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王益柔传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选自《宋史王益柔》)
1.文言文翻译选自《宋史王益柔》
为你奉上,请你参考: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刚直尚气节,喜谈论天下大事。因荫庇入仕,官至殿中丞。西夏赵元昊叛乱时,上奏边防选将之策。杜衍、丁度宣抚河东时,益柔写信给他们说:“河外兵饷无法筹措,非要换帅臣、转运使不可。”并推荐可胜任的人。杜衍、丁度完成使命回来后,以学术和政事才能推荐益柔任介丘知县。庆历时执政者换人,反对派指认他是旧派的朋党,宋仁宗因此下诏警告。益柔上书辩论,言辞仍然切直。
尹洙刘沪在是否在水洛筑城上发生争执,被从泾原贬到庆州。王益柔为他辩护说“:水洛只不过一小屏障,不足以拒敌。刘沪只是个小裨将,而尹洙是将军,他以天子的命令呼刘沪而不来,就是杀了刘沪也不算过分;但尹洙却不敢专权而听命于朝廷,这是他不滥用将军之职而尊重朝廷,没见他有什么罪。”朝廷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范仲淹没见过王益柔的面,但推荐他入馆阁,他因此任集贤院校理。参加苏舜钦在进奏院举行的宴会,醉酒后作《傲歌》。当时众人正想推翻正党,宰相章得象、晏殊对此不置可否,由参政贾昌朝暗中主谋,而张方平、宋祁、王拱辰则不遗余力地大肆抨击,甚至列举王益柔罪状,说他罪该杀头。韩琦对皇帝说:“王益柔的狂语何足深深计较。方平等人都是陛下心腹近臣,今西方边陲用兵,国家大事何等险阻,他们都不为陛下讨论,却一同来列状攻击一个王益柔,其心意如何由此可见。”皇帝觉悟,只将王益柔降黜做复州酒监。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又任开封府推官、盐铁判官。凡宫中所需却不符合法令规定,官员为迎合上方之意请求进献,他都置之不论。
由京官出任两浙、京东西转运使。上书说:“今国家考察区别官吏能干与否,都必定要看他是否有明显的功绩政状,而看政状是否显著又势必依据他革旧更新和兴起的有大效益的措施。其实小政小善,积累不停,然后才能成其为大善。如果只取其大政而忽略小政,将导致竞利贪功,恐怕不做实事者日多,而虚名无实的风气日起。希望参照唐时的四善制,并依据官吏的实际事迹,列为三个等级。”此建议没有实行。
熙宁元年(1068),任判度支审院。皇上下诏百官上书言事。益柔说“:人君的困难,莫大于分辨正邪;分辨正邪,最重要的莫过于选择宰相。宰相的忠与邪,也就是百官的贤与不贤。如唐高宗的宰相李义甫、唐明皇的李林甫、唐德宗的卢杞、唐宪宗的皇甫,便是帝王的明鉴。唐高宗、德宗昏庸蒙昧,固然不足谈论;唐明皇、宪宗聪明睿智,却仍受二人蒙蔽如此。以李林甫、皇甫二人的庸才,也足以带来祸患,更何况是那些诵六艺、挟才智而能用文章宣扬其奸恶学说的人呢!”此意大概是指王安石。
判吏部流内铨。旧制规定,选人应是改任京官,且满十个人才向皇上引见。因此士子多困滞不能晋升,且遇到推举官出了事,便一概不重用。王益柔请求,有二人以上便向上引见,舆论一致称赞此举。置舍人院、知制诰兼直学士院。董毡遇明堂恩典,中书省拟状准备给他加封光禄大夫,而董的旧阶已是特进,王益柔将此告诉皇帝。皇帝对中书省说:“不是翰林提醒,怎么不会被羌夷讥笑呢?”宰相恨王益柔没事先向他申明,便以其他事将他兼直的职位罢免。升龙图阁直学士、秘书监,出知蔡州、扬州、亳州及江宁应天府。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王益柔少时努力好学,博通群书,一日能写数千言的文章。尹洙见到他后说“:充足而不外流,受制而不窘迫,语言淳厚而又严厉,气质威壮而又长厚,不可估量呀。”当时正实行以考试诗赋择取士子。王益柔却不为此事。范仲淹推荐他考试馆职,因他不善于词赋,乞请改以策论来考试,朝廷特别允许。司马光曾对人说“:自我著《资治通鉴》,人们多请求读看,但未看完一张纸,便已打呵欠想瞌睡。能够把它全部读完的人,只有一个王胜之。”
2.《宋史•萧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
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
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①③⑤ B。
①④⑥C。 ②③④ D。
