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弼字辅玄文言文阅读答案(杜弼字辅玄文言文阅读)
1.杜弼字辅玄 文言文阅读
译文可供参考: 杜弼,字辅玄,中山郡曲阳人。
杜弼幼年时就聪明敏慧,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读,十二岁寄居郡学读书。同郡人甄琛时任定州刺史,到郡学考察面试学生,召见杜弼回答问题,应答如回声般快捷,甄琛对他的才智大加赞叹,认为很奇特,并命两个儿子甄楷、甄宽和他交朋友。
州牧任城王元澄听说后召他前来询问,深加叹赏,称许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长书写公文书信,往往为当时同辈人所推重。
孝昌初年,被推为太学博士。调任光州曲城县令,施政廉洁清明,被远近称赞。
杜弼父亲在乡里,被贼人杀害,杜弼服丧六年。仪同窦泰西征,诏命杜弼监军。
到窦泰战败自杀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陕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台郎中,又被引进掌管机要政务,很受信任优待。
他曾利用单独与神武帝一起的机会私下劝神武帝接受魏朝禅让,被神武帝举杖将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问事时称“取署”,子炎读“署”音为“树”音,神武帝恼恨他犯了讳,当面杖责他。
杜弼进前劝说道:“孔子说‘征’就不说‘在’,子炎是可饶恕的。”神武帝骂道:“眼看着人家在生气,还要引经据典!”叱令他出去。
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来,子炎也得到宽恕。 适逢梁贞阳侯萧明等人带兵进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出兵征讨,诏令杜弼为军司,代理行台左丞。
后来魏帝在显阳殿召集名僧讲说佛教理论,下令杜弼升坐主讲座位,没有人能难住他。魏帝叹服说:“这等贤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门下,又会怎么样呢!” 又以原任官职到郑州做事,尚未出发,被家中食客告发杜弼谋反,经审讯察验不是事实,很久才被宽赦,因此谢绝宾客往还。
楚州人东方白额谋反,临海镇被贼帅张绰等所攻打,杜弼率领激励城中人众坚守,终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奖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
后来被任命为胶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职之处,清静廉洁,被官吏人们所怀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据一方的小国朝廷中多有纠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听到禅位的议论,还有谏诤之言。
皇帝又曾经问杜弼:“治理国家当用什么人?”回答说:“鲜卑人只知骑马驾车,应当用中原人。”皇帝以为是讥讽自己。
高德正居要职,杜弼不能谦让他,甚至当众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说他的短处。
又指使主书杜永珍秘密启奏杜弼在长史任上,受人请托,大办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旧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陈请。
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积累处罚他,派使臣到州治斩杀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驿马追赶使臣,却没有赶上。
2.杜弼字辅玄 文言文阅读
译文可供参考:
杜弼,字辅玄,中山郡曲阳人。杜弼幼年时就聪明敏慧,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读,十二岁寄居郡学读书。同郡人甄琛时任定州刺史,到郡学考察面试学生,召见杜弼回答问题,应答如回声般快捷,甄琛对他的才智大加赞叹,认为很奇特,并命两个儿子甄楷、甄宽和他交朋友。州牧任城王元澄听说后召他前来询问,深加叹赏,称许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长书写公文书信,往往为当时同辈人所推重。孝昌初年,被推为太学博士。调任光州曲城县令,施政廉洁清明,被远近称赞。杜弼父亲在乡里,被贼人杀害,杜弼服丧六年。仪同窦泰西征,诏命杜弼监军。到窦泰战败自杀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陕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台郎中,又被引进掌管机要政务,很受信任优待。他曾利用单独与神武帝一起的机会私下劝神武帝接受魏朝禅让,被神武帝举杖将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问事时称“取署”,子炎读“署”音为“树”音,神武帝恼恨他犯了讳,当面杖责他。杜弼进前劝说道:“孔子说‘征’就不说‘在’,子炎是可饶恕的。”神武帝骂道:“眼看着人家在生气,还要引经据典!”叱令他出去。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来,子炎也得到宽恕。
适逢梁贞阳侯萧明等人带兵进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出兵征讨,诏令杜弼为军司,代理行台左丞。后来魏帝在显阳殿召集名僧讲说佛教理论,下令杜弼升坐主讲座位,没有人能难住他。魏帝叹服说:“这等贤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门下,又会怎么样呢!”
