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其文言文(文言文中所的用法,其后面一定是加动词么)
1.文言文中所的用法,其后面一定是加动词么
不一定,“所”是个特殊代词,它经常与其他词语组成“所”字结构。
1、“所”+动词(动词短语),所称代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所……的人”、“所……的东西”。
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加也。
2、“所+动词+者”
例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所+动词+名词”
例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4、“所”+介词。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吾直所以距之矣。
2.含“所”字的古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告子下》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所”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哪些
1、处所,地方。
例句:①持童抵主人所。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
例句: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例句: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4、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句: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②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4.古文中“所”字用法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所 ⑴处所,地方。
例:①持童抵主人所。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④乐土乐土,爱得我所!⑤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⑥某所,而母立于兹。
⑦此何所也?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事、物”? “。
的地方”、“。
的人”等。例: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荆柯有所待,欲与俱。⑤此疾之所由生也。
(所由生:产生的缘由。) 「所以」 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
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⑵表示原因。
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例: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②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谓」所说的。
例:⑴郦道元所谓环水也。⑵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⑶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所在」 ⑴到处。例: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处,处所。例: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③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5.文言文中有哪些带有“所”字的句子及原文
所 suŏ
处所;地方。
例:《诗 魏风 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1. 道理;方法。
例:《礼记 哀公问》:今之君子……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
2. 宜;适宜。
例:《易 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3. 用作官衙或公家其他办事机构的名称。
例: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所之名见于六朝永昌二年置牺所,又有钱所,天监中有刻漏所。
4. 元、明、清时驻军和屯田军的一种建制。
例:《元史 兵志二》:睿宗在潜邸,尝于居庸关立南、北口屯军,徼巡盗贼,各设千户所。
5. 相当于时。
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连琐》:隶捉石以投,骤如急雨,中杨腕,不能握刃。方危急所,遥见一人,腰矢野射。审视之,王生也。
6. 意。谓流露的情态。
例:《汉书 周亚夫传》:此非不足君所乎?
7. 可,可以。
例:《晏子春秋 杂下十》:圣人非所与熙也。
8. 不定数词,表示大概的数目。
例:《史记 李将军列传》: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9. 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
例:《吕氏春秋 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
10. 代词。表示疑问。
例:《史记 张丞相列传》: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