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文言文景公走狗死(景公走狗死全文翻译~~拜托了,各位高手帮帮忙吧)

1.景公走狗死全文翻译~~拜托了,各位高手帮帮忙吧

景公的宠物狗死了,景公下令给狗做棺材,还给狗进行祭祀。

晏子进谏说不能这样,景公说:“这小把戏,只是给大家开个玩笑罢了”。晏子说:“大王这样就不对了!收了很高的赋税不用之于民,挥霍钱财只为左右一笑,忽略百姓的忧愁,而在意左右的玩笑,那么国家也没有希望了。

现在孤儿老人挨冻挨饿,而死狗有祭祀,不体恤鳏夫寡妇,死狗却有棺材,行为做法都像这样,百姓知道了,必怨恨您啊,诸侯知道了,必轻视我国。百姓积聚怨恨,而诸侯心中分量变轻,而你把这当成小把戏,你好好想想吧。”

景公说:“对啊。”立即让厨师把狗做成菜,宴会百官。

晏子谏景公文言文翻译,晏子谏景公文言文翻译答案,晏子谏景公文言文答案

2.景公欲以人礼,葬走狗

意思是:齐景公想要采取对人安葬的礼仪来安葬自己的猎狗。

原文出自《晏子春秋》谏篇,内容是:

景公欲以人礼葬走狗晏子谏: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大概的意思是:景公的猎狗死了,景公下令给狗做棺材,还给狗进行祭祀。晏子进谏说不能这样,景公说:“这小把戏,只是给大家开个玩笑罢了”。晏子说:“大王这样就不对了!收了很高的赋税不用之于民,挥霍钱财只为左右一笑,忽略百姓的忧愁,而在意左右的玩笑,那么国家也没有希望了。现在孤儿老人挨冻挨饿,而死狗有祭祀,不体恤鳏夫寡妇,死狗却有棺材,行为做法都像这样,百姓知道了,必怨恨您啊,诸侯知道了,必轻视我国。百姓积聚怨恨,而诸侯心中分量变轻,而你把这当成小把戏,你好好想想吧。”景公说:“对啊。”立即让厨师把狗做成菜,宴会百官。

走狗,文言文,晏子

3.晏子的故事 .(文言文版.有翻译更好)

晏子的故事(全) 社 鼠① 景公问晏子曰②:“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③。”

公曰:“何谓 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④,鼠因往托焉⑤,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 涂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⑦。

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⑧。内则 蔽善恶于君上⑨,外则卖权重于百姓⑩。

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 B11 ,腹而有之 B12 ,此亦国之社鼠也。” 【作者介绍】 《晏子春秋》,相传为晏子所作,实际是后人根据其言行编写的。

晏子,名婴,字仲,谥平 ,史称晏平仲,春秋时代齐国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任国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五十章。

其文短小精悍,活泼流畅。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②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17—490年在位。晏 子:即晏婴,齐国大夫。

③社:土地庙。④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

涂:作动词用,抹泥。 这里指墙壁的结构。

⑤托:寄托。⑥败:毁坏。

涂:涂抹上的泥,作名词用。⑦以:因为。

故:原因。⑧人主:国君。

下文的“君上”也指国君。人主左右,指国君亲近的小人。

⑨蔽 :蒙蔽、隐瞒。⑩卖:卖弄。

重:权。卖权重,即卖弄权势。

B11 案据:把持,保护。 B12 腹:厚。

有:通“友”,亲爱的意思。“腹”和“有”都作动词用。

之:代词,指 上文的“左右”。这句的意思是指人主对他的左右恩礼亲厚。

【译文】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 晏子回答道:“最大的忧患的社庙的老鼠。” 齐景公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晏子回答说:“社庙的墙壁是把许多木条联结在一起,外面抹上泥土而成的。