又以原任官职到郑州做事,尚未出发,被家中食客告发杜弼谋反,经审讯察验不是事实,很久才被宽赦,因此谢绝宾客往还。楚州人东方白额谋反,临海镇被贼帅张绰等所攻打,杜弼率领激励城中人众坚守,终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奖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后来被任命为胶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职之处,清静廉洁,被官吏人们所怀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据一方的小国朝廷中多有纠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听到禅位的议论,还有谏诤之言。皇帝又曾经问杜弼:“治理国家当用什么人?”回答说:“鲜卑人只知骑马驾车,应当用中原人。”皇帝以为是讥讽自己。高德正居要职,杜弼不能谦让他,甚至当众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说他的短处。又指使主书杜永珍秘密启奏杜弼在长史任上,受人请托,大办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旧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陈请。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积累处罚他,派使臣到州治斩杀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驿马追赶使臣,却没有赶上。
3.唐太宗劝诫杜如晦和房玄龄的文言文
房谋杜断
房玄林善于出谋,杜如晦善于决断
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操劳,惟恐偶有差池;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不遗余力。至于尚书省的制度程式,均系二人所定。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所以唐朝称为贤相者,首推房、杜二人。
【旧唐书】赞曰:【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
————希望可以帮到您!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吧,你的采纳是我的动力,谢谢!————
4.关于"杜弼,字辅玄"的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杜弼,字辅玄,中山郡曲阳人。
杜弼幼年时就聪明敏慧,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读,十二岁寄居郡学读书。同郡人甄琛时任定州刺史,到郡学考察面试学生,召见杜弼回答问题,应答如回声般快捷,甄琛对他的才智大加赞叹,认为很奇特,并命两个儿子甄楷、甄宽和他交朋友。
州牧任城王元澄听说后召他前来询问,深加叹赏,称许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长书写公文书信,往往为当时同辈人所推重。
孝昌初年,被推为太学博士。调任光州曲城县令,施政廉洁清明,被远近称赞。
杜弼父亲在乡里,被贼人杀害,杜弼服丧六年。仪同窦泰西征,诏命杜弼监军。
到窦泰战败自杀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陕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台郎中,又被引进掌管机要政务,很受信任优待。
他曾利用单独与神武帝一起的机会私下劝神武帝接受魏朝禅让,被神武帝举杖将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问事时称“取署”,子炎读“署”音为“树”音,神武帝恼恨他犯了讳,当面杖责他。
杜弼进前劝说道:“孔子说‘征’就不说‘在’,子炎是可饶恕的。”神武帝骂道:“眼看着人家在生气,还要引经据典!”叱令他出去。
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来,子炎也得到宽恕。 适逢梁贞阳侯萧明等人带兵进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出兵征讨,诏令杜弼为军司,代理行台左丞。
