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室女之思文言文翻译(漆室女之思文言文翻译)
1.漆室女之思文言文翻译
漆室女之思 译文:鲁国有一个叫漆室女的,超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嫁人。
一天,漆室女靠着柱子长啸,在旁的人听到这悲愤的啸声,没有一个不为之感伤的。她邻居家有个妇女对她说:“你的啸声听起来为什么这样悲惨!你是想出嫁了吗?我给你找个好配偶。”
漆室女说道:“唉!我是担忧的是鲁君已老、太子太小的事啊!”邻妇笑着说:“这是鲁国大夫该操心的国家大事,和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呢?”漆室女说:“其实不是这样啊。以前晋国有客人住在我家,把马拴在菜园里,不料马脱逃奔跑,将菜园里的葵菜全都践踏死了,使我家一年到头吃不到葵菜。
现在鲁君年老惑乱,太子年幼无知,鲁国一旦有了什么灾祸,君臣也好,父子也好,都会遭到耻辱,还会祸及百姓,我们妇女能独自平安地逃过吗?我正担忧此事。”三年之后,鲁国果然有了内乱。
君子说:“漆室女真是深谋远虑啊!”。
2.漆室女之思,翻译
鲁国有个漆室女,超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嫁人。
一天,漆室女为此靠着柱子长啸,在旁的人听到这悲愤的啸声,没有一个不为之感伤的。她邻居家有个妇女对她说:“你的啸声听起来为什么这样悲惨!你是想出嫁了吗?我给你找个好配偶。”
漆室女嗟叹道:“唉!我是担忧着鲁君老、太子幼的事啊!”邻居腐女笑着说:“这是鲁国大夫该操心的国家大事,和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呢?”漆室女说:“不是这样。以前晋国有客人住在我家,把马拴在菜园里,不料马脱逃奔跑,将菜园里的葵菜全都践踏死了,使我家一年到头吃不到葵菜。
现在鲁君年老惑乱,太子年幼无知,鲁国一旦有了什么灾祸,君臣和父子都会遭到耻辱,还会祸及百姓,我们妇女能独自平安地逃过吗?”三年之后,鲁国果然有了灾难,君子说:“漆室女是深谋远虑啊!”亲故杭州的么?! →_→活页文言文么!?。
3.漆室女之思,翻译
鲁国有个漆室女,超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嫁人。一天,漆室女为此靠着柱子长啸,在旁的人听到这悲愤的啸声,没有一个不为之感伤的。她邻居家有个妇女对她说:“你的啸声听起来为什么这样悲惨!你是想出嫁了吗?我给你找个好配偶。”漆室女嗟叹道:“唉!我是担忧着鲁君老、太子幼的事啊!”邻居腐女笑着说:“这是鲁国大夫该操心的国家大事,和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呢?”漆室女说:“不是这样。以前晋国有客人住在我家,把马拴在菜园里,不料马脱逃奔跑,将菜园里的葵菜全都践踏死了,使我家一年到头吃不到葵菜。现在鲁君年老惑乱,太子年幼无知,鲁国一旦有了什么灾祸,君臣和父子都会遭到耻辱,还会祸及百姓,我们妇女能独自平安地逃过吗?”
三年之后,鲁国果然有了灾难,君子说:“漆室女是深谋远虑啊!”
亲故杭州的么?! →_→活页文言文么!?