老鼠喜欢到那 里寄居。人们想要消灭它们,用火去熏,怕烧坏木头;用水去灌,又怕毁坏泥墙。

因此,老鼠凭借这个,作威作福,使人们很难根除。说到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

他们在朝中隐瞒善恶,蒙蔽君王;在外卖弄权势,欺压百姓。如果不杀掉这种人,就会酿成祸患,但要杀他们,他们则是国君的宠臣,国君的心腹,人们无可奈何。

这些人实在是贻 害国家而又难以根除的社鼠啊!” 【题旨】坏人,得到当权者的信任和庇护,其危害就更大。 晏子之御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②,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 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⑤,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门 尺,身相齐国⑥,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⑦,常有以自下者⑧。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⑨。”

其后夫自抑损⑩,晏子怪 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B11 。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②窥:读kuī亏,偷看。③盖:车上的伞。

④策:鞭打 。驷:读sì四,古代一辆车上套的四匹马称驷。

⑤去:离去,意即“离婚”。⑥相:用作 动词,为相,作相国。

⑦志念深:即深谋远虑。⑧自下:虚恭谦下。

⑨是以:所以,因此。 ⑩抑损:谦退,谦逊。

B11 大夫:我国奴隶制社会中,诸侯国臣属分三等:卿、大夫、士。这里泛指官员。

【译文】 晏子提任齐国的相国。一天,他乘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只见自己丈夫为晏子 驾驭车马,坐在车上的大伞之下,挥鞭催马,趾高气扬,十分得意。

过了一会,车夫归来,他的妻子便要和他离婚。 车夫莫名其妙,忙问妻子缘故。

妻子说:“晏子高不满六尺,身为齐国宰相,名扬天下。今天,我看他外出,虽然胸怀大志 ,满腹韬略,却显得十分谦虚。

而你身高八尺,不过作人家的车夫,却神气十足,不可一世,所以,我不愿再和你一起生活了。” 从此以后,车夫便谦虚谨慎起来。

晏子见了,感到很奇怪,就询问车夫。 车夫如实相告,晏子听了,感叹不已,于是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题旨】对比批评能见效,改正错误自受益。 牛头马肉①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②,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 者,裂其衣③,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 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④,而禁之 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⑤。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②灵公:齐灵公,公元前581—554年在位。饰:服饰,装 饰。

③裂:作动词,撕破,撕毁。④内:内宫。

⑤逾:越,过。莫之服:即“莫服之”。

之 ,代指“男子饰”。 【译文】 齐灵公喜欢内宫的妇女女扮男装,结果上行下效,一时成风,全国妇女都穿起男服来。

灵公使官吏禁止,下令说:“凡是女扮男装的,一律撕毁所穿衣服,扯断所系带子。” 然而,尽管人们亲眼看到有人受罚,女扮男装的风气还是煞不住。

灵公对此很伤脑筋。这天,晏子进见,灵公问道:“我让官吏严禁国中女扮男装,还下令毁掉她们的衣带,这一切人们都亲眼所见,为什么还禁止不了呢?”晏子回答说:“您允许宫廷嫔妃女扮男装,却对外禁止,这好比肉店门口高悬牛头的招牌, 而里面卖的。

4.翻译一篇文言文

一年冬天景公到郊外巡游,在路上看到有没掩埋的饿殍,却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晏子劝谏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食物,看到贫病的人就给他们钱财(帮助他们治疗),并下令不要他们服劳役,也不要向他们征税。因此每当桓公将要出游时,老百姓都高兴地说:‘君王幸而能到我们乡里来巡游吧!’如今君主您冬日郊游,住在都城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倾家荡产也不够交纳赋敛,筋疲力尽也下够您役使,百姓饥寒交迫,饿殍载道,而君王却不闻不问,这就失去做国君德行了。财穷力尽,百姓凭什么拥戴国君;骄奢淫佚,国君谈不上爱护人民。上下离心,君臣不亲,这是夏、商、周三代衰亡的原因啊!如今您重蹈三代的覆辙,我担心君王的公族就要危亡,君位将被异姓代替了。”景公说:“是啊!国君只顾自已享乐而忘了百姓的疾苦,只知横征暴敛而不顾人民的死活,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下令埋葬饿殍,拿出公粮来救济贫民,并令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一年之内不服劳役。景公三个月没出去游览。