后来魏帝在显阳殿召集名僧讲说佛教理论,下令杜弼升坐主讲座位,没有人能难住他。魏帝叹服说:“这等贤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门下,又会怎么样呢!” 又以原任官职到郑州做事,尚未出发,被家中食客告发杜弼谋反,经审讯察验不是事实,很久才被宽赦,因此谢绝宾客往还。
楚州人东方白额谋反,临海镇被贼帅张绰等所攻打,杜弼率领激励城中人众坚守,终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奖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
后来被任命为胶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职之处,清静廉洁,被官吏人们所怀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据一方的小国朝廷中多有纠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听到禅位的议论,还有谏诤之言。
皇帝又曾经问杜弼:“治理国家当用什么人?”回答说:“鲜卑人只知骑马驾车,应当用中原人。”皇帝以为是讥讽自己。
高德正居要职,杜弼不能谦让他,甚至当众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说他的短处。
又指使主书杜永珍秘密启奏杜弼在长史任上,受人请托,大办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旧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陈请。
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积累处罚他,派使臣到州治斩杀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驿马追赶使臣,却没有赶上。
5.北齐书杜弼传翻译 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
朋友,我把整篇译文发你参考。
【杜弼传】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氏,小字辅国。自序说,本是京兆杜陵人氏,弼曾同邢邵扈从到东山,两人一起讨论名理问题。
邢认为人死再生,大概是画蛇添足。弼回答说:“一般说来,人死为归无,没有了再生的力量。
当然啦,物未生之前,本来也是无,无而能够有,不应怀疑。因为前生出后,这有什么奇怪?”邢说:“圣人设立教令,本是为了劝奖,故让民众警戒将来,希望能够成就自己的品性。”
弼说:“圣人合德天地,齐信四时,言语为经,行动为法,还说以虚示物,以诡劝民,与鱼腹之书相同,和凿楹之诰有异,怎能让北斗星生光,龙宫藏宝?就像你讲的那样,福果然可以熔铸性情,光大风教,益处之多,没有能够超过它的了。这是真正的教化,为什么说不是实在的?”邢答:“死又可以说成‘澌’,讲的是精神尽了。”
弼问:“你所说的澌,就像将箭全部射出,手中再也没有了。《小雅》说‘没有草能够活过冬天’,《月令》也云‘所有的草死了’,动物植物虽有区别,也属于这一类。
无情性的花卉,尚可以再生,饱含灵气的物事,为何不能重造。假如说草死还有种在,那么人死也有意识存在。
看不见意识、种子,就认为是无。神借助形表现,也不能自己看到自己,离朱的眼睛最好也无法瞧见。
虽然蒋济看人的眼睛,能够察觉到是贤是愚;钟子期听曲,觉察到山水也有了情感。这乃是精神的巧妙,岂能说是精神的本体?就像玉帛不是礼,钟鼓不是乐,依此而推论,其意思就很明确了。”
邢又说:“季札讲‘无不之’,也言‘散尽’,如果重新聚合而为物,就不能讲‘无不亡’了。”弼又道:“骨肉不入黄泉,那么魂气就‘无不之’了。
这便是形坠魂游,去了而不是尽。如鸟出巢,如蛇离洞。
因为还有,所以无所不至;若令没有,又将往哪里去?延陵有察微的本领,知道神不随从于形;仲尼发出习礼的感叹,赞美神与形的区别。若允许扩张的话,那么人人都是季札了。
不说是高论,坚持此点就是无。”邢道:“神依附于人体,就像光离不开烛,烛烧完光也就熄灭了,人死,精神也就灭亡了。”
弼说:“前儒旧学,常讲这样的话,群疑众惑,都是由此产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辨别的人不精明,思考的人不专一。
我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可以核实。烛因本体而生光,本体大光也大;人则是神不系于形,形小神却不一定小。
因此仲尼的智慧,一定比长狄高;曹孟德的雄武,远远地超过了崔琰。神对于形,就像君王拥有国家。
