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悌传文言文(《张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张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张悌传[晋]习凿齿张悌字巨先,寰阳人,少有名理,孙休时为屯骑校尉。
魏伐蜀,吴人问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于不暇,何以能济?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
况彼之争地乎!”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
丕、缸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孟同如反篁,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
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
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彼之得志,我之大惠也。
”吴人笑其言,而蜀果降于魏。晋来伐吴,(孙)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逆之。
至牛渚,沈莹日:“晋治水军于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
晋之水军,必至于此矣!宜畜众力,待来一战。若胜之日,江西白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
今渡江逆战,胜不可保,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悌日:“昊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
吾恐蜀兵来至此,众心必骇惧,不可复整。今宜渡江,可用决战力争。
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无所复恨。
若其克胜,则北敌奔走。兵势万倍,威南上,逆之中道,不忧不破也。
若如子计,恐行散尽,相与坐待敌到,君臣俱降,无复一人死难者,不亦辱乎!”遂渡江战,昊军大败。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使过迎悌。
悌不肯去,靓自往牵之,谓日:“天下存亡有大数,岂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为?”悌垂涕曰:“今日是我死日也。 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佑顾。
令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靓流涕放之,去百余步,已见为晋军所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败于不暇,何以能济 济:成功B.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 苛:烦恼C.玩戎黩武,民劳卒弊 弊:疲惫D.率众三万渡江逆之 逆:迎战【答案】B【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 8。
苛:形容词作名次,繁琐的捐税。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群聚而笑之B.晋治水军于蜀久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如何故自取死为子卿尚复谁为乎【答案】A【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
6。A。
连词,表示修饰。B。
介词,在/与“见”互用,表示被动。C。
连词,那么/连词,就。D。
wéi句末语气词/wèi,介词,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悌分析曹魏政权,指出曹操虽有功于华夏,但为人狡诈,连年征伐,百姓并不感念恩德;继任者更是残酷暴虐,早已失去百姓支持。 B.张悌认为司马氏屡次化险为夷,预示他们终将得到民心;而蜀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既穷兵黩武,又不修守备,很可能被晋军攻占。
C.张悌没有接受沈莹的建议,是想渡过长江和晋军决一死战,如果能取胜,就正好乘胜追击攻破敌军;如果失败,就舍生取义为国捐躯。 D.张悌拒绝与诸葛靓一起逃走,是因为平时就担心不能死得其所,辜负名贤的举荐和帮助;现在只有以身殉国才能证明自己内心的忠贞。
【答案】B【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5。
张悌认为司马氏终将得到民心,并非是司马氏两次化险为夷,而是他们屡建奇功,废除繁重的苛捐杂税,施恩于民。 故错。
2.板桥吊吴丞相张悌墓文言文翻译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
黄武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
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bì)于零陵。斩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为武昌右部督。
与诸将共赴寿春,还,累迁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
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自北还,说皓弋阳可袭,凯谏止,语在《皓传》。
宝鼎元年,迁左丞相。皓性不好人视己,群臣侍见,皆莫敢进。
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卒有不虞,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
皓时徒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暗于奸雄,君惠闭于群孽。
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因民以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
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时殿上列将何定佞巧便辟(pián bì,谄媚逢迎),贵幸任事。凯面责定。
