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什么出使(有木有什么古代名人出使某个国家的文言文,如晏子使楚)
1.有木有什么古代名人出使某个国家的文言文,如晏子使楚
楼主,您好。
【甘罗十二出使】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战国时楚国下蔡(现在安徽凤台)人,秦相甘茂之孙。
十二岁事吕不韦,出使赵国。据《史记》,甘罗使赵还秦后,秦王拜他为上卿。
题目是编者加的。 《战国策》 ···全文···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
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
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
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
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
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翻译为: 楚公子春申君黄歇在武关听说秦国打了败仗跑了,就带着八万大军回到楚国。楚考烈王仍想当霸主,就打发使臣上成周去请求周赧(nǎn)王下令征伐秦国。
周赧王管辖的土地还不如最小的诸侯国,而且还分成两半儿;河南巩城一带叫“东周”。河南王城一带叫“西周”。
周赧王答应楚王用周天子的名义去约会列国诸侯。但只有西周、燕、楚派出了很少的兵马,合纵又告吹了。
可是,秦国倒找到借口发兵来打成周。西周投降了秦国,周赧王做了俘虏,没多久他死了。
打这儿起,西周完了。 秦昭襄王灭了西周,丞相范睢告退。
公元前251年秋天,秦昭襄王病死后,秦孝文王即位。他即位才三天就死了。
太子即位,就是秦庄襄王,他用吕不韦为丞相。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又拜吕不韦为大将,发兵十万灭了东周。
秦庄襄王灭了东周才两年,也病死了。吕不韦立十三岁的太子为国君,就是秦王政(后来称为秦始皇),秦国的大权都在吕不韦手里。
吕不韦为了进攻赵国,假意跟燕国和好,先打发使者去破坏燕、赵联盟,燕王叫太子丹到秦国去做抵押,吕不韦又叫张唐上燕国去当相国。 不料,张唐却推辞说:“我曾经率兵攻打过赵国,赵国人都恨死我了,说谁能抓住我,就赏他方圆一百里的地。
这次去燕国肯定要经过中间的赵国,我这不是有去无回吗?还是请派其他人去吧!” 吕不韦知道后非常恼火,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合适的人选。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一言不发地在窗前站了很久,脸色阴沉得可怕。
再说,吕不韦家有个小门客叫甘罗,是原来秦国丞相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后,他就投奔吕不韦来了。甘罗见吕不韦不高兴,就上前问道:“丞相您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 吕不韦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去,去,去,小孩子家懂什么!” 甘罗非常自信地说:“别看我年纪小,可我从小就在爷爷身边,知道的事很多,或许我能帮您出出主意呢!” 吕不韦觉得这话说得有理,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甘罗。
甘罗听了,拍着胸脯说:“丞相就把这事交给我去办吧,我保证说服张唐。” 吕不韦一开始不相信甘罗的话,但听他说得那么坚定自信,就改了主意,同意让他去试一下。
张唐听说吕不韦的门客来访,连忙出来相见。不料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态度一下子就变了。
甘罗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从前应侯(范睢)打算攻打赵国,却遭到了武安君白起的百般阻挠,结果武安君离开咸阳才七里就被应侯赐死了。现在丞相亲自请您去燕国当相国,您却找借口不肯去,您想想他会放过您吗?” 一席话说得张唐浑身直冒冷汗,甘罗心中暗自好笑,又补上一句:“我真不知道您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张唐此刻非但不敢看轻这个十多岁的小孩,反而连连感谢他救了自己一命,并且让甘罗转告吕不韦,自己立刻动身前往燕国。
甘罗回去后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吕不韦作了汇报,吕不韦非常满意。甘罗担心张唐在经过赵国时会遇到麻烦,请求吕不韦允许他先到赵国去疏通一下。
这一次,吕不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他还把这件事报告了秦王,在秦王面前大大夸奖了甘罗一番。 秦王下令召见甘罗,问他见了赵王后说些什么?甘罗答道:“现在我不知道赵王将会有什么反应,我只能见机行事了。
2.关于初中文言文的知识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释】 何以:及“以何”,用什么方法呢? 之:代词:这个消息。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习词:擅长辞令,会说话。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酣:兴致浓。
曷:通“何”。 为:于。
避席:从酒席上走出来,表示态度严肃,郑重其事。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bīn),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zī),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 闾:(lǘ),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
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mèi),就是衣袖。
踵:(zhǒng),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贤。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方:将要 熙:通“嬉”,开玩笑 【古今异义词】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们果实 今义:实际上 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侍 今义:左右表方位 反取病焉,病,古义;辱 今义;疾病 齐之习辞者也 习:古义:熟练 今义:学习 译文: 一次,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去拜访狗国才从狗洞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
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
"楚王又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
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武士押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押着的是什么人?”武士回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吧。
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聪明机智。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重点:一、字的读音酒酣(hān) 诣王(yì) 曷为(hé) 为枳(zhǐ)非所与熙(xī) 反取病焉(yān)二、解词:欲:将要,要。
如:吾欲辱之。 对:回答。
如:左右对曰……赐:赏赐,赠送。如:楚王赐晏子酒。
七、重点实词 善:善于,擅长。如:齐人固善盗乎? 实:果实。
