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关于命运的诗句(顾城 的诗句)
1.顾城、的诗句
【1】: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 《避免》
【2】: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 《远和近》
【3】: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顾城 《错过》
【4】:我从没有被谁知道,所以也没有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 遇见只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顾城
【5】: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 ——顾城
2.谁知道有关顾城的一切?
顾城:让诗歌成全爱与死亡 顾城(1956—1993) “非正常死亡”落在诗人身上,往往比落在常人身上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无论是死于决斗场的普希金,因飞机失事“吻火”而亡的徐志摩,还是把头枕在冰凉铁轨上的海子,大抵如此。
但好像从没有一个诗人像顾城那样,他的“诗人之死”竟带有了“罪与罚”的宿命意味。 今年是顾城去世10周年,他走了,留下了那么多诗篇与故事,继续感动着我们。
他的诗——顾城像徐志摩一样,也是活在梦里的诗人 一个大眼睛的男孩子,十岁时读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开始天真地思考人的命运。昆虫世界告诉他,每个细小的生命都有它们的生活。
渐渐地,他发现可以听到天地间万物变化和生长的声音了,而且,那也正是自己生命变化和生长的声音。这是同一种声音。
最早使他感到诗的是雨滴。“在雨滴中闪现的世界,比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更纯、更美。”
在自然里,他“感到了无数生命和非生命的历史。”但把这种感觉写成诗是那么难!伟大的自然之美的震慑,竟使他身体里“充满了一种微妙的战栗”。
他多想记下那一切,“那云上火焰一样摇动的光辉”。 在上个****的“朦胧诗”时代,顾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那首写于1979年只有两句话的著名诗篇《一代人》,在成为顾城标签之作的同时,成了刚从劫难中苏醒过来的“一代人”的精神箴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在那之后,一个青春的孩子般的诗人在新诗的星空划过了短瞬的十年。
如果让我选出20****中国的童话诗人,我觉得只有20年代的徐志摩和80年代的顾城够格。在对待爱情上,他们都把它视为生命的一切意义所在。
谁有了爱,谁就有了幸福。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也即是生命的失败;他们都是任性而长不大的孩子,都有着单纯的生命信仰。
徐志摩要追求的理想人生全部包容在他的“单纯信仰”里,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而顾城是沉沦在自造的幻象里,“本真童心仍是一种很宝贵的艺术精神”。
相较而言,或许顾城在气质上更多了些“****末”的忧郁和偏执。 顾城以为,“诗人的工作就是要把破碎在生活中的生命收集起来,恢复它天然的完整。
”他尊崇那位和他一样“都曾当过笨拙的木匠”的北欧寒冷世界的安徒生,“你运载着一个天国/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所有纯美的童心/都是你的港口。” 童心是没有欲望的。
顾城的早期诗歌多在意向的透明里透出童稚的谐趣,虽意向世界也是繁复的,但远没有后来的诗作那么难破解。 顾城像徐志摩一样,也是活在梦里的诗人。
梦离现实是远的,那正是《远和近》的质疑。诗句是淡淡的,诗意却是冷漠的。
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在远近之间,他宁愿选择“云”,而不是“你”。“云”是远的近,“你”是近的远。
《梦痕》是另一番“远和近”的意向。 “我看见/诗安息着/在那淡绿的枕巾上/在那升起微笑的浅草地上/发缕像无声的瀑布……”“近”的“珊瑚般生长的城市”被黑暗的淤积“掩盖了”。
梦是“远”的,可在梦里,“我是鱼,也是鸟/长满了纯银的鳞和羽毛/在黄昏临近时/把琴弦送给河岸/把蜜送给花的恋人”。 想想诗人最后的悲剧,不也是由于爱的“远”“近”造成的。
他有着“超越现实圄地的异想”,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他只有她/自己,和微微晃动的北冰洋”。
那个遥远的“激流岛”不啻是他的“北冰洋”。他愿像爱斯基摩人一样,在“雪屋里/燃烧着一盏/鲸鱼灯”,“想人生”。
那在鲸鱼灯影里晃动着的“困倦的浆”,是现实压迫的疲惫;只靠“自制的神”,支撑生存的信念。 于是,便有了“生存挣扎与死亡命定”。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人们走来走去/他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他用诗表明,人在这“偶尔,也有蒲公英飞舞”的世界上,活得像生命的囚徒,被那“木桩”套牢。
