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关于教育的诗句

1.《诗经》中和教育有关的句子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语出《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2、一树百获:语出《管子.权修》.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3、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4、身教重于言教: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人比用语言来教育人更重要。

5、耳提面命: 语出《诗经.大雅》.不但面对面教导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6、口讲指画: 语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用手势辅助讲授,形容讲授生动的样子。

7、有教无类: 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语出《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8、一树百获:语出《管子.权修》.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2.关于教育的诗句古诗词

有关于教育方面的诗句1、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

——唐.柳宗元<<行路难>>2、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3、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

——宋.戴复古<<寄兴二首>>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9、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杜荀鹤1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1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劝学>>1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13、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杂诗>>1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1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7、十年磨一剑。

——唐.贾岛<<剑客>>18、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3.出现在小说里的诗词

《爱的暗涌》

那年各安天命,流落红尘中

你落款韵脚,鼓噪起一阵暴风

朝天涯过客,掀起一道暗涌

你断言,诗人的爱本该无疾而终

当初手可摘星,莫非幸福剑走偏锋

你若见血封喉,或许我不应有痛

幽夜清秋,深琐你最无情的瞳孔

待候鸟迁徙,划破一声凄凉如洪

月色冰雕,上演一场秒杀爱的冲动

祭奠爱情,身体力行毫不轻松

诗章血红,排列窗棂守候化干的风

红眸滚动,任你嘲讽抽泣的男儿难为英雄

江湖小生,惯于追逐沧桑霓虹

你亦素琴清优,拨弄繁华于掌中

生命之轻,邂逅半生情缘如此厚重

山南海北,儿女情长统统藏入囊中

狂歌痛饮,十里柔情永不相逢

唯你是从,今生的爱自缚作茧千年冰封

《美人天下》

赌上韶华,意气风发剑走天涯

染指江湖,恩怨难免打打杀杀

乱世冤家,扶挽伊人招惹一身牵挂

十年一剑,江湖小生初成侠

一骑红尘,天南地北走风沙

收缰勒马,残阳退没醉看枯树昏鸦

金戈铁马,沙场点兵狂厮杀

刀剑暗哑,巧取首级只在分秒之差

恋上佳人,钟情为你巧手取天下

血雨腥风,摘得几许富贵荣华

晚来一步,嗟叹佳人已改嫁

儿女情长,万骨荣枯千甲成代价

紫陌千百,一朝青丝悲白发

笑望云烟,山盟海誓都作了假

折戟沉沙,蝉蜕万丈尘寰痛饮无牵挂

桑田古路,英雄豪杰史诗唱罢

一壶浊酒,道听说书人嘻笑鞭鞑

淡看繁华,从今为她袖手天下

4.关于《诗经》的资料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叫“赋《诗》言志”。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

但到汉初传授《诗经》学的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

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

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

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

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

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

5.《诗经》中写夏天的诗句有哪些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鲁颂·閟宫》

翻译:准备秋天祭祀先祖的神灵,从夏天就开始把牛角固定。摆列好白色公牛红色犍牛,牛形酒尊碰撞出清脆响声。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小雅,四月》

翻译:人间四月开始初夏好时节,进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来。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么竟然忍心让我受祸灾?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国风·唐风·葛生》

翻译: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国风·陈风·宛丘》

翻译:敲得瓦缶当当响,舞动宛丘大道上。无论寒冬与炎夏,鹭羽饰物戴头上。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国风·豳风·七月》

翻译: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国风·豳风·七月》

翻译: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

诗经里关于教育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