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言文在线听(20篇小文言文,包括原文 题 译文和题的答案文言文一定要短 爱)
1.20篇小文言文,包括原文、题、译文和题的答案文言文一定要短 爱
升初文言文-经典20篇《陈元方侯袁公》《孟母三迁》《揠苗助长》《画蛇添足》《北人食菱》《愚人食盐》《父善游》《截竿入城》《人有亡斧者》《滥竽充数》《曾子杀彘》《掩耳盗铃》《杀骆驼破瓮》《人有负盐负薪者》《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吴起守信》《韩非子》《狼》《愚人食盐》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诗词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
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我们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
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小升初文言文-经典20篇 2。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①舍: 家。 ② 嬉: 游戏。
所以: 用来。 ③处子: 安顿儿子的地方。
④墓间之事: 指埋葬, 祭扫私人一类的事。 ⑤贾人: 商贩。
⑥衒卖:沿街叫卖.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⑧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他家里的人。
⑥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⑧趋——快走。
⑨往——去,到。
去。 ⑩槁(gǎo)——草木干枯。
⑾耘苗:给苗锄草 ⑿非徒——非但。徒,只是。
(13)益:好处。 4 。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 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注释]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
2.理解以下古文的意思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爱问
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3.文言文启蒙读本82到100帮一下
《擒贼》 有一对姓周的夫妇,以打鱼为生,白天出没于风波。
一天,两个大强盗相互说:“等到性周的到了市场,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于是看到姓周的离开了。
姓周的离开了,两个大强盗拿着刀靠近船。周氏夫妇养了一条狗,它看到了大强盗,狂叫。
周夫人听到了就出来了。两个强盗跳上船,拿出刀要挟她,狗咬着抢着强盗,所以强盗脱不了身。
周夫人乘他们没有防备,把一个强盗推入河中。一个强盗被狗咬着,很痛。
周夫人拿着刀想要劈他,强盗脸上显出委屈的样子,跪着赔礼道歉,这是姓周的正巧回来了,看到这幅情景,就邦着两个强盗去了官府。 《张元饲弃狗》 译文: 张元,字孝始,是河北芮城人。
祖父叫成,做过平阳郡守。父亲叫延俊,在州郡当官,曾经作过功曹主簿。
并且因为至纯被乡里人所推荐。本性谦虚谨慎,孝顺父母。
有一次,张元在森林小道里看见一条被人丢弃的小狗,就把小狗抱回家养着。 他的叔父骂他:“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就想把小狗重新丢掉。
张元反驳叔父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应该重视它生命的。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没办法阻止。
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将导致它的死亡,这并不是不可以阻止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没有仁慈之心了。
所以要把它收养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所以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
过了不多久,小狗的妈妈衔着一只死了的兔子放到张元面前,然后走掉了(这似乎是为了感谢张元收养其子之恩)。后人把张元饲养被人丢弃的小狗的故事,简称为张元饲弃狗 《何岳两次还金》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车胤囊萤夜读》 有位叫做车胤的穷孩子,读书很刻苦,就连夜晚的时间也不肯白白放过,可是又买不起点灯照明的油,他就捉来一些萤火虫,装在能透光的纱布袋中,用来照明读书。 有一天,大风大雨,没有办法捉到萤火虫,车胤在家长叹:“老天不让我达到完成学习的目的啊!”一会尔,飞来一只特大的萤火虫,停在窗子上,照着他读书,读完了,它就飞走了。
后来车胤竟成为有名的学者。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苏东坡焚房契》 苏东坡从广东往北回,选择住在阳羡,邵民陪他去看一套房子(值五十万),苏东坡用完了身上所有的钱刚能买下,后来挑了个吉日住入新家,经常与邵民在月下散步,听到有个妇人哭得很伤心,,便推开门进去,妇人看到苏东坡仍然在哭。
苏东坡问她,妇人说:我有一套房子传了百年,而我的儿子不成材,买给了别人,现在我搬到着儿来了,住了百年的旧房子永远没了,怎能不痛心?问她屋子在哪儿,就是苏东坡所买的房子。苏东坡再三安慰她说:你的屋子是我买的,不用悲伤,今天把屋子还给你。
马上叫人拿来凭据,在妇人面前烧了。 叫妇人的儿子,第二天接他母亲回到原来住所,竟然不索要他的钱。
答案补充 《危如累卵》 春秋时代,晋灵公贪图享乐,派大臣屠岸给他造一座九层的琼台,他怕有劝阻,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 大臣苟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 晋灵公为了防止苟息劝阻, 命武士弯弓搭箭,只要苟息一开口劝谏,便立刻把他射死。
苟息见到晋灵公后,故作轻松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来拜见大王,并不敢向你规劝什么,只是来给你表演一个特技。我能够把12颗棋子垒起来, 再把9个鸡蛋垒上去而不会倒坍。”
晋灵公听了,便叫苟息表演。 苟息先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鸡 蛋一个个加上去。
晋灵公见了,在一旁大叫“危险”,苟息慢条斯理他 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晋灵公问他更危险的是什么,苟息说:“大王,弥造九层高台,弄 得国内已没男人耕地,国库空虚,一旦外敌人侵,国家危在旦。
4.文言文在线翻译
屠龙子和都黎下棋,都黎连败数局。
馆人因怜悯而帮助他,又败了。观看的人都感到惊愕,都在那里相助,屠龙子的随从请求停止,说:“我听说寡不敌众,对方预售众人智慧,我担心你再战不胜就前功尽弃了。”