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
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参考答案:4。 D 5。
C 6。A7。
(10分)(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3.文言文翻译
翻译《吕蒙传》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难以让人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功名。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无奈地认同了吕蒙。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邓当去陆口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中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4.文言文翻译:《宋史チ6ᆭ1赵良淳传》赵良淳,字景程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趟汝愚的曾孙。
赵良淳从小跟从他们乡的先生饶鲁求学,懂得立身的大节。等到做了官,所到之处以干练治理而著称,却不曾求人举荐。
起初因恩荫为泰空主簿,多次升迁至淮西运辖,沉浮任散官二十多年。考试举人及格,改知分宁县。
分宁,是江西的大县,习俗喜欢喧哗和攻击别人,赵良淳治理该县,没有使用刑法和杀戮,没有任用胥吏,选取忠厚孝顺的人,亲自尊敬礼遇他们,至於对那些特别桀惊不驯的人,就绳之以法,坏的习俗被稍微革除了一些。度宗咸淳末年,任命赵良淳知安吉州。
赵良淳到任后,每天和属吏讨论如何进行守御的准备,都加以实行。当时年成饥荒,百姓聚在一起成为盗贼,所在的地方蜂拥而起。
有人请求出兵打击他们,赵良淳说:“百姓难道愿意做盗贼吗?时势艰难又逢大旱,所以一起剽劫抢掠苟且活下去罢了 。"命令僚属对他们晓以大义。
众人都扔下武器分散而回,那些不走的人众人把他们捆住献来。有抢了人家的财货到主人那里去谢罪并且归还给人家的人。”
赵良淳劝富人拿出粟米赈济他们.曾经对人说: “假如太守的身体可以赈济百姓,也在所不惜。”他的话非常诚恳,足以打动人们,人们尽出谷仓中的粮食来响应他。
不久范文虎派使者拿着书信来招降,趟良淳烧掉书信斩杀了使者。元兵来到,在他们的东西门驻军.赵良淳率领众人守城,晚上就露宿在城墙上,不回家。
在此之前,朝廷派大将吴国定增援宜兴,宜兴已经危急,他不敢去,就到安吉见赵良淳,愿意留下来作为辅助力量。赵良淳看到吴国定慨慷陈辞,认为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戍守安吉。
不久吴国定打开南门接纳外面的元兵。元兵进入城中呼叫道: “众人散去,元帅不杀你们。”
於是众人大声哭泣着散去。赵良淳命令驱车回府,士兵制止他说: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侍郎你应当为保全自身着想。”
赵良淳呵斥众人离去。让家里人出去躲避,就关上合门自杀了。
有士兵来解救他,他又醒过来,众人列拜哭泣说: “侍郎何必苦自己呢?逃走仍然可以求生。”赵良淳叱责他们说:“我难道是个逃生的人吗?”众人仍然围守着他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叫道:“你们想作乱吗?”众人哭泣着出来,他又上吊而死。
5.宋史•刘爚传的全文翻译
刘火龠,字晦伯,建阳人。
他和弟弟刘韬仲从学于朱熹、吕祖谦。乾道八年(1172)他被举荐参加进士考试,调为山阴县主簿。
刘火龠纠正户口册,不许吏人作恶。他被调为饶州录事,通判黄奕将诬陷刘火龠,而自己却因贪赃罪被罢官。
都大坑冶耿某哀怜那些暴露在外的遗骸,决定用和尚的丧葬法,给他们水葬或火葬,刘火龠给耿某写信说:“假使死者有知,这也是惨祸呀。”他请求选择高地作为墓地埋葬死者。
刘火龠调任莲城县令,他罢去添给钱和纲运例钱,免除上供银钱及纲本、二税甲叶、钞盐、军期米等钱,大力兴办学校,请求推行经界法。刘火龠改为闽县知县,他用清明简要的方针处理事务,使官府中没有遗留的诉讼案,兴利去害,知无不为。
