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护儿字崇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隋书.来护儿传》原文加翻译)
1.文言文《隋书.来护儿传》原文加翻译
原文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也。
幼而卓诡,好立奇节。初读《诗》,至“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舍书而叹曰:“大丈夫在世当如是。
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护儿所住白土村,密迩江岸。
于时江南尚阻,贺若弼之镇寿州也,常令护儿为间谍,授大都督。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
从杨素击高智慧于浙江,而贼据岸为营,周亘百馀里,船舰被江,鼓噪而进。素令护儿率数百轻艓径登江岸,直掩其营,破之。
时贼前与素战不胜,归无所据,因而溃散。智慧将逃于海,护儿追至泉州,智慧穷蹙,遁走闽、越。
进位大将军,除泉州刺史。时有盛道延拥兵作乱,侵扰州境,护儿进击,破之。
又从蒲山公李宽破汪文进于黟、歙,进位柱国。仁寿三年,除瀛州刺史,赐爵黄县公,邑三千户。
寻加上柱国,除右御卫将军。炀帝即位,迁右骁卫大将军,帝甚亲重之。
大业六年,从驾江都,赐物千段,令上先人冢,宴父老,州里荣之。数岁,转右翊卫大将军。
辽东之役,护儿率楼船,指沧海,入自坝水,去平壤六十里,与高丽相遇。进击,大破之,乘胜直造城下,破其郛郭。
于是纵军大掠,稍失部伍,高元弟建武募敢死士五百人邀击之。护儿因却,屯营海浦,以待期会。
后知宇文述等败,遂班师。明年,又出沧海道,师次东莱,会杨玄感作逆黎阳,进逼巩、洛,护儿勒兵与宇文述等击破之。
封荣国公,邑二千户。十年,又帅师度海,至卑奢城,高丽举国来战,护儿大破之,斩首千馀级。
将趣平壤,高元震惧,遣使执叛臣斛斯政,诣辽东城下,上表请降。帝许之,遣人持节诏护儿旋师。
护儿集众曰:“三度出兵,未能平贼,此还也,不可重来。今高丽困弊,野无青草,以我众战,不日克之。
吾欲进兵,径围平壤,取其伪主,献捷而归。”答表请行,不肯奉诏。
长史崔君肃固争,不许。护儿曰:”贼势破矣,专以相任,自足办之。
吾在阃外,事合专决,岂容千里禀听成规!俄顷之间,动失机会,劳而无功,故其宜也。吾宁征得高元,还而获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
君肃告众曰:“若从元帅,违拒诏书,必当闻奏,皆获罪也。”诸将惧,尽劝还,方始奉诏。
十三年,转为左翊卫大将军,进位开府仪同三司,任委逾密,前后赏赐不可胜计。江都之难,宇文化及忌而害之。
翻译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幼年就卓越不群,好立奇节。
刚读《诗经》,读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和“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的诗句时,放下书感叹说:“大丈夫在世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名,怎么能碌碌无为老死田间!”同伴听了都很惊讶,佩服他很有志气。 来护儿居住的白土村,离长江岸边很近。
在那时,长江以南还有阻隔,贺若弼镇守寿州时,常派来护儿做间谍,授给他大都督的官职。 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立了功,升迁为上开府。
他跟随杨素在浙江攻打高智慧,敌军盘踞河岸扎下营寨,绵延一百多里,大小战船覆盖了江面,击鼓呐喊向前进军。 杨素命令来护儿率领数百只轻快小船,径直登上江岸,直往敌营掩杀过去,一举攻破敌军。
当时敌军和杨素交战,不能取胜,退回去又无立足之地,因此就溃败逃散了。 高智慧将要向海上逃窜,来护儿追赶到泉州,高智慧走投无路,只好逃向闽越。
来护儿升任大将军,授任泉州刺史。 当时有个叫盛道延的人聚众叛乱,在州境内侵犯骚扰,来护儿率兵攻打,击败了叛军。
又跟随蒲山公李宽在黟、歙大败汪文进,升职为柱国。 仁寿三年(603),授任瀛州刺史,赐予他黄县公的爵位,食邑三千户,不久又加升为上柱国,授任右御卫将军。
隋炀帝即位,来护儿升职为右骁卫大将军,皇上待他很亲近很敬重。 大业六年(611),他跟随皇上前往江都,皇上赐他千段布匹,让他上祖坟祭祀祖先,宴请乡里父老,州郡乡里都认为很荣耀。
几年后,他转任右翊卫大将军。 辽东战役中,来护儿率领楼船,直指沧海,进入氵贝水,离平壤六十里,和高丽人相遇。
来护儿进军攻击,大败高丽人,又乘胜追击直逼城下,攻破他们的外城。 来护儿于是纵恿军队大肆抢掠,军队纪律渐渐松懈。
高元的弟弟建武招募五百人的敢死队迎战来护儿,来护儿因此后退,在海浦扎下营寨,等待机会反击。 后来知道宇文述等人已经兵败,于是班师回朝。
第二年,又出兵沧海地区,军队驻扎在东莱,赶上杨玄感在黎阳叛乱,进军巩、洛,来护儿率兵与宇文述会合大败叛军。 皇上因此封他为荣国公,二千户。
