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酿酒过程的诗句(关于酒的诗句?)
1.关于 酒 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 得钱既相觅,沽酒不复疑. 酒肠堆曲蘖,诗思绕乾坤。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苟鹤《白发吟》 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 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
——卢殷《长安亲故》 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短歌行》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 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 携酒行 竹坞槛边听秋声,援琴小吟叹浮萍。
拔刀柳絮身边舞,举剑江湖携酒行。 借月留云醒也醉,识曲解韵色与空。
西楼顶上依斜阳,几缕清风几寸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一》(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行路难三》(李白)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平, 白发如丝叹何益。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其一》(李白)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
君今不醉将安归。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其二》(李白) 关于酒的古诗词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
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
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
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
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
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鬯一卣”。
[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
「笺」:?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
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 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
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
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
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
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
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
2.表现酒类名称,酿酒过程的诗在历史上是怎样记述的?
宋代,无论是相对稳定的北宋时期,还是偏安江 南的南宋时期,经济是比较发达的。
一方面,粮食生 产的发展促进了包括酿酒在内的手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汴京、临安等大都市的繁荣和人口集中,使 得人们对酒类的生产有迫切的需求。粮食的丰足,为酿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酿酒工艺的发展,使酒类品 种增多、质量提高。这些,在宋人酒诗中都有所反映。
宋人酒诗中出现的酒名,或以原料称之,或以色 泽呼之,或以产地名之,或以制法言之。据粗略统计,有五六十种之多。
如:“黄封酒”。苏轼《杜介送酒》说:“新年已赐黄封 酒,旧老仍分赪尾鱼。
”“罗浮春”。苏轼《寄邓道士》说:“一杯罗浮春,远 饷采薇客。”
“临洛酒”。范成大《临洛镇》写道:“北人争劝临 洛酒,云有棚头得兔归。”
“葡萄春”。戴复古《题陈毅甫家壁》有句:“朱门 金叵罗,九酝葡萄春。”
“白玉腴”。韩驹《庚子年还朝饮酒绝句》说:“往 时看曝石渠书,内酒须颁白玉腴。
”“赤泥印酒”。欧阳修《送梅尧臣赴湖州》写道: “滑公井泉酿最美,赤泥印酒新开缄。”
“玉卮醪”。苏轼《读孟郊诗二首》有句:“不如且 置之,饮我玉卮醪。”
“茱萸酒”。周必大《陶渊明有己酉重九诗一首某 以此年此日舟次吉水距永和才一程耳辄用其韵先寄 二兄十三弟并呈提举七兄》写道:“岂无茱萸酒,望望思郁陶。
”“屠苏酒”。陈傅良《除夕宿处州天宁寺》写道: “懒向门前题郁垒,喜从人后饮屠苏。”
“杜康酒”。薛季宣《春愁诗效玉川子》有句:“沃 以一石五斗杜康酒,醉心还与愁为谋。”
此外,还有云梦羔儿酒、南库法酒、葡萄醅、商山 酒、浮蚁酒、酥酒、渌酒、碧香酒、白醪、扶头酒、新酒、真一酒、桂酒、武夷仙露、黎城酒、黄酒、桂叶鹿蹄酒,等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一些名酒都可以溯源到古 代。
如产于陕西凤翔柳林镇的“西凤酒”,产于四川宜宾 的“五粮液”,产于山西汾阳杏花村的“汾酒”,产于浙江 绍兴的“绍兴酒”,产于贵州遵义董公寺的“董酒”等。这 些名酒总结了前代造酒工艺和经验,也为后代酿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这些酒名大多可在宋代 酒诗中找得到,在酒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宋代酿酒业兴旺发达,这在酒诗中有充分的反 映。
从这类酒诗中可以看出,宋代酿酒业范围广大, 上自宫廷,下至村寨,酿酒作坊星罗棋布,分布之广,数量之众,难以枚举。既有皇家巨室精制的“官法 酒”、“黄封酒”,又有乡村山寨普遍酿制的“村酿”、“白醪既有专供宫廷大官们饮用的高档酒,也有文 人、村夫自造的“家酿”,当然还有数量更多的商业性 酿酒。
反映酿酒过程的酒诗,以苏轼为最突出,此外还 有苏辙、杨万里、薛季宣、朱松、岳珂等人。大诗人苏东坡不但嗜酒豪饮,而且善于自酿,是一 个酿酒专家。
《真一歌》、《新酿桂酒》、《蜜酒歌》是写酿酒的力。《蜜酒歌》序云:“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 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遗之。
”全诗如下: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未。
一日小沸鱼吐沬,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向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从造酒原料写到酿制过程,又从开瓮写到欣赏饮用, 从字里行间透出色、香、味,使人读了垂涎三尺。如果 不是深入研究并亲自反复实践,是怎么也写不出这祥真切生动的酒诗的。
宋代酒诗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并非局限于上 述五类。 仅从所叙述的内容来看,宋代酒诗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关于沉缸酒的诗句有哪些?
