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日落的古诗句(描写夕阳的古诗)

1.描写夕阳的古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美人夕照相映红,我欲揽怀晚霞飞

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溪上》 年代:元 作者: 刘秉忠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年代:元 作者: 薛昂夫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 年代:明 作者: 杨慎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道吾山》 年代:清 作者: 谭嗣同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渡淮》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送僧归金山寺》 年代:唐 作者: 马戴

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同独孤使君东斋作》 年代:唐 作者: 孟浩然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西江晚泊》 年代:唐 作者: 赵嘏

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代寄情楚词体》 年代:唐 作者: 李

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年代:唐 作者: 杜牧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秋霁寄远》 年代:唐 作者: 杜牧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初到陆浑山庄》 年代:唐 作者: 宋之问

永愿香炉洒甘露,夕阳时映东枝斜。——《照公院双橙》 年代:唐 作者: 李颀

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年代:唐 作者: 储光羲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

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送李端公赴东都》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

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晚次湖口有怀》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

春草连天随北望,夕阳浮水共东流。——《和樊使君登润州城楼》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年代:唐 作者: 岑参

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寄刘员外长卿》 年代:唐 作者: 皇甫曾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送崔十三东游》 年代:唐 作者: 钱起

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蓝溪休沐,寄赵八给事》 年代:唐 作者: 钱起

新月能分裛露时,夕阳照见连天处。——《江草歌送卢判官》 年代:唐 作者: 皇甫冉

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年代:唐 作者: 耿湋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登沃州山》 年代:唐 作者: 耿湋

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江上柳送人》 年代:唐 作者: 戎昱

高树夕阳连古巷,菊花梨叶满荒渠。——《秋中过独孤郊居(即公主子)》 年代:唐 作者: 卢纶

岸芳春色晓,水影夕阳微。——《黄子陂》 年代:唐 作者: 司空曙

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遇谷口道士》 年代:唐 作者: 司空曙

关于日落的古诗句,描写日落的古诗句,关于日落的表达爱情的古诗句

2.关于日出日落的诗句

1、《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3、《登新平楼》——唐代李白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译文: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落下,寒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

4、《偶书》——唐代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译文: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世间纷繁复杂多如牛毛的事便开始一件件发生。

5、《苦雨》——唐代元稹

东西升日月,昼夜如转珠。

译文:太阳和月亮东升西落,昼夜似转珠一样周而复始。

6、《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诗句,日落

3.日出和日落的诗句

日出: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刘叉《偶书》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赵匡胤《咏初日》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张槟《登单于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白日一照,浮云自开。

--苏轼《贺端明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日落: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李白《登新平楼》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杜甫《落日》天连秋水碧,霞借夕阳红。

--赵翼《太湖暮归》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杜牧《齐安郡中偶题》。

有关日落的古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