4.鲁漆室女文言文答案
鲁漆室女,是鲁国漆室氏之邑的女儿。
超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嫁人。当时正是鲁国穆公执政时代,穆公年纪老了,太子又还小。
鲁漆室女为此靠着柱子长啸,在旁的人听到这悲愤的啸声,没有一个不为之感伤的。 她邻居家有个妇女平常跟她玩在一起,对她说:「你的啸声听起来为什么这样悲惨!你是想出嫁了吗?我给你找个好配偶。
」 漆室女嗟叹道:「唉!从前我还认定你很明智,现在看来你是没有什么见识的。我难道是因为未嫁人感到不快乐而悲伤吗?我是担忧着鲁君老、太子幼的事啊!」 邻妇笑着说:「这是鲁国大夫该操心的国家大事,和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呢?」 漆室女说:「不是这样。
这不是你能知道的。以前晋国有客人住在我家,把马拴在菜园里,不料马脱逃奔跑,将菜园里的葵菜全都践踏死了,使我家一年到头吃不到葵菜。
又有一次,邻居家的女儿私奔,跟着别人逃走了,她家里的人请我哥哥前往追赶,途中正碰上因久雨涨水,落入水流中淹死,使我终身失去了哥哥。我听说过,河水润泽九里地,就有三百步潮湿的面积。
现在鲁君年老惑乱,太子年幼无知,在无知和惑乱之间,奸恶欺诈的事就会不停发生。鲁国一旦有了什么灾祸,君臣也好,父子也好,都会遭到耻辱,还会祸及百姓,我们妇女能独自平安地逃过吗?我正担忧此事,你竟然认为妇女与国事无关,这是为了什么?」 邻妇道歉说;「你能考虑国事,我是比不上的。
」 三年之后,鲁国果然有了内乱,齐国、楚国乘机进攻,使鲁国连年受到侵扰,鲁国的男子都被派上战场作战,而妇女却担负了输送货物的任务,得不到修养生息。 君子说:「漆室女是深谋远虑啊!」 《诗经》上说:「知心的说我为国忧心,不知心的说我何事追寻。
」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颂赞说:「鲁漆室女谋虑深,国家大事记胸襟。
担忧鲁国将有乱,倚柱长啸感人心。鲁君年老太子幼,迷惑无知奸伪侵。
鲁国果然生内乱,齐楚来攻战祸临。」 问题在哪呢?能不能明示一下?。
5.鲁漆室女文言文答案
鲁漆室女,是鲁国漆室氏之邑的女儿。
超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嫁人。当时正是鲁国穆公执政时代,穆公年纪老了,太子又还小。
鲁漆室女为此靠着柱子长啸,在旁的人听到这悲愤的啸声,没有一个不为之感伤的。 她邻居家有个妇女平常跟她玩在一起,对她说:「你的啸声听起来为什么这样悲惨!你是想出嫁了吗?我给你找个好配偶。
」 漆室女嗟叹道:「唉!从前我还认定你很明智,现在看来你是没有什么见识的。我难道是因为未嫁人感到不快乐而悲伤吗?我是担忧着鲁君老、太子幼的事啊!」 邻妇笑着说:「这是鲁国大夫该操心的国家大事,和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呢?」 漆室女说:「不是这样。
这不是你能知道的。以前晋国有客人住在我家,把马拴在菜园里,不料马脱逃奔跑,将菜园里的葵菜全都践踏死了,使我家一年到头吃不到葵菜。
又有一次,邻居家的女儿私奔,跟着别人逃走了,她家里的人请我哥哥前往追赶,途中正碰上因久雨涨水,落入水流中淹死,使我终身失去了哥哥。我听说过,河水润泽九里地,就有三百步潮湿的面积。
现在鲁君年老惑乱,太子年幼无知,在无知和惑乱之间,奸恶欺诈的事就会不停发生。鲁国一旦有了什么灾祸,君臣也好,父子也好,都会遭到耻辱,还会祸及百姓,我们妇女能独自平安地逃过吗?我正担忧此事,你竟然认为妇女与国事无关,这是为了什么?」 邻妇道歉说;「你能考虑国事,我是比不上的。
」 三年之后,鲁国果然有了内乱,齐国、楚国乘机进攻,使鲁国连年受到侵扰,鲁国的男子都被派上战场作战,而妇女却担负了输送货物的任务,得不到修养生息。 君子说:「漆室女是深谋远虑啊!」 《诗经》上说:「知心的说我为国忧心,不知心的说我何事追寻。
」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颂赞说:「鲁漆室女谋虑深,国家大事记胸襟。
担忧鲁国将有乱,倚柱长啸感人心。鲁君年老太子幼,迷惑无知奸伪侵。
鲁国果然生内乱,齐楚来攻战祸临。」问题在哪呢?能不能明示一下?。
6.文言文翻译,知道的进~~~~~~
【王濬破吴】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王濬率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过瞿塘峡、巫峡,进至秭归附近。
王濬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破吴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擒吴丹阳监盛纪。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
由于此前羊祜擒获吴国间谍,详细了解了吴国的这些江防措施,曾通告过王濬,王濬对此早有准备。此前,王濬命制造了几十张大筏,并联成百步见方,筏上绑着草人,草人身着铠甲,手执棍棒。
船队行进时,先令善游泳者推着筏走在前面,筏遇到水下铁锥,铁锥就扎在筏上被拔掉了。又制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置于船首,遇拦江铁链即用火炬烧之,须臾铁链融化而断。
晋水军舰船遂通行无阻,顺流直下。 吴军以为这些障碍晋军难以清除,未派兵把守。
