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关于饮食文化诗句(诗经食物句子)

1.诗经 食物句子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诗经中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诗句,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诗句

2.关于饮食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

1.《寒食日即事》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3.《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4.《寒食》

唐代: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5.《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诗经,诗句,饮食文化

3.关于烹饪的古书

中国最古老的饮食书籍《齐民要术》

清代袁枚的 《随园食单》

其他:

【《诗经》】亦称“诗”。是西周初至春秋时代中叶约500年间民间诗歌选集。《诗经》中有饮食著述,共305篇,分国风、小雅、大雅、颂四体,较全面地反映了古时的时代风貌,同时也大量记述有关食物原料和饮食状况,昌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珍贵资料。《诗经》中记载的谷物有黍、稷、稻、梁、菽(大豆)、耒(小麦)、牟(大麦);蔬菜有蒲、葵、菽、瓜、壶(葫芦)、韭、芹(水芹)、瓠叶、葑(芜菁)、菲(诸葛菜)、荼、荠、荀、茆(莼菜);果类有桃、梅、李、榛、栗、藕、郁(郁李)、枣、奥等;鱼牧有鲂、、鲤、鲨、、、

鲔、鲦、鱼、鳖、牛、羊、兔等;其他有菹(腌菜)、饴(饴糖)以及“友筵设席”等。

【《礼记》】为书名,其中有饮食著述。亦称“小戴记”。汉戴圣编纂。《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记百三十一篇。”注:“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又《儒林传》引《六艺论》:“载德传记八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隋书·经籍志》:“汉初,河间献五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至刘向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因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四十篇,载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马融传小戴之学,又益月令一篇、明堂一位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此说历代有异。《礼记》注释以汉郑玄注最精奥,唐孔颖达等撰正义,能贯穿原书之意,多为后世学者所引用。《礼记》“擅弓”、“仲夏月令”、“内则”等篇,记述一些古代烹调、酿酒、造曲和腌制食品等技法,是研究我国古人饮食文化和重要参考资料。其中“内则”中介绍“周代八珍”的烹调方法,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食谱。

【《周礼》】书名,儒家经典之一。本名《周官》,至刘歆改称《周礼》,亦称《周官经》书,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旧传为周公制作,亦疑刘歆为作。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已得《周官》,非歆伪作。也有认为出于六国。汉郑玄为《周礼》注,唐贾公彦为之疏。其中涉及饮食有关部分,如膳夫、疱人、内瓮、亨人、凌人、笾人、醢人、酒正、浆人、疡医、食医、春人等,是研究我国古代饮食的重要史料之一。

【《释名》】书名。亦《逸雅》,东汉熙撰,共8卷,分27篇。其书“皆以同声相谐,推论名称之由,晰名物之殊,典礼之异”,多处涉及饮食,为研究饮食文化重要历史资料之一。

【《广雅》】书名。共10卷。三国魏张揖撰。其书因《尔雅》旧目,博采《三苍》、《说文》、《方言》诸书以增广之。计185150文。隋曹宪作音释,因避炀帝讳,改名《博雅》,至今二名并存,清王念孙为之疏证,极精严,间有饮食著述。也为研究饮食文化重要史料。

【吕氏春秋】

有关烹饪的古籍之一。亦称“吕览”,秦相吕不韦门客合撰。共26卷,分8览(64篇)、6论(36篇)、12纪(60篇)20余万言。其卷1“本生篇”、“重己篇”阐述一些养生理论,主张饮食有节制,不要大吃大喝;卷14“本味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古代烹饪的选料、火候、调味、烹饪理论等,并介绍了各地的著名士特产食品。为研究我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和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有关烹饪著作之一。

【《食经》】古代饮食专著。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六朝时有崔浩、竺暄、诸葛亮颖编的《淮南王食经》达130卷,也有说120卷。但这些宝贵《食经》早已亡佚。

4.关于饮食文化来源的诗句

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 尝看得似辅兴无。范成大有诗曰:“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苏东坡,:“开心暖胃闲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郑板桥的诗:“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甘薯 青藤绿叶满畦爬,胖体红颜串串瓜。

貌不惊人心地美,浑身是宝献农家。花生 田野山坡尽是家,丛丛绿叶衬黄花。

深埋根底长生果,不露锋芒品性嘉。 燕江美食园小吃 几回光顾齿留香,美食名园耐品尝。

花样繁多风味足,民间小吃韵悠长。 在维族农家吃葡萄 葡萄架下溢清香,瓜果垂涎任品尝。

靓丽姑娘歌伴舞,甘甜美味永珍藏。 靖安椪柑吟 形美味浓鲜果珍,健脾润肺九州闻。

产销两旺年超亿,绿色“香田”出国门。绿色食品 天然食品神,返扑又归真。

绿色无污染,清醇可健身。 田畴千里碧,棚室四时春。

淡饭粗茶饱,青蔬弥足珍。行香子·清水笋 沐浴春阳,毕露锋芒。

一宵间、列队成行。下山进厂,净体清裳。

看料精选,工精制,品精装。 天然美食,绿色家常。

透晶莹、展玉飘香。畅游商海,远渡东洋。

喜绽千花,旺千户,举千觞。

5.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对饮食文化描写较多的是哪两部

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它按音乐标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舞曲。《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在艺术上,《诗经》音调流畅,语言朴素,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赋的手法是直陈其事,比即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先咏它物来引发情意。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学习楚民歌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楚辞体诗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诗歌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洋溢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优美动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怀诗《九章》九篇,以及《天问》等,共25篇楚辞作品。屈原的后继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富赡富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或以年为序,或以国为别,多出于各国史官之手。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有很高的艺术性,如《左传》中的《鞍之战》、《郑伯克段于鄢》,或叙述激烈的战争进程,或表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在叙事写人方面均很出色。《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个性光彩,描写技巧愈加高明,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其体式导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批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国强势不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辞赋来抒情志、来刺时世。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等是这方面的名作。他们的创作突破了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诗经中关于饮食文化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