3.文言文班超出使西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班超出使西域 十六年(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 年),„„( 班超 )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 鄯善 ,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 匈奴 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 (曹:辈) 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 (裁:才)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 鄯善 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为之奈何?”官 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 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 矣。”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 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 鄯善 王广,以虏使首 示之,一国震怖。
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 使使西域。
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 (遂:完成)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
如有不虞,多 益为累。” „„ 明年,复遣假司马和恭等四人将兵八百诣超,超因发疏勒,于寘兵击莎车。
莎车阴通 使疏勒王忠,啖 (利诱) 以重利,忠遂反从之,西保乌即城。超乃更立其府丞成大为疏勒王,悉发其不反者以攻忠。
积半岁,而康居遣精兵救之,超不能下。是时月氏新与康居婚,相亲,超乃使使多赍锦帛遗月氏王,令晓示康居王,康居王乃罢兵,执忠以归其国,乌即城遂降于 超。
后三年,忠说康居王借兵,还据损中,密与龟兹谋,遣使诈降于超。超内知其奸而外 伪许之。
忠大喜,即从轻骑诣超。超密勒兵待之,为供张设乐。
酒行,乃叱吏缚忠靳之。因 击破其众,杀七百余人,南道于是遂通。
明年,超发于寘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击莎车。„„莎车遂降,龟兹等因各退散,自 是威震西域。
„„永元二年(永元,汉和帝年号。永元二年即公元90 年),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 七万攻超。
超众少,皆大恐。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岭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谢遂前攻超,不下,又钞掠无 所得。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
谢果遣骑赍金银珠玉以赂龟 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持其使首以示谢。
谢大惊,即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遣之。
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明年,龟兹、姑墨、温宿皆降,乃以超为都护,徐干为长史。
„„ 六年秋,超遂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七万人,及吏士贾客千四百人讨焉耆。„„ 焉耆国有苇桥之险,(焉耆王)广乃绝桥,不欲令汉军入国。
超更从它道厉度(厉度:穿着衣服过河)。七月晦(晦:月底),到焉耆,去城二十里,营大泽中。
广出不意,大恐,乃欲悉驱其人共入山保。焉耆左侯元孟失尝质京师,密遣使以事告超,超即斩之,示不信用。
乃期大会诸国王,因扬声当重加赏赐,于是焉耆王广、尉犁王泛及北鞬支等三十人相率诣超。其国相腹久等十七人惧诛,皆亡入海,而危须王亦不至。
坐定,超怒诘广曰:“危须王何故 不到?腹久等所缘逃亡?”途叱吏士收广、泛等于陈睦故城斩之,传首京师。因纵兵钞掠,斩首五千余级,获生口万五千人,马畜牛羊三十余万头,更立元孟为焉耆王。
超留焉耆半岁,慰抚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
4.初中文言文含使的句子
shǐ①<动>命令;派遣。
《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②<动>让;叫。
《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③<动>使唤;驱使;使用。
《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使之。”④<动>主;指使。
《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⑤<动>出使。
《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⑥<名>出使的人;使者。
《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⑦<名>使命。
《赤壁之战》:“时周瑜受使至番阳。”⑧<连>假使;如果。
《阿房宫赋》:“使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5.“使”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使”在文言文中含义很多,不过以动词为主,详细解释和例子如下:
①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使之。”
④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
⑤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⑥出使的人;使者。《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⑦使命。《赤壁之战》:“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⑧假使;如果。《阿房宫赋》:“使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6.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技术员童鞋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5、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3、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1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17、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1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1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
7.初三语文..文言文出师表
1、出师表(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
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2、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 通缺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通拣 , 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又 , 3、表达了诸葛丞相对蜀汉的赤诚之心,对刘禅的一片忠心以及为报先帝知遇之恩而对北伐的决心。
哗啦啦、、③呐、、快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