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前白卿文言文翻译(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欧阳?)
1.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欧阳?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1)即使让他们的衣服再华美,把他的容貌再修饰,老百姓也不会尊敬他;(2)他们是万世敬仰的人,也都是拿来作为百姓表率的;(3)只是根据他的志向,补充这一番解释,来应付他取字的请【小题4】阐释取字用意,勉励章望之。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题中,A项,载,乘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乎: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介词,在;B项,而:连词,表承接;C项,者:的人/者字结构;D项,句末语助词/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虽、盛、文、尊;(2)望、所以、表;(3)第、因、广、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结合文本主旨,从文中“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曰:“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
”一句话中可以概括出答案。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校书郎章君,曾经拿他的名“望之”来请我为他取字,说:“希望您有所指教,使它能够勉励人进而自我勉励。
”我为他取字叫“表民”,并且告诉他说:古代有德行的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是,话说出来就被百姓信任,事做出来就被世人效法,他的动作容貌都可以用来在百姓前做表率的。所以(人们)把缨帽冠冕作为头部的仪容,把佩玉玦环作为行止的仪容,把衣裳花纹作为身体的仪容。
手有手的仪容,足有足的仪容,作揖、礼让、登台、下阶,进献、酬对、应付周旋,没有一样没有仪容。又见(人流露)宽容温柔温和敦厚、刚强严肃果敢坚毅的神色,把它们作为仁义的仪容。
穿那衣服,乘那车子,站立在朝堂之上匡正君臣,进出宗庙而处理大事,严肃庄重的样子让人们都仰望而敬畏他,说:“这就是我们百姓所尊重的人啊!”不是百姓知道尊重君子,而是君子能自我修养从而使人尊重。 然而(有的人)行为对内不能充实自己,品德不比他人完备,即使让他穿华美的服饰,修饰他的容貌,百姓也不会尊重他的。
名山大河,是一个地方为人所敬仰的,山河中的五岳四渎,是天下为人所敬仰的。因此,比一乡人贤能的君子,是一乡人所敬仰的;比一国人贤能的君子,是一个国家人所敬仰的;名声功业在天下显著的人,是天下人所敬仰的。
功劳德行泽被后代的人,是万代人所敬仰的。孝顺长辈慈爱晚辈友爱兄弟在一乡中传扬,就是古代所说的乡先生,是一乡人所敬仰的。
春秋时期的贤能大夫,像随国的季良,郑国的子产,就是一个国家人所敬仰的。位居朝堂因而奸臣贼子不敢在外暗中发动的,像汉朝的大将军卫青;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朝廷把他作为砥柱,天下安危与他关联,像唐朝的裴度丞相,是天下人所敬仰的。
那个人已经死去,那些事情已经久远,听闻他的名字,就想见他的人,好像不可企及的,夔(尧舜时的乐官)、龙、稷(舜臣,农师,周祖)、契(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商祖)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功德可以到达百代,他的思想可以让百王效法,即使有贤能圣明的人也没有谁敢超越他的,周公、孔子就是这样的人。
这些都是万代为人敬仰的人,因而都是可以用来作为百姓的表率的。《左传》上说:“那些贤能的人,能够看到那些(事物)广大而久远的方面。”
章君能让自己的衣冠儒雅,气度刚正,神色仁和,为人好学并拥有志向。他在外修养他的高洁,在内充实他的光彩,因而在他的文辞中表现出来,就又显得知识广博,行文奔放而无穷无尽。
这几点都是可以自我选择来勉励自己的,这本来就是能识别那些久远广大方面的能力,即使是我又凭什么来勉励他呢!只是顺从他的志向,扩充他的思想,来敷衍他的请求(罢了)。庆历三年六月某日作序。
2.古文翻译
水经江水注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叁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汉滩,其峡盖自
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
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今滩
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
崩滩”。其颓崖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惟叁峡所
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
耳。西,即巫山者也。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叁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 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叁峡巫峡长,猿鸣叁
声泪沾裳!”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
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传
两郡督邮争界於此。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之插下。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 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
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北临大江,与夷陵相对。江水
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
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
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
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 既高,加以江
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叁朝叁
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
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
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叁峡,
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
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 秀峰,奇构异形,
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
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
千古矣。”
整篇大意:
(一)自“江水又东迳广溪峡”至“夏后疏凿者也”
记叙三峡之首乃广溪峡。
(二)自“江水又东迳巫峡”至“盖因山为名也”
记叙巫峡因山为名。
(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至“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叙三峡四时山景。
(四)自“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至“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
记叙东界峡有奇石。
(五)自“江水又东迳流头滩”至“上水百日也”
描写流头滩上水之难。
(六)自“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至“因名曰人滩也”
