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陋室铭(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15分)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

1.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15分)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

试题答案:小题1:(1)苔痕/上阶绿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每题1分,共2分)小题1:(1)大 (2)使……劳累 (3)更,更加 (4)少(每题1分,共4分)小题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像我一样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共2分)小题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每空1分,共3分。

言之有理均可)小题1:《陋室铭》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或:引用孔子说的话)(写法占1分),强调“陋室不陋”(作用占1分)。《爱莲说》以陶渊明爱菊来衬托(烘托)(写法占1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品格(作用占1分)。

(言之有理均可)。

2.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15分)陋室铭(刘禹锡)? 爱问

【答案】【小题1】(1)苔痕/上阶绿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每题1分,共2分)【小题1】(1)大 (2)使……劳累 (3)更,更加 (4)少(每题1分,共4分)【小题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像我一样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共2分)【小题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每空1分,共3分。

言之有理均可)【小题1】《陋室铭》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或:引用孔子说的话)(写法占1分),强调“陋室不陋”(作用占1分)。《爱莲说》以陶渊明爱菊来衬托(烘托)(写法占1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品格(作用占1分)。

(言之有理均可)【答案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也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小题1】了解类比与对比衬托手法的不同,学会分析两种手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文言文,两则,陋室铭,阅读

3.文言文阅读

1、(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

(2)鸿:大

(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2、(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3、D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4.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小题1:(1)无/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2)其 旁 梅 根/ 种 西 番 莲

小题2:D

小题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书房正面台基前种了两棵西府海棠,开花时,繁茂的花朵仿佛是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

小题4:(1)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赞扬,表达自己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1分)

(2)句子对仗工整,整齐优美。“上”“入”二字,化静为动,使景物人格化,写出了苔藓、绿草的盎然生机;“绿”“青”二字,色彩清丽,突出了环境的恬静、幽雅,烘托陋室不陋,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①环境清幽: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张书屋四周种上“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西府二树”、“西溪梅”、“西番莲”“宝襄”“ 秋海棠”等。②来此交往的人物不俗: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张“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名”字分别解释为:命名;出名。B项中的“劳”字分别解释为:使动用法,使……劳累;劳累。C项中的“下”分别解释为:下面;名词作状语,向下。D项中的“岁”字都解释为:每年。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斯”和“馨”和2句“花时”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赏析。结合主题回答问题即可。2小题的赏析应从写作手法、语言对仗等方面进行赏析。3小题回答时,应从环境,交往人物,志趣方面回答。

5.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1.题目《陋室铭》文章一开始并没有写“铭”,而是先写水和山,然后引出陋室,这是什么写法?

答:以水为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高水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徳”,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2.“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用?

答:反映了作者以古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惟吾德馨”呼应,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节操。

3.(1)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写陋室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答:(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本文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

答: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描写)

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脱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作者援引西汉杨雄的事例,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力的证明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想象陋室周围的环境。

答: 既不是门庭若市,也并非人迹罕至。人与自然有着心灵的默契,草木生长,绿意葱葱。

7.结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又怎样的志向?

答:主人情趣高雅,琴棋书画可能样样精通。自己本已才学非凡,与之交往的人更有博学的学问。

人物:作者、王叔远、柳宗元

志向:雅致淡泊、豁达乐观、不图功名利禄,追求个人品德的高尚和道德的安宁与乐观。

8.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答: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9.“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突出环境怎样特点?

答:对偶;“上”和“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是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景物的喜爱之情,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10.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杨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且才华横溢。

(这可是我一题一题翻书找的,一字一字打得,一定要采用哦!)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陋室铭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