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个孩子与狼(阅读甲)
1.阅读甲
小题1:①方法,办法。
②大腿。③像狗一样。
④打洞。⑵C小题2:遂/割破/狼爪下皮小题3:⑴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⑵才明白前一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引诱对方。小题4:【甲】文中的狼与【乙】中相比显得缺少点儿聪明智慧。
(1分)【乙】文中的两只狼“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而后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小题1:试题分析:(1)“计”:一词多义,方法,办法。
“股”,古今异义词,古义:大腿。“犬”,名词的使动用法,“像狗一样”。
“洞”:名词用作动词,大洞。(2)“以吹豕之法吹之”中“以”是动词,“用”的意思。
A。 “以”在此处做介词,表示“归”的方式。
B。“以”,介词,比得上。
C。“以”是动词,“用”的意思。
D。“以”,介词,凭借。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遂割破狼爪下皮”的意思是“于是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根据句子含义,可以将这句话分为“于是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即:“遂/割破/狼爪下皮”。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
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
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屠”(屠户)、“为”(被)、“逼”(追赶)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翻译(2)时,要注意把“乃”(才)、“悟”(明白)、“假寐”(假装睡觉)、“盖”(原来)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就是一个被动句式,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小题4:试题分析:甲文的大概意思是:一个屠户晚上走在路上,因为被路上的狼盯上,看到路旁有一所被夜里耕地的人遗弃的房子,跑进去趴了下来。
狼把爪子伸进去探寻,屠户立即抓住,让爪子缩不回去。 但没办法杀死狼。
只有一寸的小刀,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皮的办法吹狼。用了力气吹过后,觉得狼不能动了。
才用腰带绑上。出去一看,狼胀得像牛一样,大腿不能弯,口不能动。
屠户就把他背回家了。乙文中的狼懂得用计策来应对屠户,例如文中的两只狼“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而后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语句,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甲文中的狼想把屠户当做自己的猎物,没想到,去成了屠户的猎物。
乙文中的狼相对甲文中的狼要聪明点,也懂得团结和协作。
2.文言文及其翻译
1,《牧童捉小狼》原文: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
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翻译: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
于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非常张皇失措。
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
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象刚才那样狂叫撕抓。
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 2,《林?(浦)论学问》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
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
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译文: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
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
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3,《一轴鼠画》 一轴鼠画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4,《勉谕儿辈》 【原文】:由俭〔俭:节俭。
〕入奢〔奢:奢侈。〕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时;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着:穿。〕?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5,《柳庆问饮》这篇没6,《勾践困于会稽》勾践固守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固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时也亲口尝尝苦胆。
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吴越在会稽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7,《孔子过而不式》原文: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过而不式。
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二人则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
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何足礼哉! 译文: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门被打坏,楚人就让投降的陈国百姓来修缮。孔子经过这里没有对人们行式礼(轼礼:在车上对车下的人行的一种礼节)。
子贡手持辔头问孔子说:“《礼》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车,遇到两人就应该行式礼。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行式礼,为什么呢?”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于国家;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勇气。
修城门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8,《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3.二叟登泰山 翻译
文言文《二叟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早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巴蜀,但未登泰山,心以为恨,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陡峭,余亦未登,久念之,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十,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渡长江,徒步鸸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旧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门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2天,两个老人都取乐,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阴.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
4.文言文<<狼>>七年级下册语文白话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紧张为难,担心前后一起受到两只狼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敌。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没有多少,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满意吗?。
5.文言文启蒙54原文
我把41-60的都给你,希望以后对你有帮助!~文言文启蒙读本41~60原文41、迂公修屋 【原文】是人迂氏,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篱笆)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儿女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号且诟。
妻诘曰:“吾适(嫁)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夫?何以为父?”迂公无奈。旦日,延(请)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征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
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 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漏得象水柱,他的儿女们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他们满身污垢的一边大叫大骂,妻子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人夫,如何为人父?”迂公无可奈何。
第二天,请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
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42、买猪千口 【原文】某县官写字潦草,欲置酒延(请)宾,批票(写条子)付隶人买猪舌,“舌”字书之过长,隶人误为买猪“千口”。遍乡寻买,但得五百口,赴官哀告,愿减其半。
县官笑曰:“吾令尔市猪舌,何以识为市猪千口?”隶人对曰:“今后若市鵞(“鹅”的异体字),千万书短些,休要写作买“我鸟”(我的生殖器;民间以“鸟”指男性生殖器)。 【译文】某县官写字太潦草,总是信手舞来。
一次准备宴请客人,就写了清单派吏役去买菜,其中“猪舌”的”舌”字写得很长,吏役以为是买猪千口.到市场去后,哪里有这许多?便遍乡寻买,也只是买到500口,只得硬着头皮回去禀报。县官大笑说:“我让买猪舌,怎么弄成买猪千口啊?” 吏役回答县官:“以后若要到市场去买鹅的话,写字千万要短些,不要写作买‘我鸟’!” 43、若石之死 【原文】若石居冥山(山名)之阴。
有虎恒(常)窥其藩(篱笆)。若石帅(率领)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敲击金属),日入而举辉(升火),筑墙掘坎以守。
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害)己者矣。
于是弛其备,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一种体小而凶猛的野兽)闻其牛羊豕(猪)之声而入食焉。
若石不知其为抠也,斥之不走。抠人立而爪之毙。
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译文】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
若石率领他的家人昼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钲,日落就点起篝火,夜晚就敲铃铛守夜。种荆棘灌木、在山谷筑墙来防守。
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为老虎死了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动物了。
于是放松了警惕,撤除了防备。墙坏了也不修。
没过多久,有貙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入并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貙,呵叱它它不跑开,貙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
人们认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应有此下场啊。 44、鲁恭治中牢 【原文】鲁恭为中牢令(中牢县的县官),重德化,不任刑罚。
袁安(朝中大官)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俗称野鸡)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
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便让自己的下属肥亲到中牟县去视察。肥亲走进中牟县,在视察过程中,来到一棵桑树下休息。
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肥亲问那个小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抓了它,小鸡们就没法活了。”
肥亲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
说完就回去向袁安汇报去了。 45、责人当以其方 【原文】某富翁夜暴疾,命仆人钻火(击石取火)。
其夜阴暝(暗),不得刀与石。富人催之急。
仆人忿然曰:“君贵人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不以火照我?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富翁曰:”我有火,何更欲尔照!”人闻之,曰:贵人当以其方(正当的道理)也! 【译文】有个富人夜晚突然得了重病,叫仆人击石取火。
这天夜里特别阴暗,找不到刀与石头。富人催促得很急迫。
仆人愤然道:“您责备人也太无理了,现在夜黑如漆,为何不拿火来给我照照?要能够找到钻火用的工具,然后就容易得到火了。”富人说:“我有火,还要你照明吗!”孔文举所说这件事后说:“责备人应当讲究方法才行。”
46、郑韶大难不死 【原文】隋炀帝时,闽中(今福建境。
6.今天中午,孩子有道语文题,让理解其文言文的内容: 有富人偶的二
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
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回这样而延误自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