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下册语文古诗句解释
1.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和注释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②尽:没有了。 ③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④厌:满足。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①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②湖光:湖面的的光芒。 ③两:指湖光和秋月。
④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⑤潭面:指湖面。
⑥相:相互。 ⑦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⑧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⑨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⑩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 无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那月光下洞庭湖苍翠欲滴的江山,从远处看,就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②川:山原,平地,河流。
③子规:杜鹃鸟。 ④才:刚刚。
⑤山原:山陵和原野。 ⑥蚕桑:种桑养蚕。
⑦了:料理完。⑧如:好像。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下的四月人人都在忙碌,养完了蚕,又开始种地。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2.四年级下册青平乐古诗怎么解释
我去过了很多地方,如:仙公山、清源山、厦门、泉州游乐园……可给我印象最深的事安溪的清水岩,游名胜古迹的作文。
一次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表弟等人一起去安溪清水岩玩。清水岩是在山上,我们来到山脚,看见两了一条公路蜿蜒而上,两边松柏林立,枝繁叶茂。
高耸入云,简直像巨人一样站立在公路的两旁保护这条公路。我们上了山,来到半山腰,大雾弥漫,我们不禁吓了车,呼吸新鲜空气。
表弟张开双手,抬起头,似乎正在人间仙境漫游。爸爸插着腰,说:“不愧是清水岩!”上山了,我走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接着我们看见一条石阶,石阶两边是十二生肖的石雕,表弟看了蛇,以为是真的,跑到一边去了,真是栩栩如生啊!我走上去,爸爸买完票,拿了本导游册,就继续前进了,爸爸说:“下面更好玩!”走了一会儿,我看见了棵千年老树,我看了看导游册,才知道,这是清水岩有名的枝枝朝北。 我看了一下,真的每根树枝都是向北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