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求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求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
1、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明朝)文征明临摹(周兴嗣)的〈千字文〉,以每天(临摹)十次为标准,(其)书法于是大有长进。
一生对于书法创作,从来没有马虎过,有时回人的书信,有一丁点不合适的,一定多次修改而不厌倦。所以(其)年龄越大,书法越精妙绝伦。
一句话概括:文征明习字,精益求精。2、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歌唱,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技艺,自以为全学会了,于是(要求)不学回家。秦青不反对,在郊外十字路口摆酒送薛谭回家,秦青拍着节拍昂声高歌,其声绕林,其音阻云。
薛谭就反复要求继续跟秦青学习,一生再不敢提回家的事。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学无止尽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知错则改,善莫大焉。
3、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二岁时丧父,家贫穷无依无靠。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常以周济天下为自己的责任,发愤用心读书,有时晚上(读书)读疲倦了,就用水洗脸;读书时,吃的不足,就吃粥。
当官以后,常不顾及自己的前途,慷慨激昂指点天下大事。 以至于被小人上谗言被贬官,由宰相贬为邓州地方官。
范仲淹用刻苦来勉励自己,吃的粗茶少肉,妻子,儿子的衣食仅能自足而已。常挂在口边的话是:“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统帅全文,画龙点睛” 的作用。
2.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篇初中的
1。
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2)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芒山有盗临刑(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一菜一薪(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2。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
衰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翻译下面的句子。1。
中济,船破,皆游。2。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4。 七录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1。
如是者六七始已2。 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B。
问涂焉(通“途”,路)C。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D。
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6。曾参教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解释下列句子。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7。盲人坠桥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解释下列句子。1。
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8。
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9。 苛政猛子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
3.2014年广东中考语文题型怎样改革
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结构有变动
新会区教研室 何勇涛
据笔者了解,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结构有变动。
一是考点变动:连词成句和综合探究题被弃,取而代之的是词语运用选择题和仿写句子题。
二是结构变动:课外文言文将从附加题移到课内文言文阅读后面,提升至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前;名著推荐阅读将作为附加题考查。
三是题型变动:课内文言文阅读改为1道选择2道主观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改为1道选择2道主观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改为4道主观题,推荐名著阅读改为3道主观题。
四是赋分变动:课内文言文阅读为3题10分,课外文言文阅读为3题9分,推荐名著阅读改为3题10分。
(特别提醒:请以2014年中考考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