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家的诗句(有关“佛法”的诗句有哪些?)
1.有关“佛法”的诗句有哪些?
1、《暮雪》(清 大须)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禅关堪早闭,应少客停车。2、《卯时酒》(唐 白居易) 佛法赞醍醐,仙方夸沆瀣。
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
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
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
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半醒思往莱,往来吁可怪。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
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
3、《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唐 顾况)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
天魔波旬等,降伏金刚坚。野叉罗刹鬼,亦赦尘垢缠。
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一十一众中,身意皆快然。
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
天子事端拱,大臣行其权。玉堂无蝇飞,五月冰凛筵。
尽力答明主,犹自招罪愆。九族无白身,百花动婵娟。
神圣恶如此,物华不能妍。禄山一微胡,驱马来自燕。
宛彼宫阙丽,如何犬羊膻。苦哉千万人,流血成丹川。
此辈之死后,镬汤所熬煎。业风吹其魂,猛火烧其烟。
独有丁行者,无忧树枝边。市头盲老人,长者乞一钱。
韬照多密用,为君吟此篇。4、《送灵师》(唐 韩愈) 佛法入中国,尔来七百年。
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官吏不之制,纷纷听其然。
耕桑日失隶,朝署时遗贤。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中间不得意,失迹成延迁。
逸志不拘教,轩腾断牵挛。围棋斗白黑,生死随机权。
七博在一掷,枭卢叱回旋。战诗谁与敌,浩汗横戈鋋。
饮酒尽百盏,嘲谐思逾鲜。有时醉花月,高唱清且绵。
四座咸寂默,杳如奏湘弦。寻胜不惮险,黔江屡洄沿。
瞿塘五七月,惊电让归船。怒水忽中裂,千寻堕幽泉。
环回势益急,仰见团团天。投身岂得计,性命甘徒捐。
浪沫蹙翻涌,漂浮再生全。同行二十人,魂骨俱坑填。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开忠二州牧,诗赋时多传。
失职不把笔,珠玑为君编。强留费日月,密席罗婵娟。
昨者至林邑,使君数开筵。逐客三四公,盈怀赠兰荃。
湖游泛漭沆,溪宴驻潺湲。别语不许出,行裾动遭牵。
邻州竞招请,书札何翩翩。十月下桂岭,乘寒恣窥缘。
落落王员外,争迎获其先。自从入宾馆,占吝久能专。
吾徒颇携被,接宿穷欢妍。听说两京事,分明皆眼前。
纵横杂谣俗,琐屑咸罗穿。材调真可惜,朱丹在磨研。
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韶阳李太守,高步凌云烟。
得客辄忘食,开囊乞缯钱。手持南曹叙,字重青瑶镌。
古气参彖系,高标摧太玄。维舟事干谒,披读头风痊。
还如旧相识,倾壶畅幽悁。以此复留滞,归骖几时鞭。
5、《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宋 黄庭坚) 百和香中本无我,光透尘劳一一法。佛法本从空处起,炳然字义照太空。
以此一香应发心,东方出日西方雨。我今稽首伐闍罗,是真离欲阿罗汉。
6、《渔歌/渔父》(宋 李彭) 孤硬云峰无计较。大愚滩上曾垂钓。
佛法何曾愁烂了。桶箍爆。
通身汗出呵呵笑。7、《讥韦玎吟以韦字为韵》(唐 利涉) 我之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为。
无韦始得三数载,不知此复是何韦。8、《拟寒山拾得二十首010》(宋 王安石)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9、《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宋 王安石) 勇有孟施舍,能无惧而已。
若人学佛法,勇亦当如此。休来讲下坐,莫入禅门里。
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欢喜。关于佛法: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
【佛法】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一)善说,如实而说。
(二)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三)无时,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
(四)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五)来尝,应当自身证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又佛法为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之法;对此,世间国王统治人民所定之国法,则称为'王法'。
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关佛法与王法之关系,因时因地而异,有以王法而护持佛法、推动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毁佛法者,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此外,佛所得之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以及。
2.关于皈依佛门的诗有哪些?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作者赵孟頫《守安南台静坐诗》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作者寒山子《寒山诗》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
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
