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子的诗句
1.描写汤圆的诗句有哪些?
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骄云不向天边聚,密雪自飞空。
佳人纤手,霎时造化,珠走盘中。六街灯市,争圆斗小,玉碗频供。
香浮兰麝,寒消齿颊,粉脸生红。——宋·史浩《人月圆》 3、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宋·朱淑真《圆子》元宵节吃汤圆的诗句 关于元宵节汤圆的诗词 4、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 5、玉屑轻盈,鲛绡霎时铺遍。
看仙娥、骋些神变。咄嗟间,如撒下、真珠一串。
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歌楼酒墟,今宵任伊索唤。
那佳人、怎生得见。更添糖,拼折本、供他几碗。
浪儿门,得我这些方便。——宋·史浩《粉蝶儿》 6、翠勺银锅飨夜游,万灯初上月当楼。
溶溶琥珀流匙滑,璨璨蠙珠著面浮。香入手,暖生瓯,依然京国旧风流。
翠娥且放杯行缓,甘味虽浓欲少留。——宋·王千秋《鹧鸪天其一·圆子》元宵节吃汤圆的诗句 关于元宵节汤圆的诗词 7、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8、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宋·姜白石《咏元宵》 9、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元宵月正圆》 10、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
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胡秉言《汤圆》。
2.关于汤圆的诗句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家庭和谐、吉祥。
冬至汤圆又叫“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汤圆宜水煮,水煮汤圆滑而不腻,口感更佳。而且吃汤圆的时候可以喝少量汤圆汤,有“原汤化原食”之功,使一些流失在汤中的营养不致浪费。
相比之下,煎炸型的汤圆可能闻着比较香,但是也会导致油脂、热量的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
汤圆,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
3.描写“汤圆”的诗句有哪些?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见说谁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1.释义: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参考资料
知乎:/p/20561543
4.关于“丸子”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丸子”的古诗有: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
唐代:韩愈
南山有高树,花叶何衰衰。上有凤凰巢,凤凰乳且栖。
四旁多长枝,群鸟所托依。黄鹄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不知何山鸟,羽毛有光辉。飞飞择所处,正得众所希。
上承凤凰恩,自期永不衰。中与黄鹄群,不自隐其私。
下视众鸟群,汝徒竟何为。不知挟丸子,心默有所规。
弹汝枝叶间,汝翅不觉摧。或言由黄鹄,黄鹄岂有之。
慎勿猜众鸟,众鸟不足猜。无人语凤凰,汝屈安得知。
黄鹄得汝去,婆娑弄毛衣。前汝下视鸟,各议汝瑕疵。
汝岂无朋匹,有口莫肯开。汝落蒿艾间,几时复能飞。
哀哀故山友,中夜思汝悲。路远翅翎短,不得持汝归。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其他诗: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晚春》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关于“丸子”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丸子”的古诗有: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 唐代:韩愈 南山有高树,花叶何衰衰。
上有凤凰巢,凤凰乳且栖。 四旁多长枝,群鸟所托依。
黄鹄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不知何山鸟,羽毛有光辉。
飞飞择所处,正得众所希。 上承凤凰恩,自期永不衰。
中与黄鹄群,不自隐其私。 下视众鸟群,汝徒竟何为。
不知挟丸子,心默有所规。 弹汝枝叶间,汝翅不觉摧。
或言由黄鹄,黄鹄岂有之。 慎勿猜众鸟,众鸟不足猜。
无人语凤凰,汝屈安得知。 黄鹄得汝去,婆娑弄毛衣。
前汝下视鸟,各议汝瑕疵。 汝岂无朋匹,有口莫肯开。
汝落蒿艾间,几时复能飞。 哀哀故山友,中夜思汝悲。
路远翅翎短,不得持汝归。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其他诗: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晚春》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描写汤圆的诗句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