国家是君王统治的,但君王却不是国家生出来的。不与它一同生出来,怎么能够一块灭亡?”邢问:“舍此往彼,生生常在。
周、孔自当与庄周鼓缶一样,和桑扈循歌相同?”弼答:“同在一树荫下歇息,还有即将告别的悲伤;穷尽车辙印而游玩,也会在中途发生感叹。何况是联体同气,变化成了别的东西,符合心意的事情,对智慧有何害处?”邢说:“鹰变成鸠,鼠变成如鸟,黄母变成鳖,都是有生命之类的东西。
类化而相生,就如光离开了此烛,又去点燃了彼烛。”弼说:“鹰没有变化成鸠时,鸠是没有的。
鼠未变成如鸟前,如鸟是没有的。既然不是两种东西同时都有,怎么可能两相对立?光离开此烛,能够点燃彼烛,神离开此形,则寄托于彼形,那有什么两样?”邢说:“想让土化成人,树木生出眼鼻,造化神明,不当这样。”
弼说:“腐草中飞出流萤,朽木中爬出蝎虫,如果不是造化,那又是什么致使出现这种现象呢?” 之后又给邢邵写信说:“立言明理,当据经典,违儒背佛,只有君子。如不法圣,物各有性,马首欲东,谁人能御?为什么取于适中,怎能贵于得一。
逸韵虽然极高,但管见也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前后来往了许多次书信,邢邵被杜弼驳倒了,因文字太多我们不准备抄录了。
又以本官行郑州刺史事,还没有动身上路,就被家客告发谋反,收押监狱,审查不实,很久才受宽大。弼因此再也不朝见皇帝了。
不久又由于第二子廷尉监台卿断狱拖延时间受到牵连,与寺官一同遭郎中封静哲的起诉。事情已向皇帝作了报告,显祖发火,于是把弼流放到了临海镇。
这时楚州人东方白额谋反,南北响应,临海镇被贼帅张绰、潘天合等人围攻,弼带领全城军民奋起抵抗,终于保全了城池。显祖得报,给予嘉奖,敕弼行海州刺史事。
海州就是他的流放州。在海州奏请修通陵道和韩信的旧道。
又在州东沿海筑起长堰,对外拦截咸潮,对内导引淡水。帝敕令一同办理。
转任徐州刺史,未赴任,又拜胶州刺史。 弼儒雅宽厚,尤其通晓吏职。
在官清洁,被吏民怀念。喜好玄理,年龄越大越是专一。
又注《庄子·惠施篇》、《易·上下系》,名之为《新注义苑》,同在社会上流行。弼性格率直,前在神武的霸朝,对高祖多有匡正。
显祖为丞相后,弼位在僚首,初听揖让之议,还有谏诤。显祖曾问弼:“治理国家应该用什么样的人?”答:“鲜卑是车马客,当用中国人。”
显祖认为弼的话是讥讽。高德政执掌大政,弼不想屈居其下,就当着众人的面折损说:“黄门在帝的前后左右,为什么闻善不惊,却喜欢削减抑压?”德政极其愤恨,多次说弼的坏话。
他又令主书杜永珍秘密上书,说弼作长。
6.请帮助翻译一下文言文《杜杲》谢了
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
祖父杜建,魏辅国将军,死赠蒙州刺史。父杜皎,仪同三司,官武都郡守。
杜杲学涉经史,有超世才干谋略。他的同族父辈杜攒,清明正直,有识鉴人才之能,十分器重杜杲,常说“:杜杲是我家的千里驹。”
杜攒当时供职魏朝,任黄门侍郎,兼任度支尚书、卫大将军、西道大行台,娶孝武妹新丰公主,因此将杜杲推荐给朝廷。永熙三年(534),入京为奉朝请。
周明帝初,任修城郡守。适逢凤州人仇周贡等人作乱,攻逼修城。
杜杲广施信义于人,所辖之内没有叛乱的人。不久,率领郡兵与开府赵昶合兵,一起平定叛乱。
入京任司会上士。 当初,陈文帝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在后梁为人质。
到了平定江陵,陈顼依旧例迁往长安。陈国请求放还陈顼,周文帝虽然答应,却没有放他回去。
到杜杲入京为司会上士的时候,周文帝想放陈顼回陈国,就命杜杲为使者到陈国。陈文帝十分高兴,当即派遣使者答谢,并将黔中几个州割让给周国,请求划分疆界,永结睦邻之好。
杜杲因出使称旨,提升为都督,领小御伯,又前往负责划分疆界。陈国于是归还鲁山郡给周国。
周文帝于是封陈顼柱国大将军,诏令杜杲送陈顼回国。陈文帝对杜杲说“:我的弟弟如今承蒙贵国以礼送回,实在是周朝的恩惠。
然而,陈国如果不归还鲁山郡,恐怕周朝也未必肯放我弟弟回来吧!”杜杲回答道“:安成王在关中,乃是咸阳城的一个平民百姓。然而,他却是您的弟弟,其价值岂止是一座城池?我朝亲睦九族,宽恕兼及于物,上遵从太祖遗旨,下思继友好之意,我朝所以把您的弟弟送回来,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认为您的弟弟等同于一个鲁山郡,我朝固然不应贪得那一个小镇子。况且鲁山郡原是梁国的土地,梁国是我朝的藩臣,若按前后来说,鲁山郡自然应该归于我国。
若说是用平平常常的一片土地,来交换自己的骨肉之亲,我尚且认为不妥,怎么能说给朝中大臣听呢!”陈文帝甚感惭愧,许久才说:“前面那些话不过是开开玩笑罢了!”自此以后,陈国的接待超出了常礼。杜杲回国时,随人来到大殿,陈文帝下座迎接,执手道别。
