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中关于屠呦呦的诗句(屠呦呦的呦呦取自哪些首诗)
1.屠呦呦的呦呦取自哪些首诗
2015年10月5日讯,中国女科学家屠哟哟实现了我国诺贝尔医学奖零的突破。据报道,屠呦呦的名字为父亲所取,来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意为鹿鸣之声。
《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叫《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2.屠呦呦的呦呦取自哪些首诗
屠呦呦的呦呦取自《诗经·小雅》。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1935年,5岁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儿园,1年后,进入宁波私立崇德小学初小,成为一名小学生。11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西小学高小,13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初中,15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
扩展资料:
人物影响
“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
“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研究员这种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辞中称,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屠呦呦
3.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她的名字有什么典故
屠呦呦的名字据说是父亲所起,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有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思是:一群鹿在那里一边鸣叫,还一边吃着蒿草。《诗经》译注中,“蒿”解释为“一种草,也叫青蒿,香蒿”。屠呦呦正是因为长期坚持不懈地对青蒿素进行研究与提取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冥冥之中就像是注定似的。
呦(yōu)这个字的意思基本上都是与声音有关的。一是叹词,表示惊讶,比如说“呦,是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啊?”。二是象声词,形容鹿的鸣叫,也可以用来形容哭声。三是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如说“你怎么自己就来了呦?”
4.《屠呦呦与青蒿素》引用诗经有何作用
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该小组最后把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1971年10 月4日,她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该样品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为100%。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我国颁发的一类新药证书。一项特殊历史时期的任务,最终转化成了全人类对抗疾病的武器,拯救了数不清的生命。
2011年9月24日,已经80岁高龄的屠呦呦获得了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直到这时,屠呦呦的名字才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介绍,屠呦呦当时看到了一本名叫《肘后方》的书, 这本书讲到青蒿是可以治疟疾的。1971年,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目光锁定青蒿。经过数百次实验和190多次失败后,1971年10月4日,她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这种样品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为100%。1972年11月8日,她和她的同事们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一种白色针晶,并将之命名为青蒿素。
亲自试服以验证药物安全
不仅如此,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出现了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当时,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不顾个人健康,决定亲自试服。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屠呦呦还得了中毒性肝炎。不过,她们依然坚持直到亲自证实了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
1986年,青蒿素正式获得新药证书。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过去10年,全球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了38%,全球43个国家、其中包括11个非洲国家疟疾发病率和疟疾死亡率都下降50%以上。
全球数亿人因青蒿素而受益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药监总局昨日都向屠呦呦获奖发出贺信,贺辞中表示,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
将来会有更多成果面世
屠呦呦获得诺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表示,听到屠呦呦获奖的消息自己非常激动,也感到很惊喜。“这是我们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并且是中医药方面得的奖,应该说令人感到非常振奋。”张伯礼认为,这是屠呦呦甘心“坐冷板凳”、长期执着努力攻关取得的成绩。同时,这也是科学家这个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另外,他还表示,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越来越快,和国际的差距越来越小,将来会有更多的成果面世。
曾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屠呦呦获奖的背后是长期艰苦的努力和付出,这种精神对今天的科技工作者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作为几十年投身科研的老科学家,屠呦呦曾经寄语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我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总结这40年的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或许正是这种远离浮躁、实事求是的精神本身,也是她能够取得突破摘取诺奖桂冠的一大原因,而且这种精神可以真正推动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5.屠呦呦出自哪句话
呦呦出自语出《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呦呦鹿鸣是成语。
原文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