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一浮的字习诗句
1.马一浮集·对联
挽族兄月笙,1909年
命也何由,念瞻乌谁止,负米徒伤,早悟人生犹梦幻;
心焉永疚,叹赍酒空悲,抚琴已寂,不堪世事日萧条。
挽外舅汤蛰先,1917年
见器在髫年,谓曰可妻,藐是流离,白水只余镌墓字;
相从更晚岁,视之犹子,茫然天地,三山空馈授衣文。
自书客厅
任呼茂叔穷禅客;
早判公羊卖饼家。
甲戌曹娥庙联
渺渺予怀,尝思所求乎子何事;
洋洋所在,试问无忝尔生几人。
甲戌九月同怀弟,浮挥泪书
命也何尤,兄弟孔怀今已矣;
老而安死,风霜交悴古如斯。
乙亥秋徒居马所巷,集杜句补壁
仰视皇天白日速;
强移栖息一枝安。
丁丑九月避地桐庐,集杜句补壁
养拙干戈际;
用心霜雪间。
戊寅赠柳诒徵
文从疑古参同始;
道在黄花翠竹间。
赠熊十力
毗耶唐客难酬对;
函谷逢人强著书。
集佛语赠啬庵道长兄,庚辰仲冬,弟浮书于濠上
世出世间,于法自在;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挽蔡孑民先生,1940年
学海众流归,今也则亡,闻者尽为天下惜;
家山多垒在,往而不返,伤哉未见九州同。
赠丰子恺
藏胸丘壑知无尽;
过眼烟云且等闲。
癸叔先生初未相识,近荷惠诗,旋闻奄化,礼无不答,何间幽明,聊顺世缘,敬希灵鉴,壬午秋九月,马浮拜挽
诸法不相知,识面今成身后事;
孤吟曾枉和,同时或是梦中人。
奉赠九九山人,甲申元旦蠲叟
西天易觅唐三藏;
空谷难逢董五经。
集张茂先、张景阳句,甲申七月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以谢康乐对韦苏州句,颇极天然,甲申春暮书于濠上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安仁大士坐化,予既作诗哀之,复题此联以当挽歌,灵而有知,或当凌云一笑,固非世人之所知也
扶老谈经兵乱后;
乘风归去月明时。
挽胡朗和,1944年
一气孔神中夜在;
三千行满步云归。
丙戌
丹经并祖《参同契》;
草势犹传《急就篇》。
乙未三月,蠲戏老人
。
2.描写湖景的唐诗我美国的台湾籍中文老师要求我们自己照一张照片用唐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
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
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 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
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
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 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
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这似乎有点玄了。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
但是我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诗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
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
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
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
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为什么唐诗会这样呢,我想这是因为唐诗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
所以唐诗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
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具体而言,唐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人性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我先把结论写在下面,然后再来一个一个证明。 尽气、尽才的精神 尽心、尽情的精神 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
这表明,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物。这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发现。
《诗经》里有句诗:“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意思是说早晨起来,晚上睡下,都要想想,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我想,如果没有古代先民对于人的生命美好的发现,就不会有这样的对于生命美好的爱惜,像一个爱清洁的人家,每天都窗明几净,开开心心地过生活。我们简单说,“人为万物之灵”有这样几个意思。
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 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
三、人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不舍弃。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这是我的一个直觉。 我们从简单的常识讲,以诗仙李白为例子。