《拾得诗》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作者?希运法师《希运诗》佛教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劝苍生忍受苦难,皈依佛教。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话更是对佛教信仰最好的诠释之一。人们生来就是空手而来,又何必到处勾心斗角,心有不满。
这是一种超脱更是一种释然。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这句话更是表达了寒山子对皈依佛门的无限信心和坚韧的性格,面对各种困难也要迎刃而解,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3.佛家经典诗
佛家禅语精释分类:默认栏目 NO1: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个人问\“你是观音吗? \” 那个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个人又问\“那你为什么还拜自己? \”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 NO2: 佛祖欲将衣钵传给弟子,于是召集弟子到讲坛前,手中拈着一枝鲜花面向众弟子默默无语,弟子们不解佛祖的心意,默默相对不断猜测,只有大弟子大迦叶看着佛祖手中的鲜花微微笑了起来,于是佛祖也笑了,将衣钵传给了他。 在芸芸众生中我也拈起一朵花,众人笑我哧笑我傻,不解我意,只有一人看我手中的花微微笑了起来,于是我也笑了,而这人最终成了我的知己……真正了解彼此的人,才能最终成为知己。
NO3:缘 林黛玉问贾宝玉\“这么多的姐姐妹妹你怎么会舍得? \” 贾宝玉回答\“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林黛玉再问\“水在流,你又怎么留得住? \” 贾宝玉回答\“飘去,飘不去\” 这就是缘,飘起来的是有缘,飘去的是无缘。
爱情如此 NO4:拿起放下 五祖将衣钵传授给自己的弟子,弟子有一日出师远行,五祖对弟子非常满意,于是送行到江边并欲亲自驾船渡弟子过江。弟子双掌合十\“老师已经度我,不必再渡。
\”然后飘然离去,始称为六祖。简单一句话,六祖的境界已经在五祖之上。
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我们人生路上一样,身边的来来往往的人,有多少是擦肩而过,有多少是刻骨铭心。可是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人陪我们度过了我们人生中的一个片断,而人生的大部分路途,还是由我们自己走过来的。
NO5:地狱与天堂 一名日本武士问高僧白隐\“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 \”白隐不正面回答,却说\“你有把剑,可惜钝得根本坎不下我的头。 \”武士被激怒,拔剑相对。
白隐方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士心中一震,当下大悟,遂收剑,白隐又说\“天堂大门由此敞开。
\” 地狱与天堂,只在剑出剑入之间,白隐之禅语,悟了乃对人弹琴,未悟乃对牛弹琴。 心情之好坏,也只一念之间,我之禅语,悟了乃对人弹琴,未悟乃对牛弹琴! NO6: 老和尚问小和尚\“风吹旗飘,你说是风动呢还是旗在动? \” 小和尚回答道\“是风在动。
\” 老和尚摇摇头,小和尚又说\“那么是旗在动。\” 老和尚又摇摇头说\“是你的心在动。
\” 事物是随自己的意愿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不是说事物本质上的改变,而是在对待事物时,我们最初总是先以主观的去判断事物的好坏。原先自己喜欢的,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和愿意保留的东西被一次次在心里放大着,所以当看到这件事物时会觉得是美好的,反之者会觉得是丑陋的。
NO7: 两高僧在进行辩论, 第一个高僧说道\“我心中有一面镜子,每天都不断的擦拭,使它明亮照人,足以鉴我。\” 第二个高僧只说了一句\“我心中没有镜子,何用擦拭!\” 第一个高僧听毕自愧不如。
想要遗忘就好像是我们心中的一面镜子,每天不断的擦拭,它只会越来越清晰。 只能当心中空无一物时,这才是真正的遗忘。
NO8:指头与拳头 在日本,游僧借宿寺院,须以法战赢了寺院代表方可。某日,一游僧在法战中遇到寺院的一个天生愚钝的独眼和尚。
法战毕,游僧跑到方丈那边,承认自己被败,并讲述了法战的整个过程\“首先,我竖一指,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就竖起两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 之后我竖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握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
\” 游僧去后,独眼和尚找到方丈,要找游僧算账,说他侮辱了自己\“哼!他瞧我独眼就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因他是客,我以礼相待竖起两指,表示他有两只眼,非常幸运。
谁知他竟举起三个指头,暗示我有三只眼。我受到侮辱,举起拳头正要打他,谁知他拔腿就跑到你这变来了。
\” 每个人都能从指头与拳头里看到那个真我,品行几多,道行几多,学养几多,全在你对指头与拳头的诠释上了。 NO9: 梁王请高僧到自己的国度讲经说法,他指给高僧看沿途的僧舍佛阁\“高僧,你看这三十座寺庙佛堂都是我为佛祖修建的,这算不算功德? \” 高僧淡淡一笑\“不算!\” 那什么才算是功德呢?有人是这样解答的:夫妻是一对同路人,一条穿越高山草地沙漠的路需要两个人彼此扶持着走过,见到美景的时候一同感叹,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要牵手一同度过,当有一天两人白发苍苍时,你满怀深情地对你爱人说\“我愿来世还与你做夫妻。
\”这才算是功德。 NO10: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钩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是就是有一点危。
4.急求《红楼梦》前十回关于佛学的诗歌
第一回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第五回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八回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