人生的悲剧宿命在于,“被太阳晒热的所有生命”,终将被“死亡”所收获。 顾城的死亡意识,死亡情结是异常浓重的。
当他觉得用来抗击死亡的爱,不能“远离即将来临的黑夜”时,就把自己当“一穗大麦”奉献给死亡。 这时,绝望的痛苦使存在的勇气在面对死亡时,显得是那么孤苦无助。
他的爱——顾城的欲望分明是诗人的“童心”的欲望 如果顾城与谢烨、英儿或顾城与英儿、“另一个男人”的“三角恋”发生在今天,是算不上惊世骇俗的。但在那样一个中国的年代,还是有惊天动地的意味。
照一般理解,他们的关系不过是男人或女人的移情别恋而已。 但四个当事人中有三个是“诗人”,就显得不那么一般了。
我始终不怀疑任何一方的爱,都是出于真诚,也会刻骨铭心。至于英儿是否撒谎,杜撰了“强暴的初夜”;是否毁灭了一个好端端的家庭,都已经不重要了。
顾城在是个诗人的同时,尽管孩子气,可毕竟还是个有世俗欲望的男人。 而在是个男人的同时,又更是个诗人。
所以才把他心里这两个他生命中的女人,在视为欲望女体的同时,还视为世间的艺术珍品。 他对谢烨的爱情是真的,是诗的;对英儿的爱同样是诗的,也是真的。
当他是个诗人时,没有欺骗两个女人的感情。但他“。
3.赏析下面这首现代诗,谈谈你的体会,并尝试创造一首现代诗一代诗人
一代诗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①赏析: “黑夜”——不良影响的象征,“黑色的眼睛”——在不良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美好品质。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不良环境中,丝毫没有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相反,追求美好的信念反而更加坚定。“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表现的是对环境的反叛,对命运的抗争! ②创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沉寂里, 我用心倾听—— 远处似乎传来天籁之音, 我追寻着她彳亍前行, 我相信只要翻过这座高山, 前途就是无限的光明。 即兴之作,见笑。
4.顾城经典的诗句有哪些
1、早晨的花很薄,午后的影子又大又轻,风侧过身穿越篱笆。在新鲜的泥土墙上,青草开始生长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2、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 ——顾城 《英儿》
3、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顾城 《我的幻想》
4、推开门,带上最合法的表情。不要看见别人,也藏好自己的心 ——顾城 《世界和我》
5、睡吧 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顾城 《生命幻想曲》
6、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 ——顾城 《你和我》
7、时钟 在教堂里栖息,沉静地嗑着时辰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8、星星打扮好了都在下山,月亮犹犹疑疑却不孤独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9、树枝因疏忽,使得我见月。而月不见我,亦不见树枝 ——顾城
10、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顾城 《弧线》
11、现在树枝细着,风中摇摇。 二十岁的我们都不见了 ——顾城 《然若》
12、一个人,必须有太阳。 ——顾城 《我喜欢在路上走》
13、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 ——顾城 《生日》
1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15、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顾城 《门前》
顾城的创作风格:
1969年至1982年是其创作的前期,整体风格明丽纯净,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创作高峰——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顾城在这个时期写出了许多天才之作,他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此时的创作不是依靠社会经验,而是依仗其对万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才华,当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诗中也流露出轻微的虚无和颓废的情绪。
5.顾诚的经典诗句有什么啊