他被差遣为潭州通判,还没上任,遭父丧。当时开始禁止伪学,刘火龠跟从朱熹在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得。
修建云庄山房,作为养老隐居的地方。刘火龠调为赣州坑冶司主管文字,差遣为德庆府知府,他大力办学,上奏便利百姓的五件事,又奏请罢去两县的无名租钱,招集武勇民兵。
刘火龠入朝上奏说:“先前兴兵北伐,是执政者没估计好形势,给陛下带来忧患。现在虽然和议,希望陛下更加恐惧并修身反省,一定要开言路以便广纳忠言益言,一定要振兴公道以便提拔人才,一定要整顿边备以便防御敌人。”
刘火龠为提举广东常平。他命令守臣每年把常平米一半换成新的,春末支出,到冬天再补回,存一半准备应急。
拖欠亭户钱十万,转运司五万,刘火龠用公使、公用两库的余钱补上。他上奏讲义仓、客丁钱、小官俸禄、举荐和留任守令、官商中存在的弊病。
刘火龠被召入朝中奏事,他首先论说:“公道如果清明,那么人心自然归一,朝廷自然尊贵,虽然处于危险中也可安稳;公道如果废弃,那么人心自然不同,朝廷自然不重要,虽然处于安定中也容易发生危机。”皇上嘉奖了他。
他升为尚左郎官,请求节省朝内外冗费来收取纸币。百官轮次奏事时,他说:“希望陛下在经筵讲读、大臣奏对时,反复提问,以便求得义理的真谛,政事的得失,那么圣人的学说就得到应用而且国家也会兴盛了。”
他请求搜求人才和修明军政。刘火龠升为浙西提点刑狱,他巡察时不避寒暑,平反了很多冤案。
有个杀人的罪犯藏在一个权贵家中,吏人不敢去逮捕,刘火龠却把罪犯捕获。刘火龠升为国子司业,他对宰相史弥远说,请求把朱熹所著的《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注释作为劝讲的内容,以求正君定国,慰抚天下学者和士大夫的心。
刘火龠上奏说:“宋朝兴起,使《六经》隐微的旨意,孔、孟的古训,在千年之后得以阐明,用它事父则孝,事君则忠,它就是世人所说的道学。庆元以来,权奸当国,怕人们议论自己,就指责道学是伪学,斥退研习道学的人,禁止有关道学的书籍,使学者们无所依从,不能区别义和利,行为也不高尚,人的各种欲望泛滥起来,廉耻之心日益丧失。
回想先前禁绝道学的事,不能不承担这个罪责。希望人们做官以后,恪尽职守,树立名节,却不能做到。
请罢去关于伪学的诏书,禁止邪说,端正人心,这是国家的福分。”他又请求把朱熹的《白鹿洞规》颁行于太学,把朱熹的《四书集注》印刷颁行。
又说“:浙西是国家的根本之地,应该诏命长吏、监司禁止强暴,抚恤百姓,致力于储积以防备凶荒,严禁聚敛以舒缓民力。”刘火龠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在盱眙军接伴金国使臣。回京后,他说“:两淮地区,是江南的屏障,在兵祸盗贼破坏之后,更应加强经画治理,一定要在招集流散百姓的同时,就考虑足食足兵的计策。
臣看淮东,那里土地广阔肥沃,有陂泽水泉的便利条件,但荒芜的很多。那里的百姓剽悍勇敢,熟习边防战斗的事,但安居的少。
如果真能经画郊野,招集流亡的百姓,按数量给他们授田,使他们不要担心土地被广占和抛荒,把沟渠分别储水,又可防备敌人的战马往来奔驰。替他们准备好农具,借给他们种粮,根据地形的险易,建成房屋,使他们互相保护,联结成什伍,教给他们武艺,使他们互相监督。
或者一乡为一团,一里为一队,设立长官和副官。平时就耕种土地,有敌情就防守,有余力就参战。”
皇上采纳了这个意见。刘火龠升为国子祭酒兼侍立修注官。
他议奏贡举方面的五项弊端。他兼任权兵部侍郎,改为兼权刑部侍郎,被封为建阳县开国男,赐给他封地。
他为权刑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升为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当时朝臣争相沉默,不论国事,有议论国事稍微恳切的,众人就认为他怪异。
刘火龠上奏说:“希望明确告诉大臣,要褒奖忠直以振作士气,惩戒奸邪使官僚恭谨。请选择州县的典狱官。”
冬天打雷,皇上恐惧,刘火龠上奏说“:选择监司考察贪吏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访求百姓的疾苦,有陛下的恩泽没贯彻下去的,法令对百姓不利的,都照实汇报,朝廷给以变通,那么民心就会悦服而老天的惩罚也就解除了。”他又请求选择沿边众将。
刘火龠兼工部侍郎。他上奏说:“请让沿边百姓,各自结成什伍,在乡里训练教阅,有危险就互相救援,无事时就耕种,寓军于农,这不只是一时的便利。”
他请求在沿边州郡筑城、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