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朝用文言文(谁能帮我翻译下面的文言文诗话选自宋朝洪迈的容斋随笔范文公守桐)
1.谁能帮我翻译下面的文言文诗话选自宋朝洪迈的容斋随笔范文公守桐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 (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王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州被一水间隔,眺望钟山好似只隔着几道山岭。
春风吹拂给江南沿岸染上了新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耀着送我返回故乡。”苏州的一位文人家中收藏着原诗的底稿,起初写为“又到江南岸”,划圈删掉“到”字,在诗文旁批注到“不好”,改写为“过”。
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
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朱 弁朱弁,字少章,徽州婺?
【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D【小题4】(1)朱弁又给粘罕写信,(信中)所说的用兵与讲和的利害关系十分详细。
(“与”1分,“悉”1分,通顺1分)(2)希望留下官印,让我朱弁能够抱着它而死,死了也是不朽的。(“愿” 1分,“使”1分,“得”1分)(3)我的官是在自己的朝廷里接受的,我只有一死罢了,绝不答应换官来使我们的国君受辱。
(“受”1分,“易”1分,“辱”1分,通顺1分) 【答案解析】【小题1】我们【小题2】①是金人的要求;②是朱弁对谁去谁留的观点;④是朱弁对金人说的一般道理;⑥写的是众人深受感动【小题3】“抢先杀死他”一说,原文无据参考译文:朱弁的字叫少章,是徽州婺源人。 年轻时很聪明,每天读书几千字。
成人后,进了太学,晁说之见到他的诗,对他的才能很惊奇。靖康之乱中,他的家庭碎于贼手,朱弁向江南逃奔。
建炎初年,朝廷商议派遣使者问安两宫皇帝,朱弁挺身自荐。到了云中,见了粘罕,请求和劝告的语言十分恳切。
粘罕不听,让他回客店,派士兵来看守他。 朱弁又给粘罕写信,所说的用兵与讲和的利害关系,十分详细。
绍兴二年,金人忽然派遣宇文虚中来,说和议可行,应当派一人到元帅府去接受国书回国,虚中想让朱弁与正使王伦商量决定谁去谁留。朱弁说:“我来了以后,本来就准备死了,哪里希望今天有机会先回去。
希望您这个正使接受国书回去禀告天子,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那么即使我将来尸骨暴露在外国,也永远感到像活着一样。 ”王伦将回去时,朱弁请求说:“古代的信使都有符节作为信物,现在没有符节,但是有官印在,官印也是信物呀。
希望留下官印,让我朱弁能够抱着它而死,死了也是不朽的。”王伦解下来交给了王弁,王弁接受后藏在怀里,和它同睡同起。
金人逼王弁到刘豫那里当官,并且引诱他说:“这是你回国的第一步。 ”王弁说:“刘豫是国贼,我曾经恨不得吃了他的肉,又怎么能忍受面向北做他的大臣,我只有等着死而已。”
金人发怒,中断了食物供应来逼迫他。朱弁坚决地在驿站门口抗拒,忍受饥饿等待着死亡,坚决不屈服。
金人也被他感动了,像原来一样地礼待他。过了很久,又想调动他的官职,朱弁说:“自古两国交兵,使者处在中间,话可让他听从的就让他听从,不可让他听从的就关押他,杀掉他,何必换他的官职?我的官是在自己的朝廷里接受的,我只有一死罢了,绝不答应换官来使我们的国君受辱。
”并且写下文书转交耶律绍文等说:“:“您国封我官职的命令早晨来到,那么我就晚上死,晚上来到就早晨死。”又写信给后任的使者洪皓向他诀别说:“杀掉使者不是小事,我们如果赶上,是命中注定的,我们应当舍生来全义。”
于是就准备了酒菜,召集被扣留的士大夫喝酒,酒饮半酣,朱弁告诉他们说:“我已经看好近郊的一个墓地,一旦我牺牲报国,诸位请把我埋在那个地方,在上面写上‘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我就很满意了。 ”众人都流下了眼泪,不能抬起头来。
朱弁谈笑自如,说:“这是做臣子的常情,诸位悲痛什么呢?”金人知道他终不可屈,于是也就不再强迫他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A.简其精锐千人补卒伍 检阅B.徇阿?