年代:现当代 作者:顾城 作品:我是黄昏的儿子 内容: ——写在过去不幸的年月里 我是黄昏的儿子 我在金黄的天幕下醒来 快乐地啼哭,又悲伤地笑 黑夜低垂下它的长襟 我被出卖了 卖了多少谁能知道 只有月亮从指缝中落下 使血液结冰——那是伪币 泥土一样柔顺的肤色呵 掩埋了我的心和名字 我那渴望震响的灵魂 只有鞭子垦出一行行田垄 不断地被打湿,被晒干 裂谷在记忆中蔓延 可三角帆仍要把我带走 回光像扇形的沙洲 海用缺齿的风 梳着苍白卷曲的波发 乌云的铁枷急速合拢 想把我劫往天庭 然而我是属于黑夜的 是奴隶,是不可侵犯的私产 像牙齿牢固地属于牙床 我被镶进了一个碾房 我推转着时间 在暗影中,碾压着磷火 于是地球也开始昏眩 变音的地轴背诵起圣经 青石上凿出的小窗 因为重复,变成了一排 也许是迷路的萤虫吧 点亮了我的眼泪 这是启明星的目光 绕住手臂,像精细的银镯 我沉重的眼帘终于升起 她却垂下了淡色的眼睫 我是黄昏的儿子 爱上了东方黎明的女儿 但只有凝望,不能倾诉 中间是黑夜巨大的尸床 《别》(在春天,我把手帕轻挥) 顾城 在春天, 我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象水中的落花, 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小巷》 顾城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山影》 顾城 山影里 现出远古的武士 挽着骏马 路在周围消失 他变成了浮雕 变成纷纭的故事 今天像恶魔 明天又是天使 《微微的希望》 我和无数 不能孵化的卵石 垒在一起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没有别的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 《雨行》 云,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泡影》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规避》 穿过肃立的岩石 我 走向海岸 "你说吧 我懂全世界的语言" 海笑了 给我看 会游泳的鸟 会飞的鱼 会唱歌的沙滩 对那永恒的质疑 却不发一言 《案件》 黑夜 象一群又一群 蒙面人 悄悄走近 然后走开 我失去了梦 口袋里只剩下最小的分币 "我被劫了" 我对太阳说 太阳去追赶黑夜 又被另一群黑夜 所追赶 在夕光里 在夕光里, 你把嘴紧紧抿起: "只有一刻钟了" 就是说, 现在上演悲剧。
"要相隔十年, 百年!" "相距千里, 万里!" 忽然你顽皮地一笑, 暴露了真实的年纪。 "话忘了一句。
" "嗯, 肯定忘了一句。" 我们始终没有想出, 太阳却已悄悄安息。
眨眼 在那错误的年代,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我坚信 我目不转睛 彩虹 在喷泉中游动 温柔地顾盼行人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团蛇影 时钟 在教堂里栖息 沉静地嗑着时辰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口深井 红花 在银幕上绽开 兴奋地迎接春风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片血腥 为了坚信 我双目圆睁 生命幻想曲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昼象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时间的马 累倒了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 象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 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象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类的歌曲 千百年后 在宇宙中共鸣 初夏 乌云渐渐稀疏 我跳出月亮的圆窗 跳过一片片 美丽而安静的积水 回到村里 在新鲜的泥土墙上 青草开始生长 每扇木门 都是新的 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 窗纸一声不响 像空白的信封 不要相信我 也不要相信别人 把还没睡醒的 相思花 插在一对对门环。
6.帮我解解顾城的《我的独木船》这首诗,他究竟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向
<一>我的独木船,没有桨,没有风帆,飘在大海中间,飘在大海中间,没有桨,没有风帆。
桨和帆是船的动力,失去了动力的船注定只能漂泊。更何况它是一尾飘在大海中间的独木船呢?大海是如此之大,独木船又小得可怜,这一对比便只剩凄凉。
