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的文言文(关于冰的古文)
1.关于冰的古文
冰清玉洁醉迷侬,黛玉英姿绝世容。儿女情怀娇妩媚,骚人墨客乱情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
《红楼梦》中咏白海棠诗中的诗句: 薛宝钗诗: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贾宝玉诗;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林黛玉诗: 半掩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椅西风夜已昏。
2.关于冰的古文
冰清玉洁醉迷侬,
黛玉英姿绝世容。
儿女情怀娇妩媚,
骚人墨客乱情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 《红楼梦》中咏白海棠诗中的诗句:
薛宝钗诗: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贾宝玉诗;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林黛玉诗:
半掩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椅西风夜已昏。
3.求含“冰”字的诗句、古文
冰清玉洁醉迷侬,
黛玉英姿绝世容。
儿女情怀娇妩媚,
骚人墨客乱情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
4.描写环境寒冷的文言文
古诗\名句: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5.湖面结冰古文怎么说
水坚也。
具体地点应该结合古文的上下语境。大致如:湖水坚也
寒凝楚塞千峰瘦,冰结江湖一片平 ——出自《西游记》通天河收妖
翻译:寒冷的天气楚塞千峰都变瘦了,湖面因为结冰连成一片
扩展资料:
冰在古文的作用
《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结冰“。形容词,结冰的 翻译: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名词,结冰 翻译:见到瓶中的水结冰了,就知道冬天来了
含有冰字的古文
冰,水坚也。——《说文》 (翻译:冰是水变坚硬了)
履霜坚冰至。——《易·坤》(翻译: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翻译:冰是水阻塞而形成的)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翻译:冰是水形成的)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翻译:如同冰冻融化一般)
含有冰字的词语
冰扳 :冰镇;
冰麝:冰片与麝香;
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
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
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
冰轮:比喻月亮
现代生活中的冰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疏松”(低密度)的刚性结构。
最邻近水分子的O—O 核间距为0.276nm,O—O—O键角约为109度,十分接近理想四面体的键角109 度28分。但仅是相邻而不直接结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 间距要大的多,最远的要达0.347nm。
每个水分子都能缔合另外4 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数为4。
参考资料:
中国图书馆官网-西游记-二十回通天河收妖
百度百科-冰字解释
6.《冰雪文序》文言文翻译
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注: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觉芳香、味觉五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
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春秋时代干将铸剑在于千锤百炼,和晋代张华从斗牛分野之间的天象辨别宝剑,雷焕在监狱中挖出宝剑相比,能识别的人的精通神奇实在高于铸剑的人之上。由此看来,剑有光芒和山有空阔翠绿、夜气有水雾、月亮有烟霜一般白亮、竹叶有苍翠深红、食物的味道有天然新鲜、古铜器有青绿色、玉器有古旧的光泽、诗文有冰雪一样的气质,这都是天然的物相。苏长公(苏轼)说:“子由(苏辙)最近所作的《栖贤僧堂记》,读来悲惨凄凉,有悬崖飞瀑、逼人寒栗的感觉。”哎!这怎么能和平常人说呢!诗文之中,悬崖飞瀑的感觉从何而来呀!
扩展资料
张岱(1597年—1684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参考资料一卷冰雪文序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