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司马芝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司马芝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司马芝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司马芝传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
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创,多不奉法。
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天下草,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
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1。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 差:派遣 B。
而宾客每不与役 与: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责:责问 D。
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报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是说也,人常疑之 B。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因芝妻伯父董昭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昭犹惮芝,不为通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②③⑤ D。
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
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
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
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参考答案:1。
D(报:回复)2。C(两个“因”都是介词,相当于“通过”。
其余三项,A项两个“也”字,前者表示判断语气,后者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B项两个“其”字,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的”,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D项的两个“为”字,前者是介词,给、替,后者是连词,因为) 3。 C(①是说他孝敬母亲,不忍在危难时丢下;④是他为官正直的结果;⑥是说明他为官清廉) 4。
B(错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一句上。刘节代门客当兵,是由于司马芝告状,太守治刘节的罪。)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 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
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
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
”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
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 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
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
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
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说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
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
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
2.《三国志
不是卷二十,是卷十二 司马芝传全文翻译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
年轻时是读书人,躲避战乱到了荆州,在鲁阳山遇到贼寇,同行的人都丢下老弱逃走了,只有司马芝独自坐着守护着老母亲。贼寇来了,用刀逼近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母亲年老,死活只在各位了。”
贼寇说:“这是个孝子,杀他是不道义的。”於是他得以免除被害,用手推车载着母亲走了。
居住在南方十多年,亲自耕作,保持节操。 太祖平定荆州,任命司马芝为营长。
当时天下刚开始建立,很多人不遵守法度。郡主簿刘节,出身於世家大族而强横放纵,拥有宾客一千多人,出门在外做盗贼,进入官府扰乱吏治。
不久,司马芝差遣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刘节家从来不曾服过徭役,如果到时候他把王同等人藏匿起来,一定会留下空额。”司马芝不听,给刘节写信说:“您是世家大族,又是辅佐郡守的官员,可是您的宾客常常不服徭役,老百姓已经感到怨恨,或许流传的名声已让上司知道。
现在徵调王同等人服兵役,希望按时发送。”徵调的兵都已经到郡城集中,可是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并趁机让督邮按战时的法令责问菅县的官吏,县掾史感到没有办法,只好请求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
司马芝於是派快马把文书送到济南郡,详细陈述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一向敬重信任司马芝,就要刘节代替王同去服兵役,青州人称司马芝“用郡主簿当兵”。
司马芝升任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显贵而受宠信,骄横放纵,又是司马芝以前的郡守,他的宾客子弟在广平辖界内多次犯法。
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写姓名,而多有说情嘱托的意思,司马芝不回他的信,一律都照法律处理。后来刘勋因行为不轨被诛杀,和他有关连的人都获罪,而司马芝因此受人称赞。
司马芝升任大理正。有人盗窃官府的绢帛放在厕所上,官吏怀疑是女工偷的,逮捕了她送交监狱。
司马芝说:“惩罚犯罪的失误,在於遇於苛刻残暴。现在先拿到赃物然后审问她的供辞,如果经不住拷打,可能会导致无辜而被迫服罪。
无辜而被迫服罪的情况,不可以判决结案。况且判案属实而使人容易服从,这是贤明君主的教化。
不放掉有罪的人,这是平庸的朝代才施行的治理办法。现在宽恕所怀疑的人,来光大使人容易服从的义理,不也可以吗!”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司马芝历任甘陵、沛、阳平太守,在任职的地方都有政绩。黄初年间,进京担任河南尹,抑制豪强扶助弱小,因私情求他办的事都不给办理。
恰好宫内的官员想有事托付司马芝,不敢开这个口,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不敢传话。
司马芝给下属发布教令说:“君主能够设立教令,不能使官员一定不触犯。官员能触犯教令,却不能使君主一定不知道。
设立了教令而被触犯,这是君主的过失;触犯了教令而被知道,这是官员的灾祸。君主在上出了过失,官员在下造成灾祸,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得好的原因。
可以不各自勉励自己吗!”因此他的下属官员没有不勉励自己的。门下循行曾经怀疑看门人偷窃簪子,看门人的供词和案情不符,曹吏抓住他送交审讯。
司马芝教导说:“大概事物有相似而难以分辨的情况,如果不是像离娄那样眼光锐利的人,很少有能不疑惑的。即使看门人的偷窃事实是这样的,循行怎麽忍心爱惜一根簪子,而轻易伤害自己的同伴呢!还是停止审讯不再追问。”
明帝即位,赐给司马芝关内侯的爵位。不久,特进曹洪的奶妈当,和临汾公主的侍者一起祭祀无涧山神而被逮捕入狱。
卞太后派遣宦官到官府传达诣令,司马芝不让他进来通报,当即命令洛阳狱吏将当二人拷打至死,然后上疏说:“所有应当处死的罪犯,都应事先表奏等待批覆。以前皇上下达制书禁止杜绝不合礼制的祭祀来纠正风俗,现在当等人犯下奸邪的罪罚,供词刚刚审定,宦官吴达前来见臣,传达太皇太后的诣令。
臣不敢让他通报,害怕有营救庇护罪犯的意思,迅速禀报皇上,皇上如果不得已,会下令保留罪犯的性命。由於事情没有早日处理完毕,这是臣的罪遇,因此冒犯了通常的法规,立即命令县里的狱吏拷打至死,臣擅自施行刑罚,等待皇上给以惩治。”
明帝亲笔回覆说:“看了奏表,明白了卿的至诚之心,愿意奉行诏书,灵活处理事情,做得是对的。这是卿奉行诏书的心意,有什麽要谢罪的呢?以后宦官再去卿那里,千万不要让他们通报。”
司马芝任官十一年,多次议论不合宜的法律条文。他在公卿当中,遵循正道办事。
恰逢各王朝见皇上,和京都的人相互交往,司马芝受牵连被罢免官职。 后来他担任大司农。
在这之前各典农所管辖的官民,从事工商业谋生,以获取利益。司马芝上奏说: 圣明帝王的治理,推崇农耕而抑制工商业,致力农业而重视粮食。
《王制》上说:“没有三年的粮食储备,国家就不成为国家了。”《管子•区言》把积储粮食看作是最急迫的事情。
现在吴、蜀二虏没有消灭,军队不得休息,国家的紧要事情,只在於粮食布帛。武皇帝特地设置屯田官,专门把管理农耕植桑作为职业。
建安年间,天下仓库充实,百姓富足。自从黄初以来,听任各典农经营产业,各自为部属考虑,这实在不是有关国家大局所应该做的。
3.求文言文<司马芝传>其中2句解释,速来
1、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
2、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
附原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天下草,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说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
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