王濬水军顺利地扫除水中障碍,继续进军。二月初三,攻克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北)。
初五,又克荆门(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夷道(今湖北宜都)二城,俘吴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监军陆晏等,继而进逼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长江南岸)。王濬占乐乡,杀吴水军都督陆景。
王濬占乐乡后,为争功,竟上报朝廷,谎称他已得孙歆之头。但孙歆已为杜预部所擒,王濬不知。
后来杜预把孙歆活着送往朝廷,洛阳人大笑不已,一时成为笑柄。 司马炎鉴于各路晋军进展顺利,于二月十八日进一步调整了部署:命王濬都督益、梁诸军东下,“扫除巴丘(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鹜,直造秣陵”(《晋书·武帝纪》)。
同时命杜预南下,并分兵1万人给王濬,7000给唐彬;命胡奋攻克夏口后分兵7000人给王濬;王戎平定武昌后分兵6000人给唐彬,以加强顺流直下的兵力。并提升王濬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王濬自出兵后,兵不血刃,攻无坚城。王濬依照晋武帝之命,继续顺江而下。
王戎即自督大军临江,吴牙门将孟泰以蕲春(今湖北蕲春西南)、邾(今湖北黄冈西北)二城降。王戎又遣参军罗尚、刘乔会同王濬攻克武昌,吴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太守刘朗督武昌诸军投降。
至此,长江上游的作战基本结束。于是,顺流鼓棹,直捣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
王濬率水陆军于三月十四日自武昌东下顺流到达牛渚。吴主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师万人阻击。
但军心已散,部下望旗而降。孙皓君臣闻王濬军“旌旗器甲,属天满江,威势甚盛,莫不破胆”(《晋书·王濬传》)。
徐陵督陶濬向孙皓自请亲率水军2万迎战,士卒闻知当夜逃溃。王濬军乘势东下,过三山,三月十五日,以“戎卒八万,方舟百里”(《资治通鉴》·卷八十一),进至建业。
孙皓采纳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的建议,向王濬送文请降:“吴郡孙皓叩头死罪。昔汉室失御,九州幅裂,先人因时略有江南,遂阻山河,与魏乖隔。
大晋龙兴,德覆四海,暗劣偷安,未喻天命。至于今者,猥烦六军,衡盖露次,还临江渚。
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天朝,含弘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玺绶,委质请命”(《晋书·王濬传》)。
三月,王濬进入建业,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两手反绑),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领太子孙瑾等二十一人到王濬营门。王濬亲解其缚,接受宝璧,焚烧棺榇,派人将孙皓送到晋都。
同时,查收吴国图籍,封存吴国府库。晋武帝派使者犒赏王濬的部队。
王濬共攻克四州,四十三郡,俘获人口五十二万三千,兵员二十三万,战功卓著。至此,吴国灭亡,三国分裂的局面随之结束。
【鲁漆室女】 鲁漆室女,是鲁国漆室氏之邑的女儿。超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嫁人。
当时正是鲁国穆公执政时代,穆公年纪老了,太子又还小。鲁漆室女为此靠着柱子长啸,在旁的人听到这悲愤的啸声,没有一个不为之感伤的。
她邻居家有个妇女平常跟她玩在一起,对她说:「你的啸声听起来为什么这样悲惨!你是想出嫁了吗?我给你找个好配偶。」漆室女嗟叹道:「唉!从前我还认定你很明智,现在看来你是没有什么见识的。
我难道是因为未嫁人感到不快乐而悲伤吗?我是担忧着鲁君老、太子幼的事啊!」邻妇笑着说:「这是鲁国大夫该操心的国家大事,和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呢?」漆室女说:「不是这样。这不是你能知道的。
以前晋国有客人住在我家,把马拴在菜园里,不料马脱逃奔跑,将菜园里的葵菜全都践踏死了,使我家一年到头吃不到葵菜。又有一次,邻居家的女儿私奔,跟着别人逃走了,她家里的人请我哥哥前往追赶,途中正碰上因久雨涨水,落入水流中淹死,使我终身失去了哥哥。
我听说过,河水润泽九里地,就有三百步潮湿的面积。现在鲁君年老惑乱,太子年幼无知,在无知和惑乱之间,奸恶欺诈的事就会不停发生。
鲁国一旦有了什么灾祸,君臣也好,父子也好,都会遭到耻辱,还会祸及百姓,我们妇女能独自平安地逃过吗?我正担忧此事,你竟然认为妇女与国事无关,这是为了什么?」邻妇道歉说;「你能考虑国事,我是比不上的。」三年之后,鲁国果然有了内乱,齐国、楚国乘机进攻,使鲁国连年受到侵扰,鲁国的男子都。
7.文言文翻译21~25
1.庠序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田猎 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