记叙人滩石景。
(七)自“江水又东迳黄牛山”至“回望如一矣”
记叙黄牛山、滩附近江水纡洄。
(八)自“江水又东迳西陵峡”至“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记叙西陵峡山水之美。
3.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nilupar2002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译文: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152.文言文《沈沌子多忧》的翻译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
4.求文言文翻译
王子猷看竹 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
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
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译文】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
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返回时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他竟然要一直出门去。主人特别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
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王子敬骄人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①。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死后谥为文王。
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坐席: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
痛饮放纵,不改常态。(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
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
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
参看《任诞》第4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
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平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①钟士季:即钟会,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杀害。 ②排:风箱。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
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①。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②。
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注释】①“每一”句:《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②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扬州刺史。
延:迎接;邀请。凤:繁体字作“凤”,是由凡、鸟两个字组成的。
“凡鸟”比喻平凡的人物。按:吕安轻视权贵,看不起嵇喜这种凡俗之士,所以用这个字来表示轻蔑。
【译文】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
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写个凤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①。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②;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③?”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注释】①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吴人,吴亡后入晋。参看《言语》第26则注①。
张公:张华。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陆机兄弟推重。
刘道真:参看《德行》第22则。②“陆既往”句:刘道真在居丧期间仍嗜酒,这是不守礼法的表现。
在魏晋,并不认为这是简馒、放诞的举动,可是从吴地世家大族出来的陆氏兄弟仍不能赞同这种风气。 ③东吴:三国时的吴国,世称东吴;吴地也称东吴。
壶卢:同“葫芦”。【译文】陆士衡初到京都洛阳,征求张华的意见,看看应该去拜访谁,张华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刘道真。
陆氏兄弟前去拜访时,刘道真还在守孝,生性喜欢喝酒;行过见面礼,并没有谈别的话,只是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带来种子没有?”陆家兄弟俩特别失望,于是后悔去这一趟。 (6)王平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①。
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平子脱衣中,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②。
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旁若无人。 【注释】①王平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
一生放荡不羁,日夜纵酒,穷欢极乐。倾路:指满路,比喻全部出动。
②凉衣:汗衫;内衣。拘阂:挂着;钩着。
5.文言文求翻译
许孜,字是季义,籍贯是东阳吴宁。孝顺友爱恭敬礼让,聪明又爱学习。二十岁的时候,拜豫章太守(官名)会稽人孔冲为师,向他学习《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这些书。学完后就回家(指小镇或乡下的家里)了。孔冲在郡里去世,许孜听说后非常悲哀,前去吊唁,并送丧到了孔冲的家乡会稽,三年期间吃素、在灵前服务(这些都是古人居丧的礼节)、穿孝服。不久后父母去世,许孜骨瘦如柴,只能靠扶着拐杖站起,把墓地营建在县的东山,亲自背土,不受别人的帮助。有人可怜他病弱劳累,苦求他接受帮助,许孜在白天不阻止别人帮助他,但到了夜里,就把别人帮他做好的部分去除掉。他每次悲号,都吸引了大量的鸟兽。许孜因为在服丧,就休了妻子,整天就住在坟墓旁边,并在墓边种了五、六里的松柏。有鹿破坏了他种的松树,许孜悲叹说:“只有鹿不体谅我啊!”第二天,忽然看见鹿被猛兽杀死,放置在它所破坏的那棵树下。许孜怅然惋惜不已,为鹿作了坟,把它埋在路边。猛兽就在许孜面前自杀了,许孜更加叹息,又把猛兽埋了。后来树木茂密,不再被破坏。二十多年后,许孜另娶了妻子,把家安在墓旁,早晚向父母请安,对待死去的父母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鹰和野鸡栖息在他家房梁屋檐上,鹿和猛兽在他院子里,挨挨蹭蹭的一起走,都不互相攻击捕食。
元康年间,郡里访查孝廉,许孜没参加,一辈子就当平民。八十多岁,在家里去世。同乡的人都管他家叫“孝顺里”。
咸康年间,太守张虞上疏说:“我听说圣贤让人民明白教化的方式是推举好人,夸赞或贬低一个人,道理才能源远流长。我谨慎的调查了我属地的吴宁县已经去世的许孜,他节操清明坚定,从不争斗,言行一致。当他侍奉师父的时候,尽了义;到他父母去世,(他的所作所为)真是过去和现在的人都少有达到的。大家都说动物都被感化,猛兽不作恶。虽然我没亲眼看见,但听到很多这些话,我认为蔡顺、董黯都不如他。许孜已经去世很久,但他儿子还在,性情行为纯良诚实,现在也把家安在墓边。我认为许孜体现的节操,世间少有,应该标榜他让他的事迹流传,录用他的后代,这样能酬劳过去的行为,鼓励将来的善行。《阳秋传》说:‘表扬善行要惠及他的子孙’。我不识大体(谦辞),请您思考商议。”皇上下诏书表扬了许孜全家,免除了他子孙的赋税和劳役。许孜的儿子也很孝顺。画了许孜的画像挂在堂上,朝夕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