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1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9)
1.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9
小题1:(1)睡,睡觉 (2)原来,原来是 (3) 曾经 (4) 即使
小题2:(1)(2分)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耳”译错,每个扣1分)
(2)(2分) 看到松风亭还(仍然)在树梢(树林的远处、树林的高处、树木的末端顶端),心想(心说)怎样才能赶到(到得了)?(“尚”、“意谓” 译错, 每个扣1分)
小题3:两文都透露出作者随缘自适(随遇而安悠闲自在)(1分)、自我排遣(旷达乐观豁达洒脱)(1分)的特殊心境。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较为简单,虽然有课外词语的考查,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尝”与“虽”这两个字的意思其实在课内文言文中已经接触过多次,只要细心分析,不难做对。做此类题,关键是平常的积累,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对重点常用字词的解释和用法要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句子1翻译时只要注意“但”和“耳”两个字的解释即可,句子2翻译时特别是要注意“尚”和“意谓”两词的解释,同时要注意这是一个问句,在译句中必须体现出来。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关注每一个词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
小题3: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首先要注意问的是“共同之处”,只要分析出两篇文章在表达作者情感态度上的共同之处即可。而分析作者情感态度必须与文章内容与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结合起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即注释不难分析出。
2.(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9、B
10、A
11、B
12、(1)平素(平时)没有好的名声的同僚都面带愧色,议论的人因此称道(称赞、称颂)他。
(2)魏舒于是下令征召他,可是最终也没有惹上祸患,有见识的人因此说他命运通达。
9.B(A项:辞让;C项:刻苦学习;D项:失去父亲,父亲死了)
10.A(第一句是说他所追求的与众不同,能表明他“不修常人之节”;第二句是说他的谋划大多超出众人的议论,能表明他有才干。 B组第一句不是魏舒的言行,第二句只能表明他不在意琐碎的事务 C组第一句表明魏舒年少有志,但不属于“不修常人之节”;第二句能表明魏舒有才干 D组第一句是说他说话办事谨慎,与“不修常人之节”无关,第二句是说他命运通达,与有才干无关)
11.B(魏舒常常是替他筹画筹画罢了 )
12.(1)“素”(副词,平素、平时),“清论”(好的名声),“咸”(副词,都),“称”(动词,称道、称赞、称颂)四处,每译对一处1分。“同僚素无清论者”定语后置1分
(2)“乃”(于是),“而”(可是),“竟”(最终),“识者”(有见识的人)“达命”(命运通达)每译对一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舒,字阳元,任城郡樊县人。幼年丧父,被外祖父宁家抚养成人。宁家建造宅院,看宅子的人说:“将来会有一个尊贵的外甥。”外祖母认为魏舒年幼而聪慧,认为会应验在他身上。魏舒说:“一定会为外祖父家成就这所宅子的征兆。”后来就住到别的地方。身高八尺二寸,仪态秀雅身材伟岸,能喝一石多酒,但外表迟钝质朴,不为乡亲器重。堂叔吏部郎魏衡,在当代很有名望,也不是很理解魏舒,让他看守碾米的水碓。常常慨叹说“魏舒如果能管理几百户人家,我的心愿就满足了!”魏舒也不介意。魏舒不修常人之节,不做沽名钓誉之事,总是宽容他人,始终不揭别人的短处。生性喜好骑马射箭,穿着皮衣,进入山林沼泽,以捕渔打猎为正事。只有太原王又对魏舒说:“您终当任职台辅,可是现在没能让妻儿免于饥寒,我应该帮您经营。”常常在他匮乏时赈济他,魏舒接受而不推辞。四十多岁的时候,郡里考核属官察举孝廉。宗族亲党认为魏舒没有学业,劝他不去参加考核,可以乘机抬高自己。魏舒说:“若果参加考试而没能考中,那责任在我,怎能通过不参加考试窃取高名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于是自己努力学习。一百天学习了一门儒家经典,然后去参加考试,考中了。做了尚书郎。当时想淘汰郎官,不称职的就罢免。魏舒说:“我就是那不称职的人啊。”用包袱包裹上被子就出去了。平素(平时)没有好的名声的同僚都面带愧色,议论的人因此称道(称赞、称颂)他。
