 夫 那 27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对于这种情况 【前面还有个于是 在赤壁赋】 2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之 主谓 于 引宾 29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 因为 之之之之 补语标志补语标志补语标志补语标志 30夫夷以近 以 同“又”表并列 3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 平时很难见到 险远 形名 32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省略宾语 【课本注释 必然是重点】 3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至于 到了….. 相 辅助 34于人为可讥 为 表强调【或者“是”。..争议着 灵活吧】 35其孰能讥之乎 其 难道 3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以 以之 因此 由此 3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 使….错 传 流传或流传的文字 名 称说【本课名很多】 38何可胜道也哉 胜 尽 完全 39长乐王回深父 通“甫” 男子尊称 张衡传 1衡少善属文 善于 2游于三辅 游学 状后 3因入京师 于是 4观太学 省略介词 5贯六艺 六艺 礼乐御射书数 6虽才高于世 比 7而无骄尚之情 表转折 8常从容淡静 从容 稳重 9不好交接俗人 结交 10衡乃拟班固《两都》 于是就 模仿 11精思傅会 组织文句 12十年乃成 才 13衡善机巧 灵巧装置 1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向来 15遂乃研核阴阳 于是 16妙尽璇机之正 道理 17顺帝初,再转 调动官职 18衡不慕当世 指权臣大官 19辄积年不徙 提升【有语境,不能解释为调动官职..】 20以精铜铸成 用 21饰以以以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用 22中有都柱 大 23施关发发发发机 拨动 机件 24其牙机巧制制制制 那 构造 25覆盖周密无际 际 缝隙 26伺者因此觉知 因 凭借 27而七首不动 表转折 28寻其方面, 方面 方向 29乃知震之所在 就 之 的 30验之以事 状后 31未之有也 宾前 32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咸 全 都 征 应验 【此处学者古今同义】 33衡下车 官吏初到任 34永和四年卒 死 35举孝廉不行 举荐 36因以讽谏 用 省略宾语 37公车特征拜郎中 授予官职 38再迁为太史令 两次 调动官职 39自去史职, 离开 40形似酒尊 尊 【字形 还有金樽清酒斗十千 莫使金樽空对月 之类的】 41出为河间相 离京外任 琵琶行 本课千古名诗,重点是默写 语法点就这些了吧0.. 1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 贬官委婉说法 2明年秋 第二年 3使快弹数曲 省宾语 4予出官二年 出官 离京外任 5感斯人言 话 6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才。

7因为长句 于是作 8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 9命曰《琵琶行》 取名 10主人忘归客不发。 发 开动 11 。

4.高二语文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 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 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 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 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 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 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 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 拨剑切而啖之。

5.新课改语文必修二离骚 文言知识点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样,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1、文学常识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2、词语读音

修姱 嫉妒 謇 忳郁悒 侘傺

溘死 鸷鸟 方圜 攘诟 谣诼

延伫 芰荷 偭 兰皋 椒丘

岌岌 杂糅 昭质 可惩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