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徐有功名弘敏(求的译文)
1.求<新唐书·徐有功传>的译文
徐有功开始任左司郎中,后有转任司刑少卿(掌管刑罚的副官).与皇甫文备一同掌管刑罚,皇甫文备(曾)诬陷有功放走造反的犯人.很久以后,文备因受牵连被捕,有功把他救出来了,有人问:"他曾想把你置于死地,你还救他,为什么?"
他说:"你说的只是我的私人恩怨,但我是要遵守公理法律的,不会因此而以私害公."
古往今来成功失败的人很多,这些人走的并不是同一条路.总结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可以知道:有毅力的会成功,相反(没毅力)则失败
或
时博州的刺史琅邪王李冲,在贵乡放债,派家奴督促收敛债款利息,和官颜余庆一起让他知道,家奴自己买了弓矢回去。正好李冲因为反叛被诛杀,魏州人告状说颜余庆参与了李冲的谋反,武则天武后命令酷吏来俊臣去审问,以谋反上告给武后知道。有司议罪说:颜余庆更改永昌的赦令,依法应当流放。侍御史魏元忠说:颜余庆帮李冲督促债款、通信,他们合谋很明显,并非说他是从犯,请下令诛杀他,并抄他的家。下诏同意。徐有功说:永昌的赦令是与虺贞一起叛乱的,祸首已经正法诛杀,从犯没有被揭发的原谅赦免他们。《书》说:歼灭敌首,法律规定以主谋为首犯,根据赦令首犯已经正法,所以首犯没有逃跑的。颜余庆在赦免之后被揭发,这说明他是从犯,现在把从犯当成首犯。这样就把活罪变成了死罪。赦免后又重新治罪,不如不颁发赦令;让他活后又要让他死,不如不要赦免。私下认为朝廷做的不妥当。武后生气地说:什么叫做魁首?回答说:魁就是首犯;首就是主谋。武后说:颜余庆怎么就不是魁首了呢?回答说:如果说魁首,虺贞就是。已经被正法诛杀了,颜余庆现在才被定罪,不是从犯又是什么?武后的怒气消了,就说:你在考虑一下吧。随后就免去了死罪。当那个时候,周围大臣以及侍卫在朝廷中的几百个人,都缩着脖子不敢喘大气,而徐有功神闲气定言辞祥尽,巍然屹立不屈不挠。
2.《徐有功廷争》 译文
徐有功廷争(原文)
徐大理有功每见武后将杀人,必据法廷争。尝与后反复,辞色逾厉,后大怒,令拽出斩之,犹回顾曰:“身虽死,法终不可改。”至市,临刑得免,除名为庶人。如是者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
翻译
大理丞徐有功,每遇到武则天将要杀人,必定根据案情依照律法当着朝廷众官面前提出争辩。曾经与则天后反复辩解,言辞声气越来越厉害。有次,武则天真的恼火了,下令把徐有功押出去斩了。徐有功被拽走时还回顾头来说:“我虽然被杀了,国家的律法绝不可更改。”到了刑场,临近用刑又被赦免,而被免去官职,成为百姓。就这样上上下下有过三次,一点都没有使徐有功屈服。当时朝廷上不少官员都依赖他仗义执言,至今还念念不忘。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己.”
<;语境>;听了有子的议论,子禽说:“善于观察,就是好学的人吧!”
<;译文>; 孔子说:“成熟的人可以吃不饱,住不好,但一定要敏锐地发现那些应该被理
解却没有被贯通的史实、世事和自己的行为,说话的时候注意不说废话,不说空话,不能
名不符实, 不能自相矛盾,寻访体认了北辰尧舜之道(生发万物且容融万物的东西)的人,
矫正自己的理解,这才是好学!”
4.文言文徐有功不徇私情翻译
【原文】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翻译】
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跟徐有功讨论案件,诬蔑徐有功并与叛逆分子勾结,呈报皇上他的罪状,武则天特地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不久,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却按正常的制度来处置他,有的人说:“他先前诬陷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私仇,我是坚持执法公正的人,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