3.曰以为 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4.沮遏 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5.扶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6.仕宦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反俭难。
7.危笃 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
8.室屋 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
9.馈遗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10.耿介 造诣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11.盟誓 申之以盟誓。
12.脂膏 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辛苦耳。
13.此若 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势亟败越人。
14.何谁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15.逾越 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
16.崔嵬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7.猝遽 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
18.宾客 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
19.仇雠 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20.民氓 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21.寂寥 弦诵之地,寂寥无声。
22.独唯 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
23.故往 曩昔妖娆成故往,雪拥巫峡。
24.妩媚 我性不妩媚,与君合沦谪。
25.槽枥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6.渐染 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27.劳勤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28.尊显 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
29.诟骂 其母从旁诟骂,夺其剑而逐之。
30.垄墓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31.窥伺效慕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2.高危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33.谦冲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34.造为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35.藉第令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6.追蹑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循,明月悉兵追蹑。
37.秩俸 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38.商估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
39.叛畔 所过城邑皆叛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40.惩艾 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惩艾。”
文言文同义复词练习(40例)
答案
1.学校 2.打猎“用”通“畋” 3.说
4.阻止 5.扶持 6.官员
7.严重 8.房子 9.送赠
10.正直 11.盟约 12.喻财富
13.这样 这种情况 14.谁 15.超越
16.高大 17.仓猝突然 18.随从人员
19.仇敌 20.劳动者民众 21.寂静
22.只 23.过去 24.非常美丽
25.喂牲口用的食器 26.渍染;沾染 27.辛勤、不辞劳苦地
28.尊贵显贵 29.辱骂 30.坟墓
31.窥伺:偷看 效慕:效仿 32.高危:高 33.谦冲:谦虚
34.制作 35.假使 36.追赶跟踪
37.俸禄俸薪 38.商人,“估”通“贾”
39.反叛,“畔”通“叛” 40.严惩惩办“艾”通“刈”
8.请帮忙翻译以下文言文.