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建衡元年,疾病。
皓遣中书令董朝问所欲言,凯陈:“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国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复严密故迹,亦不可听。
姚信、楼玄、贺劭、张悌、郭连、薛莹、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愿陛下重留神思,访以时务,各尽其忠,拾遗万一。”
遂卒,时年七十二。初,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加何定谮构非一,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场,故以计容忍。
抗卒后,竟徙凯家于建安。
3.《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盖宽饶、诸葛丰、刘辅、郑崇、孙宝、毋将隆、何并等七人的事迹。
这是一篇刚直之臣的类传。盖宽饶,“刚直高节”,为司隶校尉,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莫敢犯禁。
指刺宣帝崇尚刑法、信用宦官,以此被迫自杀。 诸葛丰,“特立刚直”。
任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外戚许章不奉法度,乃举节欲收捕之,被元帝收其节。
后因上书忤旨,被免官。刘辅,上书谏成帝立赵婕妤,触犯帝威,被系于狱,辛庆忌等上书为其说情,仍被处刑。
郑崇,“名公直”,为尚书仆射,上书谏哀帝封傅商为侯,帝不采纳,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被诬陷而死。 孙宝,“经明质直”,为丞相司直,揭发外戚王立侵占公田。
为司隶,因奏请覆治冯太后自杀事忤旨,又为郑崇鸣冤,被免官。后为大司农,揭发孔光、马官等阿谀王莽,又被免官。
毋将隆,敢直言,上疏谏赐董贤武库兵,劾奏傅太后贱买官婢事。因不附王莽,被劾,免官,流放。
何并,为吏尚严,不畏权贵,为颖川太守,诛锄豪侠。后病卒。
这七人,名为刚直,主要是敢于举劾权贵豪强。班固以七人合传,允为“邦之司直”,乃其“不抑抗”的表现。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1)。明经为郡文学(2),以孝廉为郎(3)。
举方正(4),对策高第(5),迁谏大夫(6),行郎中户将事(7)。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侍中阳都侯彭祖不下殿门(8),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
彭祖时实下门(9),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10),左迁为卫司马(11)。 (1)魏郡:郡名。
治邺县(在今河北磁县南)。(2)明经:通晓经术。
文学:官名。教官。
(3)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科目之名。(4)方正:汉代选举官吏科目名。
(5)高第:优等。(6)谏大夫:官名。
掌谏议。属郎中令(光禄勋)。
(7)郎中户将:《公卿表》郎中令属官有郎中车、户、骑三将,盖各以所主管为名。 户将,主管户卫。
(8)张安世:张汤之子。《张汤传》附其传。
不下殿门:谓过殿门不下车。(9)实下门:谓实际上过殿门曾下车。
(10)非是:谓不实,不对。(11)左迁:降职之意。
卫司马:官名。属卫尉。
先是时,卫司马在部(1),见卫尉拜谒(2),常为卫官繇(徭)使市买。 宽饶视事,案上令,遂揖官属以下行卫者。
卫尉私使宽饶出(3),宽饶以令诣官府门上谒辞(4)。尚书责问卫尉(5),由是卫官不复私使候、司马(6)。
候、司马不拜,出先置卫,辄上奏辞(7),自此正焉。 (1)在部:在屯部。
(2)卫尉:疑为“卫官”之误。 吴恂曰:“‘卫尉’乃‘卫官’之误,此专言卫司马与卫官事也。
玩‘在部’二字可知。”(3)卫尉:“卫官”之误。
吴恂曰:“亦‘卫官’之误,上文‘常为卫官市买’,及下文‘由是卫官不复私使候司马’可证。”(4)官府门:“宫府门”之误。
吴恂曰:“当为‘宫府门’之误。 《史记·滑稽列传》可证宫府门者,盖尚书台门也,以出纳王命,故尊同两府,其言宫者,以别外耳。”
辞:谓辞离职守。(5)尚书:官名。
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章奏。卫尉:官名。
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汉九卿之一。
(6)候、司马:皆小军官。(7)出先置卫,辄上奏辞:如淳曰:“天子出,为天子先导。
先天子发,故上奏辞。” 宽饶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衣(1),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2),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3),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
及岁尽交代(4),上临飨罢卫卒(5),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供)更一年(6),以报宽饶厚德。 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7),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
擢为司隶校尉(8),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廷尉处其法(9),半用半不用,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1)禅衣:单衣。
(2)躬:亲自。案行:巡视。
(3)抚循:安抚。(4)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5)上:指皇帝。飨:汉仪,正月五日,大置酒飨卫士。
罢:汉代卫卒服役期满(一年)即可罢归。(6)供更:意谓再服役。
(7)太中大夫:官名。秩比千石。
属郎中令(光禄勋)。 (8)司隶校尉:官名。
汉武帝时始置,掌纠察京师百官所辖附近各郡,相当于州刺史。(9)廷尉:官名。
掌刑狱。汉九卿之一。
平恩侯许伯入第(1),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2),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向)特坐(3)。
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