大业十年(614),又率兵渡海,到卑奢城,高丽全国人都来迎战,来护儿大败高丽人,斩杀一千多人。 将要向平壤进军时,高元十分害怕,派使者押来隋朝叛将斛斯政,到辽东城下,上书请求投降,炀帝答应了。
炀帝派人拿符节召来护儿回师。 来护儿召集众人说:“三次出兵,都没能平定敌人,这一回去,不可能再来。
现在高丽人困窘疲敝,原野都没有青草了,凭我的部队作战,不需多久就可战胜他们。 我想发兵,直接围攻平壤,捉住他们的头领,好回去向皇上献捷。”
来护儿上表请求出兵,不肯按皇上的旨意回师。 长史崔君肃极力同来护儿。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白话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原文 上李邕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白话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扩展资料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李邕。
3.隋书.来护儿传翻译
来济,是扬州江都人。父亲来护儿,在隋朝任左翊卫大将军。
宇文化及发难,全家被害,来济年幼得以幸免。辗转流离,而专心做文章,善於议论,通晓熟知时务,考中进士科。贞观年间,多次迁任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失败,太宗问侍臣怎样处置,没人敢回答。来济说:“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以享尽年寿,就好。”皇帝采纳了。授任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开始设置太子司议郎,精心挑选担任此职的人,而使来济担任,兼任崇贤馆直学士。升任中书舍人。永徽二年,拜授中书侍郎,兼任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不久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阳县男。升任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皇帝将要立武氏为皇后,来济劝谏说:“王者定立皇后,是为了承嗣宗庙、做天下人的国母,应该选择礼义名家、优雅贤淑的人,以符合国人的愿望,迎和神灵的旨意。所以周文王立姒氏,《关雎》颂扬,恩泽施於百姓,其福就像那样;汉成帝纵欲,以婢女为皇后,国运中途衰微,其祸患就是这样。希望陛下详察。”当初,武氏受宠,皇帝专门为她起名号称“宸妃”。来济和韩瑗劝谏:“妃子有正常名额,现在另立名号,这是不行的。”武氏已立为皇后,来济心中不安。皇后更是谎说来济等忠诚鲠直,恐怕对先前的论奏,会怀有不安的心情,请求加以赏赐宽慰,而实际上怀恨他们。皇帝示意来济和韩瑗皇后的意思,来济等人更加恐惧。
显庆初年,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为侯。皇帝曾经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过去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给他衣服,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衣服。’齐桓公说:‘我府库有限。怎能所有的人都给?’老人说:‘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这时山东役使民夫,每年另外增加几万人,又商议用佣钱来代替雇工,纷乱烦扰,所以来济是针对这些所说的。显庆二年,兼任太子詹事。不久因褚遂良事件受牵连获罪,贬任台州刺史。很长时间后,迁任到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侵,来济带兵抗拒,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律,蒙恩赦免死罪,现在应当以身赎罪。”於是不披甲戴盔而冲入贼中,战死,终年五十三岁。追赠楚州刺史,供给灵车送回家乡。
当初,来济和高智周、郝处俊、孙处约客居宣城石仲览家中,石仲览家境富裕,有器识,对待四人非常优厚。私下裹和他们谈论志向,郝处俊说:“希望做到国家的宰相。”来济和高智周也是这样。孙处约说:“宰相或许不能希求,希望做到通事舍人就满意了。”后来来济领吏部,孙处约才以瀛州书佐调入朝廷,来济立即做注说“如志”,就使孙处约任通事舍人。后来都做到三公辅相。
4.世说新语 一则古文翻译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
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
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
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照您这样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