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书法的文言文(有关书法的文言文)
1.有关书法的文言文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笔说》 学书静中至乐说 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
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汨情而为害者,愚惑之人也。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
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夏日学书论 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销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当其挥翰若飞,手不能止,虽惊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顾也。
古人流爱,信有之矣。字未至于工,尚已如此,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于工者。
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自适而已。 《杂题跋.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宜共见称于当时也。
风雅寂寞久矣,向时苏、梅二子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奔走不暇,自其沦亡遂无复继者,岂孟子所谓“折枝之易”第不为耶?览李翰林诗笔,见故时朝廷儒学侍从之臣,未尝不以篇章翰墨为乐也。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羲、献以来,遗迹见于今者多矣,小楷惟《乐毅论》一篇而已。今世俗所传,出故高绅学士家最为真本,而断裂之馀仅存者百馀字尔,此外吾家率更所书《温彦博墓铭》亦为绝笔。
率更书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见前人于小楷难工,而传于世者少而难得也。
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极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书者,以接君谟之论久,故亦粗识其一二焉。治平甲辰。
2.古文中形容书法写的好或者绘画得好的句子有哪些?
古文中形容书法写的好或者绘画得好的句子如下:
1、笔墨写春秋,挥毫斥方遒。行云流水间,泼墨如洒酒。
2、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思诗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3、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4、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翥而整齐,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岭而高举,或落择而自披。
5、诗苑书林觅古情,山阴道上踏歌声。兰亭虽远终须到,莫向行人问路程。
6、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7、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奴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8、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徒惊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9、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3.有哪些适合练字的古文
1.陋室铭
2.马说
3.师说
4.爱莲说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鱼我所欲也
8.劝学 《荀子》
9. 赤壁赋
10.卖炭翁
11.木兰诗 《乐府诗集》
12.石钟山记
13.五人墓碑记
14.六国论
15.过秦论
大多都是些高中要求背诵的古文,
既可巩固记忆有可达到练字效果。
4.关于写王羲之的文言文
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