沉缸酒为甜型黄酒,因其在酿造过程中,酒醅必须沉浮3次,最后沉于缸底,故得此名。龙岩沉缸酒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
龙岩山清水秀,地下流泉无数,有名者上井、中井、下井是也。
尤其上下井,史称“双井流泉”,为古代龙岩八景之一。下井之泉,自松涛岭地下岩缝迸出。 泉涌汩汩,不舍昼夜;泉清如镜,山光倒映;泉水甘甜,沁人肺腑;泉边宽阔,民受其惠。旧时龙岩学子留诗为证:“泉涓涓兮,能清我心;泉皓皓兮,可涤烦襟。
有光如鉴,无弦亦琴,空山写影,流水知音。甘醴如霖,往古来今。”故县令吴守忠立碑称“新罗第一泉”。沉缸酒的起源也和这“新罗第一泉”有关。
传说,在距龙岩县城30余里的小池村,有位从上杭来的酿酒师傅,名叫伍老关。
他看到这里有江南著名的“新罗第一泉”,便在此地开设酒坊。一年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焦,甚至终年常流的铁炉坑泉眼也干涸了。伍老关夫妇无水造酒,眼看酒店就要关闭了,夫妇二人心急如焚。百姓们别无他法,只有拜天拜地,以期诚心能打动上界的仙人,从而降下雨来。
贫苦出身的八仙之首——李铁拐看到这副情景,便下凡来相助。他从天而降,摇身变为一个烂脚乞丐来到村中讨要吃喝。伍老关夫妇心地善良,一边向他诉说灾情严重,一边用仅存的陈年老酒款待。
李铁拐喝完后,也不道一声谢,只见他拖着摇摇晃晃的身体跟娘跄跄地向铁炉坑走去,举起拐杖轻轻地敲打大青石。 刹那间,清澈的泉水突然涌流出来。从此,铁炉坑的泉水变得更加清澈甘甜,伍老关酿酒便专用这“仙水”。
这一来,“沉缸酒”的名声越传越远,越传越奇……。
4.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酒的,诗!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丰主人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燕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赠卫八处士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重经巴丘张继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酒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苏轼有多少首描写酒的诗
现存苏轼酒诗在200首以上。
有关酒的诗如下:
1、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翻译: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2、床头酿酒一年余,气味全非卓氏垆。送与幽人试尝看,不应知是百花须。——《以蜜酒送柳真公 》
3、未出禁酒国,耻为瓮间盗。一醉汁滓空,入腹谁复告。——《家酿》
4、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蜜酒歌》
5、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行香子·秋与》
翻译: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虽不吭声,似乎有意让我伤心。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6.李白与酒,请详细的讲一讲
"李白斗酒诗百篇",中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爱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
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借美酒浇出绚丽的诗篇!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许多篇都写到了酒。屈原的辞赋中也同样歌咏到酒。
历代诗人莫不与酒结缘。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红楼梦》,写饮酒的场面最多,也最精彩。
这缘于作者本人也是嗜酒如命,自称"燕市酒徒"。酒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主题。
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说自巳是"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他的《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佳肴不尚,旨酒停杯",表达了他盼望的"佳人"未到,不能举杯尽欢的急切心情。
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亲友从我游","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的诗句。到于曹操,作为政治家他主张禁酒,而作为诗人他很喜欢喝酒。
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表达了他慨叹人生,寄情于酒、于诗的心境。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我介绍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他早年作过祭酒、县令等小官,后因不堪"心为形役"而辞官归隐,终生不仕。
他生活一直很贫困,但即便断炊,也少不了酒,友人周济他的钱,也拿去买酒喝,就连他的诗作也"篇篇有酒"。 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个个喜欢,且都饮酒而诗兴大发,创作出不朽之作。有人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者八百首"。
王安石评李白的诗道:"十句九句妇人、酒耳"。其实,李白的诗除《乐府诗》外,言妇人的少,言酒的多。
他一生写饮酒的就有一百七十首,著名的酒诗有《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对酒》等等。诗人们的许多优秀作品是靠酒激发出的灵感,在微醉中创作出来的,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长诗《琵琶行》就是在醉酒之后,听了歌伎裴兴奴演奏琵琶,诉说她的身世后,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连夜写成的。
李白醉后赋诗的佳话就更多了。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是对诗人创作与酒的关系的理解和高度概括。
酒催诗发,诗助酒兴。酒使人大脑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状态。
这是酒的魅力所在。对诗人来说,酒能产生异常的创作冲动和丰富的联想,催化出灵感。
苏轼也是一个诗人兼酒人:"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发条落香雪,""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它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更是在他饮酒后,在醉意朦胧中一气呵成的。
它不仅喜欢饮酒,还喜欢亲自创制的"蜜酒",即用蜂蜜酿制的酒。此外,他还做过桂酒,写过一篇叫《酒经》的文章,将从制饼曲到酿酒的过程一一备述。
苏轼把酒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也说的最为透彻,他在《和陶渊明饮酒》诗中道:"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意思是说外在的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到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只要喝上点酒,诗便自然出来,因此,他称酒为"钓诗钩"。
诗评家唐庚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酒化为诗的蜕变过程表达出来:"温酒浇枯肠,生小诗"。温酒下肚,诗便会像小鱼接喋一样慢慢往一起聚集,这大概就是历代诗人都喜欢饮酒的原故吧。
7.关于酒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 得钱既相觅,沽酒不复疑. 酒肠堆曲蘖,诗思绕乾坤。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苟鹤《白发吟》 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 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
——卢殷《长安亲故》 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短歌行》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 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 携酒行 竹坞槛边听秋声,援琴小吟叹浮萍。
拔刀柳絮身边舞,举剑江湖携酒行。 借月留云醒也醉,识曲解韵色与空。
西楼顶上依斜阳,几缕清风几寸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一》(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行路难三》(李白)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平, 白发如丝叹何益。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其一》(李白)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
君今不醉将安归。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其二》(李白) 关于酒的古诗词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