此诗似乎是《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
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 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这喜悦是与远方客人的突然造访同时降临的:客人风尘仆仆,送来了“一端” (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绮”),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女主人公,这是她夫 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
女主人公不禁又惊又喜,喃喃而语曰:“相去万余里, 故人心尚尔”!一端文彩之绮,本来也算不得怎样珍贵;但它从“万里”之外的 夫君处捎来,便带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她的多少 关切和惦念之情!女主人公能不睹物而惊、随即喜色浮漾?如果将此四句,与前 一首诗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对照着读,人们将会感受到,其中似还含 有更深一层意蕴:前诗不是诉说着“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的凄苦吗?一封 “书札”而竟怀袖“三岁”,可知这“万里”相隔不仅日久天长,而且绝少有音 讯往还。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该是怎样痛苦难挨的事!在近乎绝望的等待中, 难道不会有被遗弃的疑惧,时时袭上女主人公心头?而今竟意外地得到夫君的赠 绮,那“千思万想而不得一音”的疑惧便烟消去散。
那么,伴随女主人公的惊喜 而来的,不还有那压抑长久的凄苦和哀伤的翻涌么?张庚称“故人心尚尔”一句 “直是声泪俱下”、“不觉兜底感切”,正体味到了诗行之间所传达的这种悲喜 交集之感(见《古诗十九首解》)。适应着这一情感表现特点,此诗开篇也一改 《古诗十九首解》常从写景入手的惯例,而采用了突兀而起、直叙其事的方式。
恐怕正是为了造成一种绝望中的“意外”之境,便于更强烈地展示女主人色那交 织着凄苦、哀伤、惊喜,慰藉的“感切”之情--这就是开篇的妙处。 自“文彩双鸳鸯”以下,诗情又有奇妙的变化:当女主人公把绮缎展开一瞧, 又意外地发同,上面还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鸳鸯双栖,历来是伉俪相偕的 美好象征(如《孔雀东南飞》之结尾就是一例)。
夫君之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 送她,不正倾诉着愿与妻子百年相守的热烈情意么?女主人公睹绮思夫,不禁触 发起联翩的浮想:倘若将它裁作被面,不可以做条温暖的“合欢被”吗?再“著 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该多么惬人心意!“著”有“充实”之意,“缘”指 被之边饰。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结,这是制被的常识。
但在 痴情的女主人公心中,这些平凡的事物,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丝绵”使她联 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她夫妻之情永结难解。这两句以谐音双 关之语,把女主人公浮想中的痴情,传达得既巧妙又动人!制成了“合欢被”, 夫君回来就可以和她同享夫妇之乐了。
那永不分离的情景,激女主人公喜气洋洋, 不禁又脱口咏出了“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奇句。“丝绵”再长,终究有 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这世上惟有“胶”之与“漆”,粘 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 将我们分隔!这就是诗之结句所的奇思、奇情。
前人称赞此结句“语益浅而情益 深”。女主人公的痴情,正的如此深沉和美好呵! 初读起来,《客从远方来》所表现的,就是上述的喜悦和一片痴情。
全诗的 色彩很明朗;特别是“文彩双鸳鸯”以下,更是奇思、奇语,把诗情推向了如火 似的锦的境界。但读者是否注意到:当女主人公欢喜地念叨着“以胶投漆中,谁 能别离此”的时候,她恰恰正陷于与夫君“万里”相隔的“别离”之中?以此反 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女主人公的幻想或虚境罢了!又何曾 有远客之“来”,又何尝有彩“绮”之赠?倘若真能与夫君“合欢”,她又何必 要在被中“著”以长相之思、缘以不解之结?所以还是朱筠对此诗体会得真切: --“于不合欢时作‘合欢’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
更‘著以长相思,缘以 结不解’,无中生有,奇绝幻绝!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离者。结曰‘诗 能’,形神俱忘矣。
又谁知不能‘别离’者现已别离,‘一端绮’是悬想,‘合 欢被’用乌有也?”(《古诗十九首说》)如此看来,此诗所描述的意外喜悦, 实蕴含着夫妇别离的不尽凄楚;痴情的奇思,正伴随着苦苦相思的无声咽泣!钟 嵘《诗品》称《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这首诗正以 温丽的“遗绮”之喜,抒写了悲远的“别离”之哀,“正笔反用”,就愈加“惊 心动魄”。
9.翻译文言文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诗云: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本立而道生,春秋之义;有正春者无乱秋,有正君者无危国,易 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贵建本而重立始。
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 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
是故古 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 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 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权势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 之本也。”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 为本;战阵有队矣,而勇为本;政治有理矣,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 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闻记不 言,无务多谈;比近不说,无务修远。