景公让马夫饲养他所心爱的一匹马,那马突然暴病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拿刀去支解养马的人。这时晏子正赔侍在景公身旁。左右拿刀上前,晏子阻止了他们,然后问景公道:“尧舜支解人,从谁开始的?”景公很惊恐地脱口而出:“从我开始。”就没支解养马人。但又说:“把他投入监狱治罪。”晏子说。“这人不知他犯了什么罪而死,我请为君王教训他一番,叫他知道自已的罪过,然后再送进监狱治罪。”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历数其罪道:“你有三大罪状:君王命你养马,你却让马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你养死的又是君王最心爱的马,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这件事必然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到这件事必然要轻视我们的国家。你杀了君王的马,使老百姓对君王积下了怨恨,我们的军队也要被邻国打败,达是第三条死罪。现在把你投入监狱治罪。”景公听后长叹一声说:“请您老夫子释放了他吧!请快释放了他吧!不要因此损伤了我仁爱的德行。”

景公的猎狗死了,他命令朝外给它治办棺材,宫内给它准备祭品。晏子听说这事,前来劝阻。景公说;“也不过区区小事,只是借此和近侍们取乐罢了。”晏子说:“您错了!向百姓横征暴敛的财物不把它用到百姓身上,而浪费钱财以博得左右一笑,轻视小民的疾苦,而着重近侍的玩乐,这样,国家也就没有有什么希望了。何况孤苦的老人受冻挨饿,而一条死狗却享受祭祀,鳏寡无靠的人得不到救济,而一条死狗还占用棺材,行为荒唐到这样,百姓如果知道这事,一定会怨恨自己的国君,诸侯如果知道这件事,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老百姓积满怨恨,诸侯卑视我们的政权,您竟然认为这是区区小事!您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景公说:“您说的对。”赶紧催厨师杀狗烹肉,拿来和群臣会餐。

5.晏子梁丘据死翻译

(原文)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

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

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

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

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

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译文)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得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

晏了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候好,因此我知道他热爱我。”

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

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您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

于是停止了候选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住所法制各负其责,让君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重要讲话,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

6.晏子谏景公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偱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解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下雪。雨,音yu(四声),动词,下雨。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3)被:披。裘:皮衣。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4)阶: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闲适。

(8)闻命:受到教诲。(齐景公自谦的话,)

(9)粟:指救济粮。

(10)饥寒:指饥寒之人。

(11途:路上。

(12)里:指里巷。

(13)循:巡,巡视。

(14)既事:指任职。兼月:两个月。

(15)兼岁:两年。

(16)明:阐明。欲:欲念,愿望。

(17)行:实行。善:善行,德政。

(18)乃:于是。

(19)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0)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22)陛:殿堂的台阶。

(23)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24)谏:进谏

(25)对:对答,回答

(26)裘:皮衣

(27)间:一会儿

(27)闻:听说

(28)与:给

(29)见:朝见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转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7.晏子谏景公文言文翻译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偱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注解(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2)雨雪:下雪。雨,音yu(四声),动词,下雨。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3)被:披。

裘:皮衣。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4)阶:台阶。(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7)逸:安逸,闲适。

(8)闻命:受到教诲。(齐景公自谦的话,)(9)粟:指救济粮。

(10)饥寒:指饥寒之人。(11途:路上。

(12)里:指里巷。(13)循:巡,巡视。

(14)既事:指任职。兼月:两个月。

(15)兼岁:两年。(16)明:阐明。

欲:欲念,愿望。(17)行:实行。

善:善行,德政。(18)乃:于是。

(19)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20)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22)陛:殿堂的台阶。

(23)霁:雨后或雪后初晴(24)谏:进谏(25)对:对答,回答(26)裘:皮衣(27)间:一会儿(27)闻:听说(28)与:给(29)见:朝见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转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8.晏子谏景公的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这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原文:晏子谏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扩展资料:

晏子谏景公出处《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

《晏子春秋》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生动呈现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答辩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人做人处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与启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编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11课,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编入苏教版与长春版教材中,《橘逾淮为枳》编入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29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晏子谏齐景公

晏子文言文景公走狗死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