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的诗句和内涵
1.关于梅花的诗句古诗含义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寿阳空理愁鸾。
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出自:吴文英《高阳台·落梅》。译文:宛如宫女脂粉残留的秀痕,仿佛云间仙子飘坠下的倩影。
一树新梅,南放在野水荒湾。古石下埋藏你芳香的遗骨,金沙滩葬着她的连环锁骨。
不恨南楼的横笛吹奏起《梅花落》的笛曲,声声幽怨哀伤。但我更恨的是早晨的和风吹遍万水掠过千山,梅花被吹得飘零片片。
香气在黄昏的庭院中扩散,幽冷的月光下梅花的疏影摇曳翩翩。寿阳公主空对着宝镜弥补脸上痕瘢,悄悄地妆饰姣好的容颜。
试问有谁调匀玉髓,来悄悄修补香艳的痕斑?潇潇细雨中归鸿不断,翩翩飞远,无边无际的春寒,还笼罩着那种满梅花的孤山。远去的幽魂请谁才能招还,只能在梦境中与你在溪边想见。
你穿着洁白的衣裙,解下玉佩赠给我作为留念。最令人忧愁的是,当梅雨过去而变成晴天,小鸟在梅树间啼叫连连,浓密的叶片下,点点梅子已又清又圆。
2.梅的寓意及诗句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梅》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梅花绝句》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杨柳枝词》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早梅》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江梅》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杂咏》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画梅》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早梅》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题画梅》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雨中元墓》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落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访妙玉乞》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咏红梅花》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咏红梅花》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咏红梅花》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
3.梅在古代的古诗意义
梅在古代诗歌中被赞为“不惧严寒”、报春信使”“有凌雪傲寒、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清癯高雅、不卑不亢的高标逸韵;有不随众俗、独占春先的独特个性;有与世无争、甘心寂寞的淡趣闲情”等等。
早在南北朝时期,除了梅子的实用价值外,梅花的观赏价值亦被人们普遍重视。随着古体诗歌创作的发展,梅花也走进了诗人们的笔下,开始在诗笺上大放异彩。
回顾中国咏梅诗史,许多“第一”都是始自这一时期:第一个在诗中称赞梅花那不惧严寒的品格的,是南朝宋诗人鲍照;第一个在诗中称梅花为报春信使的,是南朝宋另一位诗人陆凯;第一个从审美的角度咏赞梅花的,是南朝梁诗人何逊;第一个作咏梅诗的帝王,是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到了唐代,诗人咏梅渐成风气。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皆有咏梅之作,如卢照邻、张九龄、孟浩然、王维、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等等。
他们比南朝诗人更加注意到了梅花的美学价值,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了梅花的精神品质。应该说,在唐代诗人笔下,我国咏梅诗已走向了成熟。
不过,由于有唐一代人们盛爱牡丹,所以就咏花诗数量和质量来说,唐代的咏梅诗从总体上还比不过咏牡丹诗。 至宋代时,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令人们十分惊奇的文学现象,即咏梅诗词的峰起。
宋王朝的建立虽然结束了晚唐五代割据纷争的历史局面,但宋代的“兴朝气象”却远远不如汉、唐二朝。汉、唐开国,都扩大了前朝的疆土,而宋朝却连汉、唐旧域也未能保住。
加上北方辽、金先后威胁中原,而赵宋却始终处于无奈境地,丧权辱国的事情不断发生。所以,宋代文人的忧国之心比此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普遍,都强烈。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百花苑中那别具一格的梅花,自然地引起了宋代文人的特别关注。有的人赞赏梅花那凌雪傲寒、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的人倾慕梅花那清癯高雅、不卑不亢的高标逸韵;有的人歆羡梅花那不随众俗、独占春先的独特个性;有的人欣赏梅花那与世无争、甘心寂寞的淡趣闲情……总之,生活在忧患中的宋代文人,都在梅花那里找到了“知己”——他们或是受到了精神鼓舞,或是发现了人生榜样,或是受到了思想启迪,或是接受了消极影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宋代咏梅诗词大兴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些名人的热衷咏梅,就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宋的林逋、苏轼和南宋的陆游。
林逋,字和靖,北宋著名隐士,他长期隐居在盛产梅花的杭州西湖孤山,以植梅养鹤为趣,人称“梅妻鹤子”。林逋擅作咏梅诗,他的七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后人公认为咏梅千古绝唱。
苏轼是一代文坛领袖,他一生作咏梅诗30多首,由于他在宋代文坛影响极大,故他的热心咏梅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苏门弟子及其后许多诗人,相继推出了一些咏梅佳作。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作诗上万首,其中咏梅诗多达150余首。
他在咏梅诗中倾注了满腔爱国之情,使咏梅诗的质量得到了新的升华。除了以上三位之外,两宋著名诗人如范仲淹、柳永、宴殊、黄庭坚、秦观、周邦彦、陈与义、李清照、辛弃疾、陈亮、范成大、杨万里、刘克庄、姜夔、吴文英等等,都有咏梅诗词佳作。
除了一些诗坛词苑大家以外,宋代还出现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咏梅高手,如卢梅坡等。南宋还出现了一些“大批量”创作咏梅诗的人,如李祺作有《梅花百咏》,张道洽作有咏梅诗300首,宋伯仁创《梅花喜神谱》,绘梅图百幅附梅诗白首,等等。
元、明、清三代,咏梅之风历久不衰,如萨都剌、高启、李东阳、杨慎、袁宏道、陈子龙、纳兰性德、袁枚、赵翼、龚自珍、秋瑾等等著名诗人,皆有咏梅佳作。特别是,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题画诗,许多画家在热心画梅的同时,也在画卷上留下了咏梅诗佳作。
望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