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关于节日的诗句(两首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1.两首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一、《满江红·中秋寄远》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译文: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
二、《嫦娥》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扩展资料:
《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
《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主旨是表述望月怀人之情。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结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
搜狗百科-《满江红·中秋寄远》
搜狗百科-《嫦娥》
2.两首有关中秋的诗词(只要名字)比较一下他们的意境,以及作者写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悠久的一个节日,它又叫拜月节、团圆节,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在中秋节这天,每家每户都要赏月、饮酒、吃月饼,过一个快乐祥和的节日。中秋节的来历,自然和传说中的后羿与嫦娥有关,说是嫦娥偷吃了仙药,一个人偷偷地瞒着后羿飞到了月亮上。
后羿返回家中发现妻子嫦娥不见了,因为无比思念嫦娥,就在花园里摆上香案,上面放有嫦娥最爱吃的水果,以此来表示对妻子的想念。慢慢地,百姓们也效仿后羿的做法,在月圆的时候摆下供品,向嫦娥祈祷平安,这一风俗流传开来,便成为了今天大家所熟悉的中秋节。
有了中秋节,历史上那些文人墨客们,便借月抒怀,以诗词歌赋的形式,赋予了圆月以无限的相思情感。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描写中秋的著名诗词,有这么两首最为著名,第一首便是充满暖暖亲情的《月夜》一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3.四首关于节日的诗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
宋 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重阳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