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伯自述的文言文(《李泰伯传》文言文翻译求解答)

1.《李泰伯传》文言文翻译 求解答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就随意改动一个字,使歌词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2.《论语泰伯》译文非常紧急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

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原文】 8·1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 【注释】 (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2)三:多次的意思。 (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 【评析】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

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 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原文】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 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 (1)劳:辛劳,劳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故旧:故交,老朋友。 (6)偷:淡薄。

【译文】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 “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原文】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1)予足!启予手!诗云(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3)夫,小子(4)!” 【注释】 (1)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 (2)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

(3)免:指身体免于损伤。 (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译文】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 ’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评析】 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能够对父母尽孝。

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

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可见,孝在儒家的道德规范当中是多么重要。

【原文】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1)问(2)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3),斯远暴慢(4)矣;正颜色(5),斯近信矣;出辞气(6),斯远鄙倍(7)矣。笾豆之事(8),则有司(9)存。”

【注释】 (1)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2)问:探望、探视。

(3)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作者:窗前月映水中天2006-10-2 01:32 回复此发言 -------------------------------------------------------------------------------- 2 【论语】泰伯篇第八 (4)暴慢:粗暴、放肆。

(5)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6)出辞气:出言,说话。

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7)鄙倍:鄙,粗野。

倍同背,背理。 (8)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9)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

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评析】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

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

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原文】 8·5 曾子曰:“以。

文言文,自述,李泰伯

3.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135——145,如果有翻译更好

135、白圭经商有道【原文】白圭,周人也。

当魏文侯时,李悝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

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

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译文】白圭是西周人。

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

他了解,太岁在卯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不好。太岁在午宫时,会发生旱灾;转年年景会很好。

太岁在酉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变坏。太岁在子位时,天下会大旱;转年年景会很好,有雨水。

太岁复至卯位时,他囤积的货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要增长钱财收入,他便收购质次的谷物;要增长谷子石斗的容量,他便去买上等的谷物。

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

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尝试而能有所成就,这不是马虎随便行事就能成的。136、避风行船【原文】江湖间唯畏大风。

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

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国子博士李元规曰:“生平有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

【译文】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风。冬天,风是逐渐刮起来的,行船的时候可以做准备;只是夏天,一转眼风就刮起来了,往往遭到灾难。

曾经听说在江湖上做买卖的人有一种办法,可以避免这种灾害。一般夏天起风的现象,在午后发生。

想行船的人,一交五更就要起来,看见月亮星星光明洁净,四面一直到天边,一点云雾都没有,就可以出发;到了上午九十点钟就停船。这样,再不会碰到大风了。

137、裴旻射虎【原文】裴旻为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

裴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既而于山下四顾自若。

有父老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

旻曰:“真虎安在?”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丛薄中。

果有一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

自此惭惧,不复射虎。【译文】北平那地方老虎很多。

裴旻善射,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三十一只老虎。然后他就在山下四处张望,显出自得的样子。

有一位老头走过来对他说:“你射死的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你要是遇上真虎,也就无能为力了。”

裴旻说:“真虎在哪儿呢?”老头说:“从这往北三十里,常常有虎出没。”裴旻催马向北而往,来到一个草木丛生的地方,果然有一只老虎跳出来。

这只老虎的个头较小,但是气势凶猛,站在那里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马吓得倒退,他的弓和箭都掉到地上,差一点儿被虎吞食。从此他又惭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

138、李泰伯指瑕【原文】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译文】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139、王安石改诗【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祗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4.文言文李秦伯传的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5.李泰伯指瑕 阅读答案

原文 ①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②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③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④.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⑤瞿然,⑥握手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⑦溥,而‘德’字承之,乃似⑧趢趚(lù sù),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⑨颔首,⑩殆欲下拜。 注释 ①范文正公守桐庐:范仲淹做桐庐郡太守。

范仲淹谥文正。 ②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

③歌词:指记文最后的赞词。 ④某:我。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拱手。

⑦溥:大。 ⑧趢趚:局促。

⑨颔首:点头。 ⑩殆:几乎。

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

(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6.李泰伯指瑕,王安石改诗,一铀鼠画的原文

1.李泰伯指瑕 原文: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译文: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2.王安石改诗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译文: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3.一轴鼠画 原文: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李泰伯自述的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