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有点像美国文化里的自由女神,法兰西文化里的马赛曲。
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根据我们的描述,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日本学者还说他是官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
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
3.马一浮最著名的两句诗
1、《杂感》现代·马一浮向晓星辰数点斜,云中寒日似笼纱。
空庭老树无人见,独背春风自著花。
2、《杂感》现代·马一浮窗前石笋碧嶙峋,便觉仙山不远人。一自青牛西去后,种松皆作担囊新。
3、《杂感》现代·马一浮林卧逃喧厌鸟鸣,笙竽绝耳瑟无声。
黄鹂百舌俱听遍,更有昏鸦噪晚晴。
4、《杂感》现代·马一浮鲁国多讥儒及戏,秦人惟以吏为师。莫教山鸟惊章甫,应学村氓戴竹皮。
5、《杂感》现代·马一浮不学阴何苦用心,偶因陶写亦成吟。
诗中自有三三味,兴尽辞亡没处寻。
6、《杂感》现代·马一浮楼台弹指顿时开,活水灵苗遍地栽。无尽苍生无尽愿,一花应现一如来。
7、《杂感》现代·马一浮梦中行路惊崩颓,下坂九折车轮摧。
忽然眼开百险失,方知行处息如雷。
8、《杂感》现代·马一浮一人传虚万人实,今时非有昨非无。见若是今闻是古,今闻昨见已模糊。
9、《杂感》现代·马一浮方生方灭刹那心,不住如何强谓今。
三世本空今尚寂,去来何处更追寻。
10、《杂感》现代·马一浮人言存在义何居,为是心如是物如。试问谁知存在者,离心别有岂关渠。
11、《杂感》现代·马一浮恒情常是怖空无,若谓空无已不无。
谁见虚空能粉碎,始知诸有尽名模。
12、《杂感》现代·马一浮变而不动妙能神,诸妄销亡只一真。若是无真安有妄,无形岂得影随身。
13、《杂感》现代·马一浮勿计名绳遂忽麻,况于绳上更生蛇。
傍鏊求饼多忘面,对境迷头莫认他。
14、《晚钟》现代·马一浮大千如在掌,安坐受供养。无为无事人,恐堕非非想。
15、《晚钟》现代·马一浮百丈食必作,沩山饥便餐。
许他真佛子,不肯戴儒冠。
16、《晚钟》现代·马一浮茂才不知书,孝廉父别居。人言何足惜,天生德於予。
17、《晚钟》现代·马一浮堪笑维摩诘,徒言众生病。
惜哉扬子云,清静作符命。
18、《晚钟》现代·马一浮海滨有渴汉,丰岁有饥人。人道岂不迩,天道孰为亲。
19、《晚钟》现代·马一浮张拙一切有,径山一切无。道无何不许,只为有妻孥。
20、《晚钟》现代·马一浮明眼无遮障,隔垣洞人腹。
水母总随虾,只为元无目。
21、《晚钟》现代·马一浮虚中自无我,艮背不见身。莫肯入思虑,只是惜精神。
22、《晚钟》现代·马一浮安土方能爱,危民易习非。
先王尊礼乐,今日重权威。
23、《晚钟》现代·马一浮吾学如上壁,君学如捕风。若非程伯子,谁解勘荆公。
24、《晚钟》现代·马一浮百战争霸王,六艺今埃尘。
弗智谅在予,敢咎人不仁。25、《晚钟》现代·马一浮胡姬习冶容,胡儿重钱刀。
胡风被中夏,举国称贤豪。
26、《晚钟》现代·马一浮边氓苦瘴疠,行客畏蛊毒。瘴疠犹可御,蛊毒伤汝腹。
27、《晚钟》现代·马一浮螳螂缘蜩枝,黄雀伺其后。
少年挟弹来,四物同机彀。
28、《晚钟》现代·马一浮古木有自焚,古镜不自照。一翳障九天,神人不能疗。
29、《晚钟》现代·马一浮法身胡不在,天载本无声。
言语所不到,有耳难为听。
30、《山居销夏》现代·马一浮卓午鸟声息,微风心地凉。竹深匀护绿,花远澹闻香。
林下昼方静,门前。31、《山居销夏》现代·马一浮尽日如中酒,有时还避兵。
食微才续气,语少欲无声。扶老一筇弱,观生。
32、《山居销夏》现代·马一浮有语都成过,无能幸就闲。道犹寒暑易,迹悟尹夷班。
蝉蜕馀虫臂,鸡栖。33、《山居销夏》现代·马一浮雪岭不知暑,聋人谁辨音。
青蝇天下舌,凉月上皇心。躁羽扬风疾,恬鱼。
34、《山居销夏》现代·马一浮楛矢从来远,菩提亦只宁。千江印明月,高阁度流萤。
不觉胡尘暗,长疑。35、《山居销夏》现代·马一浮岂有忘忧酒,曾无解愠风。
人情如饮水,天道似张弓。露下先蘦草,根摧。
36、《山居销夏》现代·马一浮朝菌安知朔,隋珠不救饥。闲名今已谢,幻病古难医。
砾浅宜收钓,帘深。37、《短歌行》现代·马一浮云愁海思天苍苍,风高木落鸿雁翔。
仰看明月在庭户,不知零露沾衣裳。
38、《野兴二首》现代·马一浮小雨泫疏花,晴江接乱霞。草深鹰转疾,风细燕终斜。
村社时驱傩,儿童。39、《野兴二首》现代·马一浮山君行有伥,水母食依虾。
总为安蓬艾,因之恃爪牙。藏舟难锁壑,炊饭。
40、《雨》现代·马一浮才闻一路哭,有听满城讴。唯有檐前雨,声声不断愁。
4.关于海鸥的诗词
1、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唐代: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2、新沙
唐代: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译文
在偏僻的渤海湾,随着经年的潮涨潮落,终于淤起了一处小小的沙洲。海鸥终日在海面上盘旋飞翔,可是最先发现这块沙洲的却是官府。
如果蓬莱仙岛能有路可通的话,那么官家也会年年去向神仙们征收紫芝税。
3、昭君怨·赋松上鸥
宋代:杨万里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译文
偶尔听到窗外松树上拍打翅膀扑扑鹿鹿的声音,知道沙鸥在夜宿,十分惊喜。小孩子声音小一些,别惊动了鸥鸟。
不一会儿工夫,沙鸥突然振翅远飞,不知道它落到何处去了。告诉沙鸥,我已经向朝廷提出请求,要辞官归隐了。
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5、
春日
宋代: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译文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