几经升迁,做了后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与属下参将副将比赛射箭,魏舒常常是替他筹画筹画罢了。后来恰逢人手不够,让魏舒凑数。钟毓起初不知他擅长射箭。魏舒神态娴静优雅,发箭无不射中,全坐无不为震惊。没有对手。钟毓边慨叹边道歉说:“我不能充分发挥您的才能,就像这射箭,岂只是一件事啊!”转任相国参军,封为剧阳子。朝中府中琐碎的事务,不曾发表见解;至于兴废大事,众人不能决断的,魏舒从容替他们筹画,大多超出众人议论之外。晋文帝非常器重他,每当朝会结束,目送着他,说:“魏舒俊伟出众,是众人的领袖啊。”升任宜阳、荥阳二郡太守,很有声望。任冀州刺史,在职三年,以政简惠民著称。晋武帝因为魏舒清明廉洁,特意赐给他绢百匹。
山涛去世后,让魏舒兼任司徒。魏舒有威重德望,傣禄赏赐分给九族亲友,家无余财。陈留人周震多次被诸府征召,征召文书下达后,府中的最高长官就丧命,人们都称周震是“杀公掾(妨死长官的属官)”,没有谁再敢征召他了。魏舒于是下令征召他,可是最终也没有惹上祸患,有见识的人因此说他命运通达。因年岁大了,常常称病让位。魏舒做事一定先做后说,退职的时候,没有谁知道。当时舆论认为晋朝建立以来,位至三公而能在荣耀时辞职得到善终的,还未有过。太熙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3.文言文阅读(19分,9—11题各3分,第12题10分)
9、C(介词,在)
10、D(②写竟陵王诞反后杀的人堆积如山;⑤他这样做后“太祖闻而嘉之”)
11、B
12、关键词:
(1)(重点词语:素善、见诛、得罪,3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2分)。
(2)(重点词语:一朝、异物、性,3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2分)。
9.C
10.D
11.B
12.(1)沈怀文与颜竣、周朗向来友好,颜竣因为违背皇帝意图被杀,周朗也因为抵触圣意获罪。
(2)我从年轻以来向来如此,哪里能在一天内改变呢。不是我想与别人不一样,本性所形成的(习惯)罢了。
【翻译】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
最初本州辟为从事,转西曹,江夏王刘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为司徒参军事,东阁祭酒。后来沈怀文为父亲守丧,新安郡赠送丧葬费向来十分丰厚,送终之礼办完,沈怀文把剩下的财物全都分赠给亲戚,自己一点都不留。太祖知道这种情况后很是叹赏,赏赐他六名奴婢。服满之后,沈怀文被授任尚书殿中郎。
大明三年,刘子尚扬州治所迁往会稽,沈怀文迁抚军长史,行府州事。当时在押的囚犯很多,而且多是长期拘禁未经判决者。沈怀文到任后,审讯五郡九百三十六桩案件,大家都称赞他断案公允。
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反叛,到朝廷军队攻
克庐建城的时候,卢陆的士人百姓都裸着身子挨鞭打,然后再处死。把被杀的人头堆聚在石头南岸,称之为髑髅山。沈怀文陈奏说不应这样做,皇上不接纳他的意见。扬州府治迁到会稽后,皇上对逝丝束部人情不稳感到忿怒,想要贬抑该地官员的劳绩赏赐、压低俸禄,只有西州旧有人员不变。沈怀文说:“荡业迁移治所,已经违背民心,出现两种标准,更加丢失了治国的大体。我认为不应当有区分。”皇上又不听从。
沈怀文与颜竣、周朗一向友善,颜竣因为不合皇上旨意而被杀,周朗也因为触忤皇上的旨意而获罪,皇上对沈怀文说:“颜竣假如知道我会杀他,也一定不敢这样做。”沈怀文默不作声。选檀塞曾经在除夕与谢蓝、王基塞、垄魉值等人一起被皇上下韶召进宫省,还未进宫的时候,王曼文在言谈间称赞颜壁、刮且才学的佳美,沈怀塞与他相应答。颜鳄伯后来在说话间把这事告诉了皇上,转述王景文等人的这些话。沈怀文屡屡触忤皇上,到这时候皇上加倍地不高兴。
当时皇上极端喜欢出游,太后及六宫嫔妃常
常乘坐副车跟在皇上后面出游,沈怀文与王景文常常陈奏不宜屡屡出游。后来他俩一同随从皇上出游,坐在松树下,风雨突然迅猛而来。王景文说:“你可以进言了。”沈怀文说:“一个人单独进言,没有人接着讲,应当一起去上奏。”江智绷躺卧在旁边草中,也认为进言为好。过了一会儿他们同被召见,与皇上一起进入猎场,沈怀文说:“风雨这么大,皇上圣体不应当冲冒风雨。”王基玄又说:“选檀玄启奏之事应当听从。”江智渊还没来得及说话,皇上正拿箭装进弩中,沉下脸说:“你想仿效颜竣吗?为什么常常干预别人的事!”又说: “颜竣这小子,恨不得再抽他的脸!”皇上每次宴集群臣,要使在座的人都喝得大醉,沈怀文一向不喝酒,又不喜欢开玩笑,皇上认为他是故意同自己唱反调。谢庄曾经劝诫沈
怀文说: “你处处表现与众不同,又哪能久长呢?”沈怀文说:“我从小就是这样,哪能一朝一夕就改变呢?并不是我想与众不同,而是性情使得我这样罢了。”
受到有司指控,被免去宫职,并禁锢十年。被免官之后,沈堡塞卖掉宅院准备束行回家乡。皇上大怒,把他逮捕交付廷尉,赐死,死时五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