到了作者第二次提到飘在大海中间,我的寒毛便立正站好,恐惧在心中慢慢扩大,我觉得,天好象慢慢黑了,出口好象慢慢淡了,这时候,我好象觉得自己就是那尾独木船,没有桨,也没有风帆看不见出口,没有出口,一切静的可怕!风呵,命运的风呵,感情的波澜,请把我吞没,或送回彼岸,即使是梦幻,即使是梦幻……这时候,大海的中间扬起了风,吹皱了一池的宁静,带走了黑暗,我想那是一种感情的温暖,这种精神的力量,或许便是带我走出黑暗的力量,黑暗的后面是彼岸吗?我觉得自己和作者一样,遇到了生命中的浮木,虽然不知道浮木是否可以救我,但我除了它还有什么呢?所以宁愿被吞没,宁愿消亡,有句话不是说了吗?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消亡……也许是天黑得久了,也许是缺乏了动力饿过头了,我居然分不清楚,那浮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只因为我的渴望而产生的幻像。幻想中我看到有个女孩淡淡地向我走来,她的手中捧着火柴,她问我,小姐来支火柴吗?它很灵哦,只要擦亮它就会实现心灵的渴望……我在盼望那,沉静的港湾,我在盼望那,黄金的海滩;我在盼望那——岸边的姑娘和她相见,和她相见,和她相见!我,擦亮了火柴,风将我带到了彼岸,那是沉静的港湾,船在风中慢慢地向岸靠拢,更近的时候,我看见了岸上的沙滩,黑暗在风中急速散去,天亮了起来,阳光!是阳光照射了下来,阳光照在沙滩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是金色的,对!是金色的!满是阳光味道的沙滩,沙滩里不要黑暗。
当船更近的时候,我问自己,我更想看到什么,有丝迷茫,所以我只能猜测作者想要看到什么,前段的时候作者提到了感情的波澜,如果我才想22岁的顾城我想要什么呢?又是什么和金色的沙滩最是相称呢?是姑娘吧,一个满身漾满爱情光辉姑娘,于是我听到顾城的心中呐喊着和她相见,第一声是愿望,第二声是行动,第三声是迫不及待。幸福啊!太过美丽,所以我们都因为会害怕,害怕她在不经意间溜走而显得迫不及待……<二>我的独木船,没有舵,没有缆绳,飘在人世间,飘在人世间,没有舵,没有缆绳。
第二篇的开篇和第一篇很像,区别是桨和风帆被舵和缆绳所替代,这就意味着,作者的船开始失去了方向,没有了方向,就好象一个人失去了眼睛,这一刻我仿佛看见失去视力的顾城,他像堕入凡间的天使,他不属于人世间,却因失去了视力,迷失了回到天堂的路……风呵,命运的风呵,生活的波澜,请把我埋藏,或送回家园,即使是碎片,即使是碎片……其实,在这一段里我的感受已经不像对于第一段的来得那么清晰,很多地方都只是我的一种臆测,即使这种臆测是根据顾城一些资料的推测。我想如果第一篇诗歌代表了一个22岁男子的渴望,那么第二段这个男子已经不再是22岁,他可能只有10岁或者更小,经由精神分析的观点我发现,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因为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太大,他们有很多事不能像成人那样自如地去做,所以在他们的眼中家的感觉更加神圣,好像那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好像父母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的神明……在这一段里,我从诗歌里幻想顾城所看到的,我觉得诗歌好像带我走到了顾城记忆的城堡,那是他的童年时代,虽然零星、虽然不全,虽然被深深地埋在心底,却发出诱人的光,吸引我去探询……我在想念那,沉静的港湾,我在想念那,美丽的栈桥;我在想念那,含泪的灯盏我在想念那——灯下的母亲祝她晚安,祝她晚安,祝她晚安!和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一样,这一段也是由远及近的景象,区别是,幸福的港湾换作了家(这是我对栈桥的解释,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固执地以为栈桥是顾城记忆中的家,家里有温柔的母亲,母亲会像游子吟里的母亲那样在灯下痴痴地看着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至于为什么是祝她晚安,而不是祝你晚安呢?我想,也许是顾城已经意识到大海太深,人世间离天堂太过遥远,所以,对于自己深深挂念的母亲,她也只能把所有的祝福寄托在那支小小的火柴上了吧,火柴代表了他的思念,也代表了他的无奈。
这里不经意间我又用到了安徒生的童话,作这一联想并不是偶然,如果熟悉顾城你会知道顾城又被称为童话诗人;如果你再对他熟悉一点你会知道他将安徒生视为师长,他有两首诗歌叫作——《给我的尊师安徒生》,这里我作的类比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奶奶和顾城的母亲,两者都共同有着母性的光辉,我想顾城的母亲在顾城心目中的地位一定也和卖火柴的女孩的奶奶一样,代表着温暖,代表着安全感。另外,我要提到我在学校里见习的一点经历,有一个我的带教老师曾开过一场公开课,上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事后,教研组长对她的评价是,优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课间有的孩子在听到小女孩的悲惨经历的时候笑了。教研组长对我说,笑代表孩子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不能完全理解,《卖火柴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