1。
A2。A3。
B4。D5。
(1)①(3分)天亮时,敲击战鼓的声音震动大地,全城的人害怕得腿都发抖,于是(宋晟带兵)攻克了哈梅里。②(4分)皇帝因为宋晟是旧臣,有大将的才能,把边疆事务专门委任他(处理),所上奏请示的(事情)立即(就)回复并许可。
(2)(3分)①与都督刘真讨哈梅里,收其部落辎重以归。自是番戎慴服,兵威极于西域;②从蓝玉征罕东,徇阿真川,土酋哈昝等遁去;③从总兵官周兴出开原,至忽剌江。
部长西阳哈遁,追至甫答迷城;④讨广西帡幪诸寨苗,擒斩七千余人。又明年,总羽林八卫兵讨平五开、龙里苗,由是诸寨苗慑服。
或者概括为:①讨伐哈梅里,取得极大胜利,他带领军队的声威速播西部边疆;②征讨罕东,夺取阿真川,土酋哈昝等人逃遁而去;③跟从总兵官周兴从开原出兵,部长西阳哈逃走,并追到甫答迷城;④讨伐广西姘蠓各寨的苗人,平定了五开、龙里的苗人,使各寨的苗人因恐惧而顺服。 (四点,答对三点即可,一点一分)1。
1】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题中,A项,简:挑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①代哈梅里,填“其”;②表顺承,填“而”;③注意“一”的解释是“全部”,所以,这里应该是“把全部的西北边务都委任给宋晟”,故填“以”。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御史弹劾宋晟按自己的意愿独断行事。
皇帝说:“用人不独断专行就不能成功,况且大将统一节制一方边地,怎么能够全都受法令条文的约束。”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4。
4】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本题中,A.宋晟继承父亲官职,不是因为攻克徽州,而是因为他父亲告老怀乡而继承的;B.是洪武三十年;C.不是明成祖招降把都帖木儿、伦都儿灰等部落,而是宋晟。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质明:天明。1分;股栗:大腿发抖。
1分;句意1分;(2)“材”通“才”,才能,1分;专任以边事,状语后置句1分;报:回复,答复1分;句意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宋晟,字景阳,定远人。
父亲宋朝用,兄长宋国兴,父子二人一起跟随太祖渡过长江,都积累战功升迁到元帅。攻打集庆时,宋国兴战死,宋晟承袭了他的职务。
不久以后宋朝用以年岁已高为由请求退休。宋晟当时正跟随邓愈攻克徽州,被皇帝召回,承袭父亲的官职。
宋晟也积累功劳升为都指挥同知,先后镇守江西、大同、陕西。十七年五月征讨西番的叛乱首领,抵达亦集乃路,擒获元朝海道千户也先帖木儿、国公昊把都剌赤等人,俘获一万八千人,将酋长送往京师,宋晟挑选俘虏中精锐士兵一千人补充到自己的部队,其余的全部遣送回家。
宋晟被召回京师,再次担任都指挥,升为右军都督佥事,仍然镇守凉州。洪武二十四年宋晟担任总兵官,与都督刘真一起征讨哈梅里。
哈梅里离肃州有一千多里路。宋晟命令军队中多准备干粮,兼程疾驰,乘夜晚抵达城下。
天亮时,敲击战鼓的声音震动大地,全城的人害怕得腿都发抖,于是宋晟带兵攻克了哈梅里。 收缴了他们部落的军用物资后撤回。
从此番戎因畏惧而顺服,他带领军队的声威迅速传播到西部边疆。第二年五月跟随蓝玉征讨罕东,夺取阿真川,土酋哈昝等人逃遁而去。
军队撤还,宋晟调任中军都督佥事。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宋晟跟随总兵官周兴从开原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