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懂事的古诗句

1.夸孩子懂事的古诗句有哪些

1、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唐代:吕岩

释义: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代:雷震

释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牧童词》唐代:李涉

释义: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4、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牧童诗》宋代:黄庭坚

释义: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5、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巴女谣》唐代:于鹄

释义: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6、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牧竖》唐代:崔道融

释义: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释义: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所见》清代:袁枚

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9、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

释义: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10、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

释义: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2.夸孩子懂事的古诗句

一、《牧童词》

作者:唐代李涉

1、原文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2、翻译

朝晨去放牛,放牛过曲曲折折的江岸。夜晚去放牛经过几个村庄山谷。

穿蓑衣出树林春雨浙淅沥沥,躺在莎草丛吹起芦笛,吹得江两岸一片葱绿。四周插上蓬蒿,腰中装满弓箭,怕什么猛虎欺凌黄牛犊。

二、《小儿垂钓》

作者:唐代胡令能

1、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翻译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及鉴赏:

1、《牧童词》

唐朝701—800年,文人学习写民间歌谣的风气已经形成。其主要标志就是学习民间的填词。词和诗,此时在文人眼里区别不大,无非一雅一俗。被收进《花间集》、《尊前集》等词集的《竹枝》、《柳枝》、《浪淘沙》等就是七言绝句。

文人写它的目的,也只不过是“馋善歌者扬之”罢了。李涉的这首小诗,正是在模仿民歌的基础上写成,采用的形式和表现的内容十分协调。

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

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

这种奇思漫想,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2、《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

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关于懂事的古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