屠龙子不应声,坐着不动照旧下棋。都黎又大败,不能坚持了,帮助的人相视都变了脸色,拿着棋子儿而叫骂 。
让他们再下,却都不敢下了。随从高兴地说:“你老夫子的棋艺真是妙极了!”屠龙子说:“不对啊,你凶那野兽搏斗吗?那野兽中老虎最凶猛,如今用虎斗虎,那么一只虎不能胜过一群虎,这是明摆着的了;用狐狸斗虎,那么即使一千只狐狸,又怎么能斗过一只虎呢?多了就越被它们自己搞乱了。
5.小学生古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6.文言文启蒙读本33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1~33篇如下: 1《鳝救婢》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宰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女仆)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地从水缸里捞几条鳝鱼,从后窗抛入河中,像这样做了好几年。 有一天,店里发生了火灾,婢女仓皇地逃了出来,被火所烧伤了。
她被困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她看了一下四周,发现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上,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这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于是立刻停止经营,拆除了锅炉,锅炉下有洞,他将无数条动中的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2《鹦鹉灭火》 一只鹦鹉飞到了其他山上,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有自己的想法,此处虽然好,却不是自己能久留的地方,鹦鹉还是离开了这里,飞到别处去了。
飞禽走兽都不舍得它走。 几个月后,这座山发生火灾,火焰高耸入天,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沾湿羽毛,飞过森林把水洒在火上,想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天神对鹦鹉说「你虽然是好意,但是这点水珠怎么够呢?」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小水珠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待我非常好,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被这场大火灭绝,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就把大火灭掉了。
3《黄香温席》 黄香是从前汉朝人,在他9岁的时候,就懂得侍奉父母的道理。夏天到了,天气异常闷热。
黄香就拿着扇子,扇凉父母睡觉的床和枕头,把蚊帐内的蚊子和吸人血的小虫扇跑,还要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安然入睡。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窝暖和,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4《犬救幼女》 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一天一位母亲上山打柴,小女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几里.突然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附近的村子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晚上父母伤心极了,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狗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附近的村子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5《陆绩怀橘》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陆绩很不同,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6《孙泰》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
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
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
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
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
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7《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监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8《狂泉》 从前有一个国家,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
全国的人都饮这水,没有不疯的;唯有国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没有疾病。全国的人既然都疯了,于是聚集在一起想办法,一起抓住国王,治疗国王的疯病,用艾叶烧熏、扎针、吃药,没有不全部用上的。
国王受不了那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疯了。(全国)君臣、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大家便兴高采烈。
9《智犬破案》 距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小偷翻墙进入(寺庙)。
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发现了盗贼。小偷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货物逃走了。
几天后,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告状,他的狗也去了。
路上经过一。
7.文言文中机智儿童的故事,不要太短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曹冲称象
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