朝廷嘉奖杜杲,授予大都督、小载师下大夫,行小纳言,再次出使陈国。 及华皎来投奔周国,诏令卫公宇文直、都督元定等增援。
元定等全军覆没。自此以后,连年征战不息,东南边境骚动不安。
武帝任命杜杲为御正中大夫出使陈国,陈说安定边境罢兵安民之意。陈宣帝派遣黄门侍郎徐陵对杜杲说“:我们两国是友好邻邦,周国接受我国的叛徒,为什么呢?”杜杲说“:陈国君主当初在我周朝,不是仰慕礼义而至,我们主上授给他柱国之职,使之位极人臣,子女玉帛,准备礼物派人送回。
今日陈国君主的社稷,谁说不是周朝的恩德?郝烈一类人是边境百姓中的狂徒,陈国君主未曾报德,而先接纳郝烈那些狂徒。我国如今接纳华皎,正是对陈国接受郝烈的报复。
过错自你们开始,不在我国!”徐陵说:“你们接纳华皎,志在吞并陈国。我们这里接纳郝烈,只是给他个存身之地而已。
再说,华皎是一州将领,窃州邑叛亡。郝烈所领仅一百人来户。
脱身逃窜。大小不一样,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杜杲说:“大小虽然不一样,接受降敌是一样的。
若论先后,我国没有过错。”徐陵说:“周朝送我国国君回国,既然认为是恩德,那么,卫公和元定等渡江来攻,谁说不是怨恨呢?算一算恩德和怨恨,亦足以相抵了。”
杜杲说:“元定等人兵败被俘,怨恨已消失了。陈国君主面南称帝,恩德还在。
何况怨恨起于你们的陈国,恩德始于我国。拿怨恨酬谢恩德,我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呢!”徐陵笑而不答。
杜杲于是陈说两国修好的好处,徐陵原原本本地报告给陈宣帝。陈宣帝答应杜杲之请,于是就派遣使臣来周朝通好。
建德初年,杜杲任司城中大夫,仍旧出使到陈国。陈宣帝对杜杲说“:长湖公元定等人虽然住在我国,但是恐怕不会没有故国之思。
王褒、庚信那些人既然被困在关中,也会有思乡之念。”杜杲揣摸陈宣帝的意思,是想用元定军将士交换王褒等人,就回答说:“元定统兵失律,遇到危难苟且偷生,既不能以死殉节,哪里还用得着这样做!再说,元定对于我国,如同牛之一毛,有什么帮助和损失呢!我国的和议,当初并没有涉及这个。”
陈宣帝就不说什么了。杜杲回国时,到了石头城。
陈宣帝又派人对杜杲说“:若想南北联合,共同对付齐国,周国能把樊城、邓州给我国,方可表示诚意。”杜杲答道:“南北联合对付齐国,难道只是有利于我国?如果一定想得到城镇的话,应该从齐国那里得。
先索要汉南之地再谈联合,我是不敢听从的。”回国后,任司仓中大夫,又出使于陈国。
杜杲有辞令辩才,熟悉谈判之事,前后数次奉命出使陈国,陈国的人都不能让他屈服,陈宣帝非常敬佩他。那时元定已经死了,陈国就按照礼仪送还开府贺拔华和元定的棺柩,杜杲接受后护送回国。
授官河东郡守,升任温州刺史,赐爵义兴县伯。大象元年(579),入京任御正中大夫,又一次出使陈国。
二年,任申州刺史,加开府仪同大将军,晋爵位为侯。任同州刺史。
隋开皇元年(581),任命杜杲为同州总管,晋爵位为公。很快又升任工部尚书。
二年,任西。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小题1:C
小题1:(1)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竟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
(2)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陷入危亡的泥坑,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
小题1:唐太宗更同意魏征。由此看出他是一个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的明君
译文: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竟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魏征对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还仍然不停,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替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陷入危亡的泥坑,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如今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一道慎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