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心养气的诗句(静心的诗句)
1.静心的诗句
养生、静心诗句
凌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佛家十六字要诀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南宗慧能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北宗神秀
心无念处是道心,念无处所是道心,求无处所是道心,成无处所是道心,常念无念是道心,若悟此法是得道。——北宗神秀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
葛亮
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也。 ——《吕氏春秋·尽数》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荀子·荣辱》
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汉·张衡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国(魏)·曹操
静以养身,俭以养性。 ——《南史·陆慧晓传》
心者,神之舍也,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 ——《万寿丹书》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唐·孙思邈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唐·孙思邈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唐·李白
壮志因愁减,哀容与病俱。 ——唐·白居易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唐·刘禹锡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宋·包拯
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宋·欧阳修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
多忧伤神,多思伤志。 ——宋·宋祁
人无忧,故自寿。 ——宋·李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元·冯子振 静则神藏,躁则神夭。 ——元·刘元素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元·刘元素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元·刘元素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明·洪自诚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明·龚廷贤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
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 ——明·汪绮石 宜节思虑以养心,宜节烦恼以养神。 ——明·汪绮石 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 ——清·金缨 心宽出少年。 ——清·王濬卿
智者之养生也,必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灵枢·本神》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钱公良测语上》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安份吟》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联句》
养心之法,须要摆脱一切;凡荣枯得失,犹如水月镜花,事过即忘。 ——《修身宝鉴》
养生之士,睡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 ——唐·孙思邈
2.描写“明心”和“静心”的诗句分别有哪些?
描写“明心”的诗句
1.《喜迁莺·死生都怕》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死生都怕。这轮回贩骨,如何得罢。不悟真常,强生枝节,性命了达不下。有中不解,无中无里,难明真假。离万法。这本来一点,何处安搭。敢问些儿话。修真养性,如何凭执把。甚是明心,甚为见性,甚是万缘不挂。甚为明月清风,甚是玲珑脱洒了。真法告,师父慈悲,提携点化。
2.《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神定气平,心空智明。
其机静而自应,其用虚而不盈。
寒潭月落,霁夜河横。
绍了亡祖位,借功成佛名。
建立因缘皆尔尔,刹尘世界与众生。
3.《缘识》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时流求法界,问取本真诠。
了悟空皆寂,心明海月圆。
描写“静心”的诗句
1《满庭公》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蓬头垢面,秘奥埋名。颐神养气忘形。并没纤尘挂染,意静心明。逍遥自然快乐,握玄机、修进长生。清闲处,管胜如火院,苦海冤坑。卧月眠云弄斗,调龙虎,婴娇女姹堪凭。斡运飞金走玉,杳杳冥冥。灵光一点来往,现元初、妙相身轻。乘鸾凤,指蓬瀛路上前行。
2.《益寿美金花》
年代: 元 作者: 侯善渊
除贪绝爱。性静心清明宝界。宝界华阳。换质琅然雪隐霜。虚白晃耀。轩外澄神凭自照。照破昏衢。显出圆通五彩珠。
3.《和周仲嘉再示三篇》
年代: 宋 作者: 王洋
长篇大轴势如林,慰我穷愁正结阴。
数首娱忧兼寓物,几人对面便知心。
多求笔吏供濡墨,乘买筠筒给浩吟。
闲静心情如此少,能听贺若是知琴。
3.有关修身养性的古诗(5句)要有作者和出自哪里
有关修身养性的古诗: 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 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 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
4.描写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关于养生的古诗句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6.有什么诗词能让心静下来
1凌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佛家十六字要诀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南宗慧能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北宗神秀
2心无念处是道心,念无处所是道心,求无处所是道心,成无处所是道心,常念无念是道心,若悟此法是得道。——北宗神秀
3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
4 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也。 ——《吕氏春秋·尽数》
5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荀子·荣辱》
6 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汉·张衡
7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国(魏)·曹操
8 静以养身,俭以养性。 ——《南史·陆慧晓传》
9 心者,神之舍也,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 ——《万寿丹书》
10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唐·孙思邈
11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唐·孙思邈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唐·李白
12壮志因愁减,哀容与病俱。 ——唐·白居易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唐·刘禹锡
13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宋·包拯
14 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宋·欧阳修
15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
16多忧伤神,多思伤志。 ——宋·宋祁
17 人无忧,故自寿。 ——宋·李
18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元·冯子振 静则神藏,躁则神夭。 ——元·刘元素
19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元·刘元素
20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元·刘元素
21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明·洪自诚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明·龚廷贤
2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
23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 ——明·汪绮石
24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安份吟》
25养心之法,须要摆脱一切;凡荣枯得失,犹如水月镜花,事过即忘。 ——《修身宝鉴》
26养生之士,睡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 ——唐·孙思邈
7.关于心平气和的古诗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增广贤文》
乐之务在于心和,和心在于行之适。——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 明代官员、理学家薛瑄《读书录》
明·薛瑄《读书录》与人说话,要心平气和。动不动就生气会导致自己对事事都看不顺眼,感到厌倦。态度严厉,就会使人怨恨。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调和气畅。—— 陶铸关于心平气和的名言
我渴望随着命运指引的方向,心平气和地、没有争吵、悔恨、羡慕,笔直走完人生旅途。—— 法国诗人魏尔伦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华盖集》
8.有关净心神的古诗最好是古文
励志诗一 大仪斡运。
天回地游。四气鳞次。
寒暑环周。星火既夕。
忽焉素秋。凉风振落。
熠耀宵流。 二 吉士思秋。
实感物化。日与月与。
荏苒代谢。逝者如斯。
曾无日夜。嗟尔庶士。
胡宁自舍。 三 仁道不遐。
德輶如羽。求焉斯至。
众鲜克举。大猷玄漠。
将抽厥绪。先民有作。
贻我高矩。 四 虽有淑姿。
放心纵逸。出般于游。
居多暇日。如彼梓材。
弗勤丹漆。虽劳朴斵。
终负素质。 五 养由矫矢。
兽与于林。蒲芦萦缴。
神感飞禽。末伎之妙。
动物应心。研精躭道。
安有幽深。 六 安心恬荡。
栖志浮云。体之以质。
彪之以文。如彼南亩。
力耒既勤。藨蓘致功。
必有丰殷。 七 水积成川。
载澜载清。土积成山。
歊蒸郁冥。山不让尘。
川不辞盈。勉尔含弘。
以隆德声。 八 高以下基。
洪由纤起。川广自源。
成人在始。累微以着。
乃物之理。纆牵之长。
实累千里。 九 复礼终朝。
天下归仁。若金受砺。
若泥在钧。进德修业。
辉光日新。隰朋仰慕。
予亦何人。补充:菜根谭中的修身句子: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
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
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
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
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