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段文言文(求一段文言文原文)
1.求一段文言文原文
《许敬宗答唐太宗》
唐太宗谓许敬宗曰:朕观群臣,惟有卿贤,犹有言卿之过者,何也?
许敬宗曰:臣闻,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万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尚且不尽如人意,何况臣乎……臣无羊羔美酒,焉能以调众口。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折,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此之谓也。
译文如下:
~译文~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问一位十分亲近的大臣许敬宗:“以我平时对你的观察,在众大臣中,只有你还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贤臣,可是仍然有人背后说你的坏话,打你的‘小报告’,这是为什么呢?”
听到唐太宗的话,许敬宗思索了一阵,然后说:“我以为,春天的雨就像油一样,滋养着万物,农民们自然喜欢,因为他们的庄稼得到春雨的滋润,就可以有一个好的收成,可是下雨天对于一个外出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坏天气,因为它会将路淋得泥泞难行。秋天的月亮,普照四方,有情人在月亮下赏月,那该是最惬意的一件事;可是皎洁的月光对于一个乘夜幕笼罩进行偷盗的人来说,那肯定就是很讨厌的东西。”
许敬宗停了一下,然后又说:“老天爷都不能满足天下所有人的心愿,何况是我呢?以我的经验看来,人们私下说长道短,最不能听信。如果当皇上的听信,大臣就要遭殃,如果当父亲的听信,儿子就是要遭殃,夫妻之间听信,那就要离婚;兄弟之间听信,就会伤情义。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说三道四,因为你别看那舌头软弱无力,但它杀起人来是一点血也看不到。”
2.帮我翻译一段文言文
鬼有三技过此鬼道乃穷 蔡魏公孝廉常言:“鬼有三招:一勾引,二迷惑,三吓唬。”
有人问:“鬼的三招从何说起呢?”魏孝廉说:“我有个表弟姓吕,是松江读书人,性情豪放,自号豁达先生。曾经过泖湖西乡,那一天走着走着天渐渐黑了,看见一个妇女涂脂抹粉打扮挺时髦,惶惶张张拿着一条绳子往前走。
看见我的表弟,急忙躲到大树下,慌忙中手里拿的绳子掉在地上。吕捡起来一看,是一条草索绳子。
闻了闻,有一种霉烂的气味。心想这是一个吊死鬼。
于是把草绳子藏在怀中,就一直向前走了。那个女的从树里出来中,跑到前边拦路,左行则左拦,右行则右拦。
表弟知道这就是俗人们说的『鬼打墙』,于是直直向前冲。 鬼也没了办法,大叫一声,顿时变车披有散发,满面血流的样子,伸出舌有一尺多长,向他又跳又蹦。
吕说:“『你先前涂眉画粉,想勾引我;在路前阻挡我,迷惑我;现在又变成这中血呼啦的面孔,吓唬我。三个花招用完了,我还是不怕,想来你也没有别的花招可施展了。
你知道我叫豁达先生吗?』鬼于是恢复原形,跪在地说:『我姓施,住在城里,因与丈夫发生口角,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上了吊。最近听说泖东有一家,夫妇不和,所以我去那家,让那个女人取代我,我好投生。
不料半路被先生你截住,又把我的绳子拿了去。我实在没有办法,只求先生超生我。
』吕问她:『怎么才能超生你呢?』说:『替我捎个话,告诉施家,请和尚道士作道场,请高僧,多念《往生咒》,我就可托生了。』吕笑着说:『我就是高僧。
我有《往生咒》,为你诵一遍,不就行了吗。』于是大声唱:『好大世界,无遮无碍。
死去生来,有何替代?要走便走,岂不爽快!』鬼听完了,恍然大悟,趴在地又是作揖又是磕头,跑着走了。 ”后来当地的人说:这里一向不平静,尽出怪事。
自从豁达先生来过之后,就再也没发生鬼怪的事。”。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龙渊义塾记⑴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
【小题1】B【小题1】D【小题1】C【小题1】(1)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ؤ句中重要词语:去(距离)、或(有的)(2)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 句中重要词语:以(来)。
“子之幼者”是定语后置(3)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句中重要词语:丰(使……富足)、自私(自私自利)。
【小题1】B项“受业”应解释为“接受学业”。【小题1】①是章君先人所为;②是办学之前的语言。
【小题1】C项“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错,原文“请濂记之”内容应指章君制定的条教。 【小题1】参考译文:龙渊就是龙泉,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更改成现在的名字。
相传这个地方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至今还有一条溪水叫做剑溪。这个地方山高深,河流险恶,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乡间子弟没有求学的地方。
章君的先祖曾经因此苦恼忧虑,谋划创建桂山、仙岩两座书院,因为没有土地、田园、房屋等固定不变的产业,不久就停办了。章君为之深深忧虑,和儿子们商量说:“没有田产就没有书院,那怎么可以呢?”于是节省日常的开销,用节余下来的钱置办了一百五十亩田地。
他妻子娘家亲族里的陈京兄弟听说这件事后,用曾祖父适斋先生所留下来的二百三十一亩多地来帮助章君办学。 章君说:“我办学的事情成功了!”于是选择官山北面的土地,创建燕居堂来供奉先圣孔子,先师颜回享受配祀。
春秋行舍菜之礼。后面开设正义堂,月初、十五鸣鼓,集聚众多贤士,来告诫五伦之教义。
前面建一个大门,匾额上题字“龙渊义塾”,修了一条路,使东西畅通。 丛生的灌木,美丽的竹林,前前后后遮蔽成阴,很茂盛的样子。
每年聘请经行修明的贤士来做讲师。诸位学生中学业有进步的,每月有奖赏;才能出众,家庭贫穷,不能缴纳粮食的,章君就资助他完成学业;那些不遵循政教的就惩罚他。
田赋的进出,由主管书院的人来掌管。 每天的用项都有账本,每月查考其盈亏,每年核算两次数字,有剩余就保存起来,增添置办田产来扩大其事业。
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他们长大了,就到龙渊义塾去从师学习。这是大概的情况。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听说这件事后很赏识章君,写信给本郡官员免除章君他们的徭役,使他们不再缴付什么。 章君就列出条文教令,按着次序把它们刻在石头上,又害怕后来的官员不能始终贯彻,派使者去请宋濂记下这件事。
إ古代人建立学校,虽然建立的学校规模有大小之分,但其教导百姓正派,扶正世间风气这方面是一致的。章君对此有自己的见地,不效仿当时的风气,聚集钱财、吝啬贪婪、谋划发家之计的风气,竟开设书院,聘请老师,来继承先祖精妙的计谋,其立志甚是宏大,其功劳也甚是广大。
陈京兄弟乐善好义,来资助章君成事,假若不是适斋先生的恩泽的滋润,岂能达到这样的地步?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不要做蛀虫,蛀蚀枝节开启争端,不要培植朋党一争高下,希望不辜负章君的志向。 如果真的像这样,章君的书院可以永久地传承下去。
4.求一段文言文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一、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二、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的悲剧。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注释
①汉皇:指唐明皇。
②御宇:治理天下。
③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④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⑤薄:临近、靠近。
⑥信:任凭。
⑦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⑧玉扃:门闩。
⑨迤逦开:一路敞开。
⑩阑干:纵横。
5.摘抄一段文言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总共三篇,都是短篇寓言,还有一篇《项脊轩志》,最后一句我很喜欢,也贴给你吧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