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蒲练字文言文答案(路温舒的经历证明了孟子的什么观点?谢谢啦,就从《截蒲练字》里面)
1.路温舒的经历证明了孟子的什么观点?谢谢啦,就从《截蒲练字》里面
《截蒲练字》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羊。
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孟子苦学: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路温舒西汉著名的司法官。字长君,钜鹿(今属河北)人。
信奉儒家学说。起初学习律令,当过县狱吏、郡决曹史;后来又学习《春秋》经义,举孝廉,当过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
宣帝即位,他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 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
汉承袭秦朝这一弊政,必须改革。他还反对刑讯逼供,认为刑讯迫使罪犯编造假供,给狱吏枉法定罪开了方便之门。
他在奏疏中还提出废除诽谤罪,以便广开言路。路温舒“尚德缓刑”的主张受到重视,宣帝曾下诏在廷尉下面设置廷平四员,秩六百石,负责审理冤狱。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浦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
小题1:试题分析: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 神态、氛围、意境)第四步:作用 或增强了感染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题中“萧萧”和“淅淅”都营造出一种凄楚萧瑟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 小题2:试题分析: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
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来;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
1。
A 2。D3。
C4。①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
②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1。
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A项,舍:安排住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淮南王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特”“苦”“今”“复”每词1分,句意1分;(2)“考”“发”“馈”“弃市”每词1分,句意1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
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
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
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
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 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
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祖辈就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
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
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
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
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 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
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砍下他的头。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
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
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无官爵的男子组成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
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来到长安。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