是以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天之所生,地之所养, 莫贵乎人人之道,莫大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
贤父之 于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诲以成之,养其谊,藏其伪,时其节,慎其施;子年七岁以上,父 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贤子之事亲,发言陈辞,应对 不悖乎耳;趣走进退,容貌不悖乎目;卑体贱身,不悖乎心。
君子之事亲以积德,子者亲之 本也,无所推而不从命,推而不从命者,惟害亲者也,故亲之所安子皆供之。贤臣之事君 也,受官之日,以主为父,以国为家,以士人为兄弟;故苟有可以安国家,利人民者不避其 难,不惮其劳,以成其义;故其君亦有助之以遂其德。
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 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 矣。君以臣为本,臣以君为本;父以子为本,子以父为本,弃其本,荣华槁矣。
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 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愿食藜藿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 木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故曰: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也。
伯禽与康叔封朝于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 人也,与子见之。”康叔封与伯禽见商子曰:“某某也,日吾二子者朝乎成王,见周公三见 而三笞,其说何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阳有木焉,名曰桥。”
二子者往观 乎南山之阳,见桥竦焉实而仰,反以告乎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商子曰:“二子 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曰梓。”
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阴,见梓勃焉实而俯,反以 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子者明日见乎周公,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拂 其首,劳而食之曰:“安见君子?”二子对曰:“见商子。”
周公曰:“君子哉!商子也。” 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苏,蹶然而起,进曰: “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 知其平也。
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 “汝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 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 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子之门,有罪不自 知处义,难乎! 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 得罪笞尝痛,今母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故曰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 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其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于意,见于 色,下也。 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时禁于其未发之曰预,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 曰磨,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 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曰有昭辟雍,有贤泮宫,田里周 行,济济锵锵,而相从执质,有族以文。
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 无以立身全性。
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 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 之应,信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 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
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心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 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
10.帮忙翻译下下面的文言文
京师有一户人家遭窃,小偷临走时遗落了一本小册子。失主打开一看,里面全记载着富家子弟的名字,写道“某日某甲与人在某地聚饮商议不正经的事”,或是“某人召妓聚赌”等等,一共有二十多条。
失主将盗匪遗失的小册呈送官府,官府按册子所记姓名捕人,都是本乡的纨绔子弟。官府认为他们就是打家劫舍的盗匪,然而他们的父母却认为自己的儿子平日行为虽不知检点,但还不至于沦为窃盗,因此对儿子的罪行表示怀疑。
而那群少年喝酒聚赌召妓等事都是事实,少年在严刑拷问下都自承有罪。官府逼问他们赃物何在,少年们随意妄称埋在郊外某处,官府派人挖掘,果然挖出一批财物,少年们没想到竟然胡乱说中,彼此对望,害怕的说:“这是天要我死。”而一方面官府认为既已找到失物,只待处决人犯就可结案。
有一指挥总觉得事有蹊跷,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沉思许久后说:“我手下有一名蓄胡子的马夫,每次审讯少年犯,他就借故待在附近偷听。”于是又故意一连四次召来少年问话,发觉那位大胡子马夫总会在附近,审问其他人犯时,就不见大胡子马夫,指挥命人召马夫问话,马夫大喊冤枉,指挥再命人取来刑具,这时马夫才叩头认罪,请指挥摒退旁人后说:“我原来不清楚这件案子,只因那强盗贿赂我,要我每次在审讯少年犯时,都要记下大人及少年的对话,然后飞快报告他,他答应给我一百两黄金做为酬劳,至于能挖出赃物,是因强盗得知少年犯所说的地点,连夜挖洞埋藏的。”
大胡子马夫说完,自动请求抓贼以赎罪,指挥命士兵换上便装与马夫一同前去缉捕贼人,贼人果然全部落网,少年犯也无罪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