丞相魏侯笑曰(4):“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坐者皆属目卑下之(5)。酒酣乐作,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6),为沐猴与狗斗,坐皆大笑。
宽饶不说(悦),卬(仰)视屋而叹曰:“美哉!然富贵无常,忽则易人(7),此如传舍,所阅多矣。 唯谨慎为得久,君侯可不戒哉!”因起趋出,劾奏长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失礼不敬。
上欲罪少府,许伯为谢,良久,上乃解。 (1)入第:始入新居。
(2)御史:指御史大夫。中二千石:汉时高秩,每月百八十斛。
九卿秩皆中二千石。(3)东乡(向)特坐:汉时以东向坐为尊。
盖宽饶自以司隶校尉,故“东向特坐”,以上宾自居。(4)魏侯:指魏相。
4.板桥吊吴丞相张悌墓文言文翻译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
黄武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
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bì)于零陵。斩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为武昌右部督。
与诸将共赴寿春,还,累迁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
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自北还,说皓弋阳可袭,凯谏止,语在《皓传》。
宝鼎元年,迁左丞相。皓性不好人视己,群臣侍见,皆莫敢进。
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卒有不虞,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
皓时徒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暗于奸雄,君惠闭于群孽。
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因民以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
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时殿上列将何定佞巧便辟(pián bì,谄媚逢迎),贵幸任事。凯面责定。
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建衡元年,疾病。
皓遣中书令董朝问所欲言,凯陈:“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国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复严密故迹,亦不可听。
姚信、楼玄、贺劭、张悌、郭连、薛莹、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愿陛下重留神思,访以时务,各尽其忠,拾遗万一。”
遂卒,时年七十二。初,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加何定谮构非一,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场,故以计容忍。
抗卒后,竟徙凯家于建安。
5.求文言文《晋书,王浑转》的全文翻译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京陵侯的爵位,被封为大将军曹爽的属官。曹爽被杀后,按照惯例,他也被免了官。后来起用为怀令,参管文帝安东军事,逐渐升迁为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任越骑校尉。武帝接受封禅,加封王浑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王浑开仓振济,百姓依赖他。泰始初年,增加封邑一千八百户。一段时间后,迁任东中郎将,监理淮北诸军事,镇守许昌。屡次陈述治国方略,意见多被采纳。
转任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兼领豫州刺史。王浑的管辖地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前后来投降依附的吴人很多。吴将薛莹、鲁淑的军队号称十万,鲁淑军向弋阳,薛莹军向新息。当时州兵都放假休息,军队只有一旅人,王浑用船悄悄渡过淮河,出其不意,薛莹等人没有料到晋军的到来。王浑打败他们,因有功封王浑的次子王尚为关内侯。迁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寿春。吴人大规模在皖城屯田,图谋在边境制造祸害。王浑派遣扬州刺史应绰督统淮南各军攻破他们,并且攻破了另外一些军屯,焚烧了吴人积储的谷物一百八十多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王浑于是在东部边境陈兵,了解那里地形的险易,逐个地观看敌城,考察攻取的形势。
等到大规模讨伐吴国,王浑率军队从横江出兵,派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打寻阳濑乡,又攻击吴牙门将孔忠,都打败了他们,俘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派遣殄吴护军李纯占据高望城,讨伐吴将俞恭,打败了他,斩杀俘获很多。吴国的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恐惧而来投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人率兵数万向城阳进发,王浑派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打败了他们,在阵前杀死两员将领,并斩首七千八百人,吴人十分恐惧。
转任征东大将军,又镇守寿阳。王浑不崇尚刑法,处事决断公正。当时吴人刚刚归附,很是有畏惧之心。王浑安抚外乡人,诚心安慰接纳,座上没有空着的席位,门前没有滞留的宾客。于是江东人士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太熙初年,迁任司徒。惠帝即位,加授侍中,又在京陵设置士官,如同睢陵那样。等到诛杀杨骏,重视旧臣,于是加授王浑军职。王浑认为司徒是文官,主掌国史不统领军队,统率军队则下属官吏穿红色服装。自认为偶然受到一时的宠幸,权且掌管军队,不符旧典章,于是命令自己的下属官吏都穿黑衣。议论的人赞美他谦虚而识大体。
王浑在所担任的职务上,一直有名望,元康七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