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白话文退化(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蜕变还是进化?为什么会有白话文的出现?)

1.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蜕变还是进化?为什么会有白话文的出现?

上古时代,文字的出现是为了记事,代替了结绳,方便!

古时候,文言文的出现是为了叙事,减少了歧义,简洁!

五四之后,为了开启民智,推广教育,赶上西方,将古文简化为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所谓直白如话,傻瓜式的文字,大家都看得懂。

单单从这个角度而言,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确是一种进步。

知识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读书人也不再高高在上。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们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说一声:放屁!

洞玄子文言文及白话文,文言文和白话文举例,四大名著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

2.中国为何要抛弃文言文并采用白话文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有的问题,中国现在当然还在使用文言文,并没有抛弃,只是不占主流而已。

如果现在中国仍然大面积使用文言文,一个最主要的结果就是:文化还是像古代一样,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无法普及到大众中去,民众的文化素养也就无法大范围提高,这将是一件极为可悲的事!其实,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也不可更改,假设并无多少意义。所以,我们还是来看一看白话文究竟是怎样打败文言文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注定要经历种种磨难,方能浴火重生,为世人所接受。

白话文即是如此,自兴起那一刻,各种非难就纷至沓来。一代国学大师胡适,更是因提倡白话文,被人骂做王八、太监!当时新旧两派斗争之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每一个历史现象的发生,看似突然,实则之前已有长期的酝酿。白话文运动的兴起,自然是在民初,但清末十年白话报纸的大量出现,早已为此奠定基础。

胡适,更是在15岁时,即已主编一份白话文报纸。而且,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的第一战场,并非中国,而是美国!当时,胡适等一帮留美学生,在一起讨论“文学革命”。

大家都觉得中国文学必须要改革,但唯有胡适提出了具体方案,即改文言为白话。他说:一、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二、今日之白话乃是一种活的语言;三、白话并不鄙俗,俗儒乃谓之俗耳;四、白话不但不鄙俗,而且甚优美适用;五、凡文言之所长,白话皆有之。

而白话之所长,则文言未必能及之;六、白话并非文言之退化,乃是文言之进化;七、白话可以产生第一流文学;八、白话的文学为中国千年来仅有之文学;九、文言的文字可懂而听不懂,白话的文字既可读,又听得懂。结果,引来梅光迪等人的反对,说:“一字意义之变迁,必经数十或数百年而后成,又须经文学大家承认之,而恒人始沿用之焉。

足下乃视改革文字如是之易易乎?”梅光迪赞成文学革命,但认为文言与白话之争并不是关键,尤其反对将白话用在诗歌上,用在小说、演说中都行,唯独诗歌不行,因为诗歌是“高级的文学形式”。为了把这潭水彻底搅起来,胡适专门写了一首一百多句的白话打油诗寄给梅光迪: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哈哈大笑。

且听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

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日叫做“尿”。

本来同是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部分内容)梅光迪一看,连声叫骂,说你这根本不能叫做诗。

胡适更来劲了,毅然决然地宣布:“吾志决矣。吾自此以后,不更作文言诗词。”

白话文,文言文,退化

3.文言文是怎么演变为白话文的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而文言文则是官方的语言,是公卿文人的文字语言。

然而中国还存在并行的一套汉语,就是白话文,这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平民百姓不懂什么文言文,更不可能用文言文来作为日常会话,这个白话文才是中国历史上占绝对多数使用人口和使用频率的汉语。但同样不能说白话文是没有文字的语言。

中国古代文字之多、音域之阔远远超出现代人所使用的狭小的几千个字的范围,现代文就是从这个平行的汉语中演变而来的。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唐宋白话文文学、元代的戏曲、明代的象《三言两拍》等文学巨著中窥视到古代的白话文跟现代文其实并没有象跟文言文一样的太大的差别。

如果不能考证它们的发音,起码它们的语法和文字的使用在纸面上是一目了然的。古代的白话文经五四的现代白话文到现代文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现代人把西方的语法给它做了条理化和增加了很多的词汇。

文言文白话文退化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