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
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
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
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
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鬯一卣”。
[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
「笺」:?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
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 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
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
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
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
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
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
8.与"诗人和酒"有关的诗词+精辟的见解
源远流长的中国诗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
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
在中国文化漫长发展过程中,诗依从文学而出现,在其他文学样式尚处于胎眠时期,诗就在人们精神劳动中脱颖而出。诗是概括生活,浓缩语言,凝炼真情,富于内在,旋律优美的文学样式。
她为时代脉搏跳动,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敏锐的触须。以诗的总体而论,她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象征。
在人类精神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里,她对哲理、道德、文学、美学进行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从中凝聚、提炼诗的真谛。 诗的广义被人们推崇为至高无上的美学代名词,如论述到古代的灿烂文化,泛称为诗;谈到每个民族,每个国家辉煌的历史,称为史诗。
推而广之,赞美大自然中的山川江海,以至于事物、境界、语言、品德、情操,都冠之以诗。 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含糖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再加其他物质进行勾兑,便成为各种香型的酒。大自然不停地运行,某种物质由于天气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诸条件在适合演变规律之下,天然地造化出酒。
中国早年就有“猿猴造酒”的传奇之说。无独有偶,法国也有鸟类造酒的传说。
这就证明,酒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由于各种条件符合酿成的必然,于是就出现了酒。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迪下,发现酒,进而自觉地酿造酒,这是顺理成章的行为了。
关于酒,在中国的出现,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有“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之说。从历史年代推算,仪狄在前,传说她是舜的女儿,与禹同时代,而杜康是西周之后的春秋时代的人。
可是,在我国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樽、缶、杯、斝等形状古朴的新石器时代酒器;从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如甲骨文、金文中“酉”字形状的陶罐,这种陶罐距现在约有七千余年;从山东大汶口遗址也出土了大量樽、缶、杯、斝等盛酒的陶器。由此证明,早在仪狄时代的四千年前,中国不但有了酒和酒器,而且饮酒已比较普遍了。
从远古起,在中国,诗与酒就交融在一起。古代帝王祭祀山川、祖宗和举行朝廷大典,都奉献酒诵颂诗;唐朝在乡试饮酒礼中要诵《鹿鸣》之诗,称之为“鹿鸣宴”。
从宫廷到民间,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成为人们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 古代饮酒诵诗,非常注重礼仪,在《诗经?宾之初宴》篇中有:“饮酒孔嘉,维其令仪”(饮酒是美好的享受,要保持高雅的风度)。
古往今来,在中国诗酒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传诵至今的佳话。魏晋时代,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有一半谈到酒,如“试酌百情远,垂觞忽忘天”。 唐代,诗歌大盛,诗人们嗜酒成风。
代表人物首推诗仙李白,其中“李白斗酒诗百篇”,更是成为诗酒交融的名句。“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在为众诗人画像的《饮中八仙歌》中生动地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位诗仙在《将进酒》中吟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把酒问月》中唱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杜甫的咏酒绝唱,称著于世。
与李白同代的爱酒诗人,先后还有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商隐、皮日休等等。从唐代诗人嗜酒,诗歌繁荣,可以看出诗酒交融的盛况。
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是在他饮酒微醉中写成的。无独有偶,北宋时的诗人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中秋节饮酒,喝到微醉时,诗兴大发,写下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宋时,诗人陆游曾感慨地咏吟:“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中,摘取点点,可窥豹一斑了。对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的形成,笔者与艾青同志曾探讨过,从史料上看,诗的形成到酒的出现,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
中国诗酒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文化体系。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
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诗人艾青把诗酒交融,比喻为“诗酒联姻,源远流长”。
诗人贺敬之把诗酒交融誉为“诗情如酒,酒意如诗”。 诗人绿原对诗酒从各自的内涵向对方伸延,说:“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
从古至今,诗酒交融,诗酒联姻的轶闻趣事,脍炙人口,传为佳话,丰富美化了人的感情世界。
9.写有关于酒的古诗句,请在每首诗后评点一下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西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 《凉州词》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李白 《行路难》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将进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琵琶行》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李贺 《致酒行》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 《无题》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过故人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 《游山西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渔家傲》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张先 《天仙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 《浣溪沙》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 《玉楼春》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晏畿道 《临江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水调歌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霖》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 《声声慢》 。