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枯木不祥(晏子论不祥谁知道这篇古文的翻译,各位大)
1.晏子论不祥谁知道这篇古文的翻译,各位大
【原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译文】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就看见老虎,到沼泽就看见蛇,大概这表示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情况不祥,这个不在其中.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所谓不祥,就是象这种情况.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何来什么不祥呢?”。
2.文言文《晏子论“不祥”》的翻译
【原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译文】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就看见老虎,到沼泽就看见蛇,大概这表示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情况不祥,这个不在其中。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所谓不祥,就是象这种情况。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何来什么不祥呢?”
3.文言文《晏子论“不祥”》的翻译
【原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译文】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就看见老虎,到沼泽就看见蛇,大概这表示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情况不祥,这个不在其中。
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所谓不祥,就是象这种情况。
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何来什么不祥呢?”。
4.不详有五文言文翻译
【不祥有五】的意思是【不吉祥的事有五种】。
出自《孔子家语·正论解第四十一》 【原文】 哀公问之于孔子曰:「寡人闻东益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
不祥有五,东益不与焉。」 【译文】 哀公有一次问孔子说:「寡人听说,在房子的东面再增盖房子,是不吉祥的,这个说法可信吗?」 孔子回答道:「不吉祥的事有五种,但是在房子的东面再增盖房子,却不在其中。
损人以利己,是自身的不祥;遗弃老人而只顾孩子,是家庭的不祥;舍弃贤明之人却任用不肖之徒,是一国的不祥;年老智慧者不愿意教导,而年轻的人又不肯好学,是风俗的不祥;有才德之人隐退起来,没有智慧与德能的愚昧之人却来掌握大权,这是天下的不祥。不祥之事,有此五种,但在东面增加房子,却不在其中。
」。
5.鲁哀公护宅文言文翻译
鲁哀公欲西益宅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原文】
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之,以为西益宅不祥。哀公作色而怒,左右数谏不听,乃以问斯傅宰折睢。曰:“吾欲西益宅,而史以为不祥,子以为何如?”傅宰折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与焉。”哀公大悦而喜。顷之复问曰:“何谓三不祥?”对曰:“不行礼义,一不祥也;嗜欲无止,二不祥也;不听强谏,三不祥也。”哀公默默深念,愤然自反,遂不西益宅。夫史以争为可以止之,而不知不争而反取之也。
【注释】
①西益宅:向西扩建住宅。
②史:掌史的官,也称太史。
③斯:兼词,相当于“之于”;傅:师傅;老师。宰折睢:是鲁哀公师傅的名字。
④与:参与。这里是“在”、“属于”的意思。
⑤愤然:愤怒的样子。一说通“幡然”,迅速而彻底(改变)。
⑥争:通“诤”,劝止。
【译文】
鲁哀公想要向西边扩建宫室,史官极力劝阻他,认为往西边扩建宫室是不吉利的。哀公气得脸色都变了。他身边的人多次劝谏他都不听。于是哀公就这件事去问他的师傅宰折睢。哀公说:“我打算向西边扩建宫室,但是史官认为不吉利,您认为怎么样?”鲁哀公的师傅宰折睢说:“天下有三种不吉利的事,往西边扩建宫室不在其内。”哀公听了心里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又问:“什么是三件不吉利的事呢?”宰折睢说:“不实行礼义,这是第一件不吉利的事;贪图声色欲望享受没有止境,这是第二件不吉利的事;不听从大臣严正的劝谏,这是第三件不吉利的事。”哀公听了,默默地深思,生气地自己回去了(一说幡然醒悟,痛自反省),最终没有往西边扩建宫室。史官认为极力反对劝止就可以阻止国君,却不懂得不极力反对劝止反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注: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